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1写在前面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好习惯使人享用一辈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足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形成一个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而好习惯更适宜在早期养成。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中国有句老话: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习惯养的好,终身受福;养的不好,则终身受累。一个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是有限的。而培养一个良好习惯的受益却是无穷的。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的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这正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之所以要编写这套《行规礼仪儿歌读本》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知识和实际:一是认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礼习惯的重要性,有一个好的习惯对学生是一生的财富,对他们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应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从其中意义上讲比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知识如果有不足,还有时间再进行学习2和弥补,而人的习惯一旦形成,难以改变。二是处于我们农村的家长的整体的素质偏低,不重视和不会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三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的教材与我们生活实际有较大的差距。且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教育的很少。四是学校学生没有形成好的习惯,甚至有不少不良的毛病和陋习。需要我们在这方面足够的重视。为此学校根据多年在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的经验,集所有教师的智慧,历时一年多编写了这本《行规礼仪儿歌读本》校本教材,作为学校今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这对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像。该教材今后将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班级活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使用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可能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诚请领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提出宝贵意见!光辉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编委会2014年9月5日3目录行规礼仪教育(一)1.上学、放学行规礼仪要求2.在校学习生活行规礼仪要求3.进出老师办公室行规礼仪要求4.参加升旗仪式行规礼仪要求5.参加体育运动行规礼仪要求6.参加校内外集会行规礼仪要求行规礼仪教育(二)1.在图书阅览室活动行规礼仪要求2.在学校就餐行规礼仪要求3.在家生活行规礼仪要求(1)起床行规要求(2)着装打扮行规要求(3)饮食行规礼仪要求(4)卫生行规要求(5)观看电视行规礼仪要求行规礼仪教育(三)1.参加社会活动礼仪要求4(1)乘坐公交车行规礼仪规范要求(2)旅游活动行规礼仪要求(3)参加活动行规礼仪要求(4)社区生活行规礼仪要求2.访友做客行规礼仪要求访友行规礼仪要求做客行规礼仪要求3.打电话行规礼仪要求4.购物行规礼仪要求5.上网活动行规要求5行规礼仪教育(一)【上学、放学行规礼仪要求】1.穿着整洁校服,佩戴好红领巾和标志;带齐作业、学具,背正书包。儿歌做完作业理书包,作业学具全带好;代号领巾和岗标,我是文明好学生,按时上学不迟到。2.上学、放学途中遵守交通规则,走路上人行道,靠右行走,不与人勾肩搭背,追逐哄闹;不买零食,不边走边吃食物,不乱丢纸屑、垃圾,不攀折花木。儿歌:靠右走上人行道,不要追逐和打闹;乱丢纸屑吃零食,6攀折花木可不好。横穿马路要记清,红灯止步绿灯行;遵守规则保安全,我做文明好学生。3.进校前,自觉在校门前排队,遵守秩序,保持安静;听到进校铃,依序进校,见到老师要行礼、问候(早上问早;下午问好)同学见面要互相问候。儿歌:上学来到校门厅,自觉排队莫高声;不吵不闹不拥挤,开门铃响按序行;见到老师先行礼,问早问好记分明;同学见面互问候,都做文明好学生。4.放学及时、有序、安静地走出校园,见到老师道别,说“再见”。儿歌:放学铃声铃铃响,我们及时离课堂;7安静有序出校门,不吵不跑不推搡;见到老师道再见,尊师落实行动上。5.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不进电子游戏室及其他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性场所,不在河边、池塘边等有安全隐患的地方玩耍;要顺路道亲友、同学家玩,事先应征得家长同意。