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韩国首尔:构建人水和谐的清溪川重建工程
韩国首尔:构建人水和谐的清溪川重建工程让我们将目光移至流经韩国首都首尔(汉城)的河流――清溪川。这是一条由西向东穿越首尔老市区的古老河道,其流域面积约51平方公里,主要水量来自首尔南北两侧的山区,沿途有14条支流汇入。自公元1394年朝鲜王朝从开城迁都汉城(首尔)起,这条古老的河道在带给人们欢乐、繁荣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辛酸与痛苦。在长达600年的发展历程中,出于不同的目的,清溪川经历过多次改造。2003年7月1日,韩国以全新的理念和巨大的投资启动清溪川改造工程,在历时两年后,该工程于2005年6月1日竣工。而今的清溪川,在繁华的都市区内向人们呈现了一条自然河道,潺潺流水静静地流淌,各种花草树木把装点着沿河两岸,飞鸟和鱼儿又重新回来了。沿河的文物、建筑等景观,在向人们诉说着韩国的过去和未来而成为首尔的一道亮丽风景。见证韩国历史的清溪川公元1394年,在汉城被定为朝鲜首都前,清溪川还是一条处于自然状态的河流。汉城四周被群山环绕,其地理位置较低,而清溪川又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一旦下雨,水流便汇集到清溪川。历史上,朝鲜王朝在修理整顿水道之前,清溪川就在城中形成天然水路。随着季节的变化,清溪川河水流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少雨的春、秋季节,清溪川是干涸的“干川”;在多雨的夏季,只要稍下一点儿雨,就会形成洪水。由于清溪川位于城市的中心部,周边为市场、商铺和居民居住密集的区域,降雨量多时,洪水便会侵入房屋,桥梁也被冲垮,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在汉城长达600年的发展过程中,清溪川与汉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妇女在河中洗衣,孩童在河边玩耍。长期以来,河道两岸是汉城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人们在河岸举办各种团体活动及传统的民间活动,如跨桥、踏桥等。清溪川也曾是城市排泄污水的通道。在朝鲜王朝时代,清溪川在洪水季节经常泛滥,而在枯水期则由于缺水造成河道污染。因此,是否将河道填平就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太宗王反对这种违背自然的做法,在他继任王位11年后的公元1411年,由他倡导修建一座跨河桥梁。光通石桥就是那时建设的一座具有时代影响的桥。在李朝世宗时代,国家经常对清溪川进行清淤,又建起了水标桥,并在河中心建了一个水尺。从那时起,人们能够观测到这条河的水位变化,并进行防洪准备。在朝鲜第36任国王在位期间,曾征募20万人治理清溪川,包括拓宽河道、修建砌石护坡、裁弯取直等。自那时起,河道的形态一直保持到现在。沿河两岸逐渐成为汉城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但同时人口也越来越多,到了20世纪初已成为贫困人口聚集的地方。朝鲜王朝时代晚期,清溪川两岸居住了大量的贫民,在河边搭起了简易住棚,开辟了各种民间文化市场。在日本入侵时代,卖掉了农田的农民涌向汉城,在清溪川两岸搭建起了大量棚户房。随着城市贫穷人口的增加,清溪川污染日益加重,河两岸疾病肆虐。自公元1913年起,人们对清溪川河道进行了多次清淤并开凿了小的水道。1937年至1942年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对该河道进行了治理,主要的措施是填埋覆盖,这是清溪川历史上的第一次覆盖。朝鲜战争后,韩国政府曾于1958年开始对清溪川覆盖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历经20年时间,建起了2座高架桥,成为汉城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韩国政府考虑到高架桥已经历了近40年的运行,多处混凝土处于老化,部分钢筋裸露,存在安全隐患,如要进行全面维修,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清溪川高架桥交通非常繁忙,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且三分之二的车辆为穿城交通,并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1988年,汉城的南部借韩国主办奥运会的契机,对汉江以南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的商业区在汉江以南形成。而位于汉江以北的清溪川两侧多为小商品店铺,相比之下南北存在巨大的差异。此外,历史上几次对清溪川的覆盖,已将广通古桥埋于地下,许多历史文化已逐渐被遗忘。如何缩小汉江南北差异,为清溪川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如何抢救日渐遗忘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与环境友好相处,构建人水和谐的新清溪川?