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社会学社会层面的城市化
社会层面的城市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而在氏族部落聚居地周围筑起的城墙或者城池。“市”:人们进行交易的场所。城+市:城中人口聚集,需要市满足日常需要;市依托于城发展比较安全和稳定,便于向城的周围地区辐射,孵化出一个专门的商人群体城市:均指人口聚集及由此派生出的安全防护设施、商业活动以及一种不同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或者城镇集中的过程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增大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中国城市化进程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大城市中心市区郊区人口向外迁移,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的现象。逆城市化也称城市中心空洞化具体表现在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老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弱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出现的再城市化中国特色的上山下乡运动,着重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讨论:城市化的积极意义以及消极影响CONTENTS01人口转化积极02产业调整03工业发展04科技进步05文化交流06发展的动力CONTENTS01环境问题消极02社会问题03经济影响04粮食问题0506城市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镇化:一词出现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道路”特点75%1、规划起点高60%2、途径多元化45%3、聚集效益佳35%4、辐射能力强新型城镇化道路”特点75%1、个性特征明60%2、人本气氛浓45%3、城镇联动紧35%4、城乡互补好强调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化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文化传承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新型城镇化多种模式天津模式广东模式成都模式以宅基地换房集中居住先解决农民的安置,再解决农民的就业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模式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模式土地确权颁证成都城镇化路径的经验借鉴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和成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全域成都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市积极探索出一条城乡一体的政府主导型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成都市被划分为3个圈层:中心城5(城区!高新区);近郊区(新都!青白江!龙泉!华阳!双流!温江!郸县7个城市组团);远郊区(都江堰!邛崃!彭州!崇州!金堂!大邑!蒲江!新津8个市县),其中,中心城与近郊区共同构成主城区2008年成都城镇化率达到63.6%,总体上形成了由1个特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3个重点镇!60个新市镇和2000个农村新社区构成的城镇体系成都路径的主要经验三个集中是基本方法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成都市发挥聚集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新式农民社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土地向业主集中统筹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改革村民议事村委会执行案例:重庆“发力”新型城镇化2013年,重庆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7.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政府包办路径1949--1977政府主导路径1978---1995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1996---2002政府导向与市场推动2003至今大力发展重工业、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对内经济放活,由重工业向轻工业倾斜首长问责制,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两会总理答记者问从中国城镇化进程看商业地产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商业地产全新时代来临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对于商业地产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其要求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并对包括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予以解决,增加促进农民收入。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如果仅解决医疗、电力、饮用水等基础设施,恐怕还难以让人们安心在自己家门口就近城镇化,他们还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就业机会和商业服务商业地产将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将更为稀缺,商业投资也将迎来全新发展时代。且《201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回报率调查》报告认为,与住宅投资回报率较低相反的是,重庆、西安等城市的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商业地产将被放在重要位置
本文标题:发展社会学社会层面的城市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7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