儿歌:放学途中莫逗留,家长同意再访友。路过网吧与河塘,有害身心快点走。【在校学习生活行规礼仪要求】1.上课预备铃响后,应迅速做好课前准备,保持安静。2.上课铃响后,老师宣布“上课”,班长发出“起立”指令,全体同学起身立正,班长发出“敬礼”口令后,全体同学向老师鞠躬致礼,齐声说:“老师好”听到老师说“请坐”后,再就位。3.如果上课迟到,应该先“报告”老师同意后再进教室。4.坐姿端正,听课认真;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使用普通话;读书写字要做到“三个一”眼睛距离书本一尺。执8笔指尖距离笔尖一寸,胸口距离桌沿一拳。5.下课时,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发出“起立”指令,全体同学起身立正,班长发出“敬礼”口令后,全体同学向老师鞠躬致礼,齐声说:“谢谢老师”听到老师说“休息”后,再解散离开位置;进出教室、行进途中,要注意礼让,先请老师走,然后学生走,不要奔跑拥挤,上、下楼梯靠右走,保证安全。6.自学时,要不吃自习课安静,不大声喧哗,不做影像其他人的事情。7.课间,值日生要主动把教室黑板擦干净。8.同学间互相借钱、物品等,应该及时归还,并致谢意。儿歌:预备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准备好学具,安静等师长。老师进课堂,班长口令响。起身立正好,鞠躬敬师长。如果迟到了,“报告”声要响老师准进后,做好快听讲。坐姿要端正,专心悉听讲。发言先举手,说话声洪亮。使用普通话,态度要大方。读书和写字,“三个一”不忘9下课铃声响,老师下课堂。班长喊起立,“谢谢”齐声讲要出教室门,人人知礼让。先请老师走,再走勿慌忙。上下楼梯道,靠右走勿搡。人多时礼让,安全有保障。上自习课守规定,认认真真做事情。不喧哗,不扰人,保持自习课安静。值日生,要主动,擦黑板,要干净。借人钱物及时还,说声“谢谢”理应当。有借有还有礼貌,下次再借才不难。互相帮助解难题,集体生活比蜜甜。【进出老师办公室行规礼仪要求】1.进老师办公室须先敲门,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2.进入办公室应放慢脚步,不大声喧哗,不影响老师备课,办公。跟老师谈话应采取站立姿势,老师让座后,方可坐下。3.向老师汇报工作,谈事情,或回答老师的问题,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不要七嘴八舌,打断别人说话。4.离开老师办公室时,要向老师礼貌道别,并注意随手关好门,再离去。儿歌:10同学们,要注意,进办公室守礼仪。先敲门,喊“报告”,老师批准再进去。脚步缓,别喧哗,老师让座再坐下。谈工作,说事情,语气诚恳平和话。要学会,尊重人,听人说话要虚心。离开老师办公室,礼貌道别关好门。【参加升旗仪式行规礼仪要求】1.升国旗仪式前,听到集合号,迅速列队站好,检查服装是否整齐,有序进场,保持安静。2.迎国旗时,要脱帽肃立,未入队列的同学应原地站好,行注目礼。升国旗时,面对国旗行少先队队礼或红星团团礼。直至国旗升顶毕。3.唱国歌时,神情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4.听专题讲话,讲话前,要鼓掌欢迎,讲话时,要专注听讲,讲话毕,要鼓掌致谢,升旗仪式结束后,要按要求整齐退场。儿歌:听到集合号声响,迅速列队整服装。行进有序快静齐,精神抖擞进操场。升旗式,受教育,尊重国旗守礼仪。迎、升国旗要肃立,大家齐敬礼、团礼。唱国歌,要庄重,唱正确,放高声。11升旗仪式结束后,整齐安静快退场。【参加体育运动行规礼仪要求】1.积极参加各项有益德体育活动,学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械,加强自我保护,不做有危险的活动,遇到运动场地或器材不足,要主动排队,注意礼让,保障安全。儿歌:下课堂,到操场。做游戏,活动忙。讲安全,不能忘。玩玩球,攀攀杠。滑滑梯,捉迷藏。守秩序,知礼让。危险活动我不做。加强保护别受伤。2.观看体育比赛时,尊重双方运动员、教练员,热情地为运动员助威,不喝倒彩,做文明观众。儿歌:看比赛,有规定。运动员,要尊重。喝倒彩,可不行。我为健儿助声威,12争做文明好观众。3.自己参加比赛时,尊重、服从裁判员的裁决。儿歌:选手来到比赛场,参赛礼仪不能忘。尊重服从裁判员,树立文明好榜样。4.参加早操,进退场时,列队、行进要做到“快、静、齐”做操时,动作要做到规范整齐,做眼保健操,要做到及时参加,态度认真,动作规范。儿歌:集合号声起,整齐快静齐。行进有队形,步伐要整齐。抬头挺起胸,摆臂有神气。做早操,真重要,基本要求要做到。动作规范又整齐,天天做操身体好。保护视力很重要,,天天要做眼保操。音乐响起闭双眼,张望说话可不好。按准穴位力均匀,动作规范要做到。【参加校内外机会行规礼仪要求】1.集会应准时到达会场,按指定位置整齐就座,领导、来宾到场13时,要起立鼓掌。2.遵守纪律,集会时不看书报,不谈笑,不吃东西,不扔杂物和随意走动。3.大会发言人上下台时,要鼓掌欢迎或致谢,听讲时做直,不前俯后仰,不左顾右盼,认真聆听发言,不品头论足。自己发言时,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后要道谢。4.接受奖品或其他物品,应起立双手接过,并敬礼致谢。5.会议中途不要随意离位外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外出,要向老师或者家长说明原因,得到批准后再离位,离座时不要发出响声。6.参加集会不早退,集会结束时,欢送来宾、领导、老师首先离开会场,再有序退场,不可翻越座位、冲撞拥挤、大声喊叫,并注意扶老携幼、保护体弱的观众。儿歌:集会会场准时到,指定座位快坐好。
本文标题: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8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