就成为韩国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构建人水和谐的重建工程为恢复清溪川长时期内失去的自然面貌,再现汉城600年发展历史,2003年7月1日,韩国政府投巨资启动清溪川改造工程,在历时两年后,该工程于2005年6月1日竣工。如前所述,在汉城(首尔)6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曾多次对清溪川进行改造。以前改造清溪川是为了消灭疾病、减少污染、改善城市交通等。从历次对清溪川改造后的效果上看,它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现代经济的高度发展,使首尔迫切需要一座以人为本、环境友好的城市,而以往的清溪川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必需。小小的清溪川,与韩国以及世界上其它众多河流的治理和建设规模是无法比拟的,但3600亿韩元(约3.6亿美元)的投入以及清溪川在韩国重要的人文、生态地位,使得清溪川重建工程备受关注。清溪川重建工程启动前,在被覆盖后的清溪川上建起了宽50至80米的混凝土路面,长约6公里;在混凝土路面上,架起宽16米长5.8公里的双线四车道高架路;其地下设有纵横交错的32种地下管线系统,包括污水管道、供水管道、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煤气管道等。正因如此,韩国政府将概念设计思想引入清溪川重建工程。如拆除高架桥,彻底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使城市中心更加美观;将已覆盖了40余年的清溪川挖开,建设一条崭新的城市型自然河道,重新塑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河岸文化空间,从而彻底改变了城市面貌;利用城市外环线解决原有穿城的交通,把地下水道改建成城市型自然河道,从而改善了市区的大气环境,并绿色了城市;恢复清溪川的悠久历史文化,特别是恢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桥,建成河边城市文化,为市民提供一个在休闲之余欣赏历史文化的场所;为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提高其整体价值。总之一句话:让清溪川河水清洁起来、流动起来,恢复其本来的自然环境面貌。清溪川河道恢复整治工程主要项目有:将埋在地下的广通桥恢复历史原貌;将水标桥迁移到奖忠坛公园;拆除覆盖清溪川的路面结构以及清溪高架路;建设新的污水系统、修建临时道路、建设新的城市河道系统包括环境设施,创建崭新的城市夜景等。施工中要确保2至3条交通路。在施工前就开始实行单向行驶方式以限制交通量,同时增加穿过城市中心的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并通过减少进入城市中心的私人车辆来改善交通环境。考虑到62.5%的车辆通过高架路进入高速公路,因此利用其它道路进行疏导以减少车辆流通量。此外,在施工期间,规定原河道用作运输废渣的路在改在夜晚运渣,以此减少道路交通的压力。考虑到施工会影响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施工现场仅限于河道本身,不影响周边建筑物。长达6.3公里的清溪川河道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将耗资3600亿韩元(折合约3.1亿美元),其中用于2002年8月开始的前期预备性工程投资约为100亿韩元(870万美元)。在整个工程中,没有动用公共基金,考虑到筹措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政府将削减年度预算。在施工组织上,清溪川项目实施的保障体系由3个独立的组织构成。市民委员会的职能是进行政策指导,收集公众意见,负责反馈联系;项目研究组负责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总部负责项目的执行。清溪川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将接受来自公众、专家及有关组织的意见,这些意见都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过程中得到认真考虑。除城市交通部门、独立管理地区外,该项目还与有关的政府机构紧密合作,建立了若干临时办公室,以加强与地方及公共部门的联系。同时有25个独立团体参加与市民的联系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对要拆除的混凝土板、梁和墩柱等,主要采用切割方式,用吊车将切割下来的混凝土块体装车运走,这样可以减少因爆破产生的灰尘。拆除路面用的是先进的施工机械,包括切割混凝土路面用的镶有金刚砂的钢线锯和有巨大钳子的拆卸路面混凝土板的机械。在新建的工程中将污水与雨水系统分开。当集雨量较大时,可通过在河道立面墙上开设的溢流口自行流入清溪川。雨水经过一个类似沉沙池的设施后,可回归汉江。