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傅佩荣《浩然正气》一、引言很多人都喜欢“浩然正气”这四个字,总觉得人活在世界上首先要有一股正气,这股气不但要有还要浩然。“浩然”这字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来说,代表水势甚大的样子,好像是一种很大的气魄,这个正气当然代表一种正义的力量,这是孟子的观念。后来我们最熟悉的《正气歌》是宋朝的文天祥所写,文天祥写《正气歌》,一开头就说“天地有正气”。我们所谓的正气并不是指空气,是一个人正义的精神,它是一种精神方面力量的表现,我们都知道人要呼吸,人生就是一口气啊,这个气散掉不再回来就走了。这一点庄子说得很清楚,人的生命是气的凝聚,气如果分散的话人就死了,庄子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而在儒家里面,基本上这个气,孔子来说,孔子强调血气,他把它连在一起,血跟气。他说君子有三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中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老的时候血气既衰,在三个阶段都要小心。年轻的时候不要好色,中年不要好斗,老年不要好得。贪得无厌,这是孔子的教训,代表他对人的观察很客观,他没有什么幻想,什么人性本善,没有的。他看到人只要有身体,只要有血气就有各种欲望、各种冲动,所以要特别小心。这个说法是对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身体有时候耳目跟外界接触,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起什么念头,心里面就受到影响,然后也想跟着去得到某些利益,避开某些灾难。在孟子的时候讲到气,这个词很难了解,所以他别的地方提到一些气,我们比较懂得,先说一下,他说一个人不管再怎么坏,他只要睡觉醒来的时候有一种夜气,夜气就是晚上的气,又称作“平旦之气”。平旦,旦就是白天天亮那个旦,元旦的旦,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的那种气,也就是夜气了。请问为什么这个夜气比较好呢?因为你睡觉睡了一个晚上,跟外界隔绝着,没有来往,我们都知道每天跟外界来往,晚上累的睡觉,睡觉的时候就回到自己生命里面,不再有人给你打手机联络,也没有电视可以看,就不再受外界干扰,你回到自己生命里面,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清晨的时候,你比较像个人,就这么简单。那你开始跟别人来往,接触之后接到各种信息,又开始勾心斗角,起心动念,又乱掉了。通常人的生命有时候也很无奈。晚上睡觉的时候回到自己生命里面,白天又出去又忘记自己是谁,来来去去一辈子,一路下去,不知道自己一生在做什么,大部分时间都稀里糊涂过去了。少数人可以觉悟,就是我培养我的夜气,让它不要失去。他说一个人再怎么坏,他晚上睡觉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是有夜气。这个夜气跟一般好人是很接近的,也是几稀,一点点,还是有它的好处,但是重要的地方在哪里?你没有保存,你没有发展,你没有去培育修养,就没有用了,这很可惜。二、孟子别于他人的特色所以后来学生就再请教老师说,老师那你跟别人有什么差别?孟子说我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我知言,我了解别人说话是怎么一回事,我一听别人说话就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就知道别人什么情况,不要小看这句话,我们念书的时候很强调有始有终,《论语》最后一句话是,“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你不懂得怎么分辨别人说的话,就不能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孟子这个地方他说我知言,所以孔子在《论语》里面的最后一句话,你不了解分辨别人的言论你就不能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情况。孟子的特色就是说我就是了解别人的言论,譬如说你说话有偏差,我知道你哪里有盲点,你说话在闪烁其辞,我知道哪里是你的困境,你说话太过度了,我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执着,孟子统统讲出来。所以这个知言是接上《论语》,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检验。