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叉神经的定位及诊断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02损害表现及定位目录01三叉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一般运动两种神经纤维。感觉神经司面部、口腔及头顶部的感觉;运动神经支配咀嚼肌的运动。一、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感觉神经第Ⅰ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半月节位于颞骨岩尖三叉神经压迹处,此节相当于脊髓神经节,亦含假单极神经细胞,其周围突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个分支。眼神经下颌神经上颌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分布于头顶前部、前额、上睑及鼻根的皮肤以及鼻腔上部、额窦、泪腺、角膜及结合膜等处的粘膜,经眶上裂入颅。第二支上颌神经分布于下睑与口裂之间皮肤以及上唇、上颌牙齿和牙龈、硬腭和软腭、扁桃体前窝部、鼻腔、上颌窦及鼻咽部粘膜,经圆孔入颅。第三支下颌神经与三叉神经运动支并行,感觉纤维分布于颞区和口裂以下皮肤以及下颌部的牙齿及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部粘膜,经卵圆孔入颅。其中枢突进入脑桥后,深感觉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感觉神经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脑桥核);痛温觉纤维沿三叉神经脊束下降,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此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从脑桥至第2脊髓后角,来自口周及面部中央区的痛温觉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上部,来自面部周围区及耳周的纤维止于此核的下部。脊束核这种阶段关系在临床上有较重要的定位意义。由感觉主核及三叉神经脊束核的Ⅱ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上升,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从丘脑第Ⅲ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经内囊后肢最后止于中央后回感觉中枢的下1/3区。运动纤维三叉神经运动纤维仅占小部分,发自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在脑桥的外侧出脑,与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一起经卵圆孔出颅,支配颞肌、咬肌、翼状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鼓膜张肌等。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动。三叉神经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02损害表现及定位目录011.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周围性损害包括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根或三个分支的病变,分刺激性症状和破坏性症状。刺激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减弱或消失。多见于颅底部肿瘤,鼻咽癌颅底转移等。二、损害表现及定位(1)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根的病变: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角膜溃疡,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瘫痪。三叉神经根的病变多见于桥小脑脚肿瘤,且多数合并有第Ⅶ、Ⅷ对脑神经和同侧小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2)三叉神经分支的病变:表现为三叉神经某分支分布范围内的痛、温、触觉减退或消失。若眼神经病变可合并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若下颌神经病变可合并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痪,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角膜反射通路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主核→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成的。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均可出现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2、三叉神经核性损害(1)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延髓腹外侧部病变可损害三叉神经脊束核,表现为同侧面部呈“剥洋葱”样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当三叉神经脊束核上部损害时,出现口鼻周围痛温觉障碍,而下部损害时,则面部周边区痛温觉障碍,即病损部位越高,感觉减退的部位越接近口周。常见于延髓空洞症。(2)三叉神经运动核损害:可产生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痪,并可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因翼状肌的功能是将下颌推向前、向下,故一侧神经麻痹,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THANKS
本文标题:三叉神经定位及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5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