新建的清溪川水深一般将维持在30至40厘米,可保证有良好的水环境并保障游人的安全。有三种方式向重建的清溪川河道提供水源:一是通过向汉江抽水注入清溪川,日供水量为98000吨;二是通过一根直径ll米的管道向河道补水,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或集雨水,日补水量为22000吨;三是利用中水,日供水量为12000吨,但仅作为应急条件下的供水方式。为了减少河水渗透对两岸建筑物安全构成威胁,设计中采用黏土与砾石混合的河底防渗层。河道为复式断面,一般设2至3个台阶,人行道贴近水面,以达亲水目的,其高程是河道设计的最高水位,中间台阶一般为河岸,最上面一个台阶即为永久车道路面。在6.3公里长的施工现场上,有3个施工队伍24小时作业,全部人员为1800人。施工现场被安全围栏隔离,两边的机动路和人行道保持畅通,人员车辆穿梭来往,工地看不到烟尘。值得一提的是,工地旁建设了一座供市民参观了解工程的小型展览馆,内设几个展室,包括历史上的清溪川、清溪川的建设介绍和未来的清溪川。在展览馆出口处的一面墙上按施工年月划分了表格,贴满了不同阶段工程面貌的照片。工程结束后,建立了一座永久性展览馆。这种做法使市民贴近工程、了解工程并给予支持,值得学习和借鉴。2005年10月1日,重建后的清溪川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清溪川诠释水文化的桥清溪川横穿首尔老城,历史上是连接首尔老城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清溪川上的桥与首尔各阶层人们的政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桥也成为清溪川重建工程的核心和灵魂。在首尔600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在清溪川的干流上曾共建有隅廛桥、广通桥、长通桥、水标桥、河浪桥、孝经桥、马廛桥、五间水门、永渡桥等9座桥梁。保留至今的只有广通桥和水标桥,其它桥梁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遭到破坏而消失。广通桥建于公元1410年,它是皇家御驾和外国使节进出城市的重要交通,如君主去王陵或出城时,车队都要从广通桥上经过。中国的使臣访问朝鲜时,并不从距离较近的敦义化门经过,而是绕道从崇礼门通过,再经广通桥进入王宫。水标桥不仅是与广通桥一样齐名,还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内涵。水标是对河流的水位进行科学和计量测定的器具,与测雨器一样被称为世宗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器具之一。水标桥是测定清溪川水位的基准。广通桥和水标桥一是首尔城市民俗和民间活动的中心。每年的正月十五,男女老幼走出家门,在桥上来回穿行,称为“踏桥”,象征着今后的一年之中腿脚就不会生病。“踏桥”活动在中国的唐朝时传至韩国并盛行至今。在清溪川重建工程中,考虑到桥在朝鲜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将桥梁的建设列为重要内容。重建工程恢复了广通古桥并新建了13座桥。以长通桥、五间水桥(旧称五间水门)、永渡桥等古桥的名字重新命名了新建的桥。多数桥梁可以通过机动车,两边建有人行横道。重建工程在广通古桥原址恢复了该桥,对损坏或遗失的部件进行了修补。修建工作中,将桥建在河道的北侧,在正常水流条件下,水流从南侧河道通过,并在桥的下游设一水尺。在古桥的桥墩上用中文书写“庚晨地平”。在该桥的南侧设立了一块铜牌,用韩文和英文分别介绍了该桥的历史和文化。为保护这座历史古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过该桥。在新建的13座现代化桥梁中,有悬索桥、拱桥,有的采用弧形桥面,可谓造型各异、风格多变。每一座桥梁的两端都设立了铭牌,介绍该桥的基本参数,多数桥梁都有中文名称。在拆除旧高架桥时,建设者在河的下游段有意留了三个“残留”的高架桥墩,以给后人以启示。着力亲水环境倡导自然和谐清溪川的重建工作不仅是拆除高架桥、开挖河道、进行混凝土衬底和护岸这种简单的恢复河道的建设,而是根据河道穿过的市区特点、河道的地理和水力特性、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回归自然、创建一个以人与自然和谐的休闲亲水环境和恢复重现清溪川历史为基本思想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清溪川与首尔的经济和政治活动紧密相连,从地理分布大至可分为三个区段。西部紧邻朝鲜王朝时期的皇宫,如景福宫、庆溪宫等,该地区建有多座宗庙和社稷坛等文化宗教活动场所,是现今韩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部为商业活动中心,包括穿过老城的东大门。这一区域历史上居住着市井商人、中下等军人
本文标题:韩国首尔:构建人水和谐的清溪川重建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0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