第二步更难了,他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是因为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我很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学生听不懂,他说请问老师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孟子口才那么好,第一次承认“难言也”,很难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谁听得懂?他先说很难说得清楚,他说这种气你用直,正直的直,代表真诚,来去培养他的话,不要伤害他,不要妨碍他,他发展出来是至大至刚,最至大最刚强,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说实在的,一个人最多也不过是七尺之躯吗,这么小的一个身体,培养一种气,怎么充满在天地之间呢?怎么这种话谁听得懂?一个人把他的气培养出来,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各位想想看,你先自由想象,这种话你是不是讲出来,话是要沟通,是要别人听懂,那你为什么讲出话来别人听不懂呢?我刚才讲恐怕很多人也听不懂,我的气培养出来又至大又至刚。这两个词还好,你可以去说你自己的一种心得,但怎么样充满呢?怎么样在天地之间,这时候你就要联想,当他说我的气培养出来,充满在天地之间的时候,代表什么,我到任何地方都走得通,天地之间都是我的家,一个人把他的正气培养出来之后,他活在世界很安稳,他可以活在当下,活在这个地方,活在今天,问心无愧,他内心有一种力量,感受到他的生命没有任何亏欠,这是他的浩然之气的意思。所以我们听到孟子说天地这两个字,不要想到上面天底下地,要想到天地之间就是万物,就是人间。所以我们就要问,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修养,可以让他的正气使他在天地之间行走完全坦然自在,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子坦荡荡”,从这边去想。三、修炼“浩然正气”的秘笈浩然正气不是生下来就具备的,孟子有个学生请教他说,老师,你看起来是有原则、有理想,如果今天齐王让你当宰相的话,你会不会动心?学生直接问,老师会不会动心?动心什么意思呢?齐王叫我当正相。哎呀,高兴的睡不着觉,兴奋的不得了!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要升官了,孟子说不会。他说我四十岁就不动心,我们也知道四十岁是一个关卡,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个关坎。但是你孔子这样说,孟子这样说,我们一般人呢?我们看到孔子四十而不惑,我们也知道我们是四十而大惑,所有人的问题统统在四十岁出现,以前都没什么问题,四十岁以前照着父母跟老师的安排跟指教,好好的念书、升学、就业、成家,到四十岁的时候什么都有了,开始出现问题,思考人生的问题,这一生到底怎么一回事,开始迷惑了,孔子可以四十而不惑,孟子可以四十而不动心,所以这就是一种修炼的成果,所以学生就会说,老师这种动心很了不起吗?孟子说不行,我比不上告子。告子来了,所以我们上次提到告子说一句话,他说食色性也,我们还加以批评。但是不要忘记,孟子公开承认,告子先我不动心,等于是告子在四十岁以前就不动心了。那不动心好不好呢?不动心有两种,孟子就要分辨了,他说告子不动心跟我不动心不一样,因为告子不动心是一种压制的方法。所以告子的不动心是一种压制的方法,叫做说话说不通,心里不要想,心里想不通不要生气。压制最后变成木头人,我们今天叫植物人,当然植物人是生病了。但是告子的方法就是把他压制下来,我不动心,我什么事情都把他忍下来,这不是办法,这久了会生病的,活着也毫无乐趣。所以孟子说我跟告子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他说心里面想不通不要发脾气我赞成,但是如果说话说不通心里不要想,我不赞成。人有理性,就是要思考,我今天跟你说话说不通,我就要想道理说不清楚呢?再念书吧,再学习吧,再思考。所以孟子跟告子就是前面这一段不一样,说话说不通我就要想清楚了,告子不是,全部压制。所以这种不动心很危险,孟子就不一样,到最后全部想通了,连司马迁也说孟子到最后想通了,想通了就没有问题了。他后面接着说,把这种气培养的话,要配合两个字,第一叫做“义”,第二叫做“道”。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孟子的方法了,孟子的方法就是三个字,第一个用“直”来培养,第二个要配合“义”跟“道”,三个字。1.“直”直这个字有时候很难说得清楚,如果你说直就是正义,直就是正直的话,请问是谁在判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正直,别人看来不一定。所以你用直来培养,这个直一定要了解,从儒家孔子开始到孟子,他们的直都有两个意思,真诚而正直,没有真诚就谈不上正直,所以真诚是基础,孔子说过“人之生也直,惘之生也幸而免”。什么意思呢?他说人活在世界上,本来应该好好真诚的过日子,如果你没有真诚,还能活下去的话,这是靠侥幸,才能够免于灾难,但是天下人大部分是侥幸,代表什么?