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医疗质量管理4.2.5.2
14.2.5.2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C】各临床、医技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管理相关技能培训。支撑材料:1、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成员P22、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计划(2014年)P53、2013年龙亢农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P74.龙亢农场医院培训签到表P17【B】符合“C”,并有事实说明,应用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活动的临床科室大于40%。支撑材料:龙亢农场医院培训签到表P17工作。【A】符合“B”,并有事实说明,应用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活动的临床、医技科室大于60%。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内一科组长:杨文辉副组长:周学苏、夏莹莹成员:况杰、高进、李会清、尚红群、邵金、张玉敏质控医师:周学苏质控护士:邵金内二科组长:李新胜副组长:郑兵、邹林红成员:蒋宏彦、张沈洁、孙明伦、韩倩、韩丽质控医师:郑兵指控护士:韩丽外科组长:魏伟成员:张贴心、刘越、穆宏强、邵标、唐柳质控医师:魏伟指控护士:唐柳3骨科组长:梁兵副组长:黄俊杰、崔红成员:职毅、王世龙、梁锡华质控医师:黄俊杰指控护士:职毅五官科组长:于文礼副组长:刘宝、王朦洁成员:刘洪亮、高丹丹、许万应质控医师:刘宝指控护士:王朦洁妇产科组长:叶子寒副组长:韦凌民成员:季洁、尚尤敏、王雅琼质控医师:叶子寒指控护士:王雅琼4康复科组长:谢友乾副组长:王红梅成员:周学美、尹波、施婉红、陈广艳质控医师:谢友乾质控护士:5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教育培训计划(2014年)一、培训目标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科室发展的切实保障。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旨在使全科医务人员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法律意识、职业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服务意识,增强全科的主人公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我科室医疗服务质量。6二.培训内容时间培训内容一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二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三月份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四月份危急值管理制度五月份归档病历质量管理六月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七月份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八月份死亡、危重病例讨论管理制度九月份手术管理制度十月份医患沟通管理制度十一月份转院、转科制度十二月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龙亢农场医院2014年1月72014年龙亢农场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时间培训内容一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二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三月份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四月份危急值管理制度五月份归档病历质量管理六月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七月份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八月份死亡、危重病例讨论管理制度九月份手术管理制度十月份医患沟通管理制度十一月份转院、转科制度十二月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8一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4.1.15地点大会议室主持人刘越参加人员签到:详见培训签到表主要内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9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我部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适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调整。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开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价和指导。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落实。10二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4.2.25地点大会议室主持人刘越参加人员签到:详见培训签到表主要内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周围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妇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11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12三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4.3.8地点大会议室主持人刘越参加人员签到:详见培训签到表主要内容: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贯彻落实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制度。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1.诊断明确;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六、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临床路径每例诊疗后要对病例进行登记,填写质量控制统计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单13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14四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4.4.17地点大会议室主持人王子风参加人员签到:详见培训签到表主要内容:危急值管理制度临床“危急值”报告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年版)》,对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2010年十二月十三日文件)文件进行修订,特制订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一、定义“危急值”是指当某种检验或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二、报告范围1.心电检查1.1急性心肌梗死。1.2严重及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快
本文标题:医疗质量管理4.2.5.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0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