你没有真诚,你还能活着,运气好。因为你不真诚,你怎么会走上正路呢?相反你真诚的话,人性向善,力量由内而发,走上正路,这是儒家基本的观点。所以直这个字,叫真诚而正直,否则你怎么解释?因为儒家常常批判,我到很多地方去演讲的时候,很多高校的学生非常能够思考,常常就问说,儒家好像不太适合法制的社会。为什么?因为孔子说过“爸爸偷羊,儿子替他隐瞒;儿子偷羊,爸爸替他隐瞒”,里面就有直,这好像违反法律的,对不对?法律是应该人人平等,我父亲偷羊,我怎么可以隐瞒呢,应该检举啊,因为被偷羊的那一家人不是很可怜吗?好不容易养的羊,被你偷走了,你儿子学了儒家就不去检举?法官问他你父亲偷羊吗?我不知道,大概没偷吧。这一来怎么维持社会正义呢?这一来就有争论?这时候怎么办呢?提要了解儒家讲的直不是正义,他讲的是真诚作为基础,爸爸偷羊,儿子当然希望爸爸平安无事,如果法律查到的话,他当然接受法律制裁,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说我爸爸偷羊,我来检举,不行。因为你这样的话违反真诚的情感,所以儒家的直这个字,你不要只把它讲成社会正义,没有这么样的外在化,任何外在的善的行为,都要有内心的真诚做基础。所以在思考、在理解儒家直这个字一定要记得真诚而正直,从真诚引出正直。现在我们知道怎么样培养浩然之气了,第一个用真诚的态度跟正直来培养这样的气。譬如我跟别人来往的时候都会有各种互动的关系,你能够真诚的话,做任何事都真诚,说任何话都真诚,久而久之就一种力量,这个气为什么变得浩然呢?就是力量。气本来就是呼吸而已,但是我说话跟行动形成一种我的特色,叫做我的风格出现了,到任何地方都是真诚的去跟别人来往,久而久之,别人看到我就有一股正气过来了,一股力量过来。我们要修炼,第一步就要真诚,自我要求正直,接着要配合“义”跟“道”。2.“义”跟“道”“道”是人类共同的正路,“义”是我这个人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走的正路,差别就在这里。所以道代替人一定要走在人之道上面,人不能忽略这一点。我是人,我跟别人一样,都要走在行善的路上,因为人性是向善,所以我走在行善的路上。请问你什么时候该怎么做,叫做“义”,“义则,宜也”,宜就是适宜的“宜”,所以宜这个字就是恰到好处,就是具有正当性。别人这样做是对的,你这样不做不一定对?因为时机跟场合不一样,比如说你现在说一句话,别人说这句话是对的,我今天说一句话就不对了。为什么?因为时机跟场合不一样,所以义最难在什么地方,就是我要判断是否适当,这叫“义”。我从前这样做是对的,今天这样做不见得对,因为环境变了,时代变了,我需要调整,这需要一种智慧。所以配合“义”跟“道”,你不要去妨碍他,这个浩然之气就慢慢培养。这是孟子的秘诀,三个字,“直、义、道”。你把他意思了解之后,练习试试看,就越来越发现说问心无愧,觉得内心有一种力量,气代表一种力量的一种展现,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变成浩然之气,可以充满在天地之间,代表什么?天地任何地方都行得通,不要说中国,外国也一样。儒家就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孔子也说过,他说“言中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我说话真诚而守信,做事认真而负责,到蛮貊之邦没有开花的地方,照样走得通,因为你有浩然之气,因为你做的是中信跟笃敬,言跟行都没有问题,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问题,因为别的地方人也是人,也是人性向善,你行善的话,是走在人类共同的路上,有什么好担心的?凭什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前面还有几个字不能忘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然后才能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也是一样,就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样的意思。四、培养“浩然正气”的注意事项孟子就特别提到,他说一定要有事情做的时候,你不要刻意去做,你要自然而然去做,就是需要时间慢慢去磨炼,譬如说我们教书最怕学生怎么一回事呢?叫做“其进锐者,其退速”,进步太快的退步也很快。我们自己当学生有这种经验,我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个老师的课,叫方东美先生,很有学问,上他课的时候,会觉得学问太好了,非常兴奋,开始回家拼命念书,因为进步太猛了之后,一个礼拜就受不了,哎呀,太累了,下礼拜再念吧,一下子又放下了,因为进步太快的话,就很难有恒心,有恒心一定需要计划,要有步骤,要慢慢来,最
本文标题: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