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课件
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1模块学习要求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1.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可引导学生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并与同学交流。1.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等)和21世纪化学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关注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2.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关于原子结构,只要求知道原子的构成,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状态,以及从化学键的层次上认识化学变化和从原子结构的水平上认识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等,暂不作要求,将在化学2模块及选修模块学习。2.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3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4.1学习实验研究方法,了解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从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来研究物质的性质: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所具有的通性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等,这也是为今后能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4.2学习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认识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4.3学习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知道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常用方法。4.4学习运用上述科学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5.1认识化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这些要求应结合具体的物质性质学习来达到,不宜为实现这些课程目标单独进行教学。5.2认识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3赞赏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举例说明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1.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1.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2.1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实验技能和方法以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训练实验操作技能为主。相关内容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过程中还要逐步学习和提高。2.2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2.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3.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3.2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4.1在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学会合作与分享。有关加深和拓展的实验内容在选修模块还要继续学习。4.2能根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5.1初步学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并体会其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1.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物质分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并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完善。1.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1.3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1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而对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等不作要求。2.2知道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知道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方法。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3.1能说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认识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水、氧气反应);认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化学性质(溶液呈碱性、与强酸反应、加热分解反应),知道它们性质的差异。不要求从定量角度讨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3.2能说出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认识铝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氧气、酸、强碱反应);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认识氢氧化铝的制备原理及加热分解的性质。3.3能说出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认识铁的主要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水、酸、盐反应);认识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主要化学性质(与酸反应);认识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原理及主要化学性质(与酸反应、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氢氧化铁加热分解);认识Fe3+和Fe2+的相互转化。3.4能结合其他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归纳铜的主要性质。3.5了解铜合金和钢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3.6通过对钠、铝、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4.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4.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4.3了解Cl-、SO42-、CO32-、Fe3+、NH4+、Na+、K+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5.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对氧化还原反应类型进行判断等内容暂不做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5.2能够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5.3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5.4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1能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金属、氢气、水、碱反应);知道氯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不要求介绍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6.2能说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和硝酸的物理性质;认识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反应);认识一氧化氮能与氧气反应的性质;认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初步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认识氨气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氯化氢、氧气、水反应,氨水的不稳定性);认识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受热分解、与强碱反应);认识硝酸的氧化性。6.3;能说出硫、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认识硫能与氧气反应;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水、氧气的反应,漂白性);认识三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水、碱性氧化物、碱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认识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4能说出二氧化硅、硅酸的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认识硅酸制备原理;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每章内容简介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12内容结构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本章共有5个实验、1个科学探究1-1粗盐的提纯(过滤与蒸发)1-2提纯后的盐中SO42-检验1-3自来水制备蒸馏水(蒸馏、Cl-的检验)1-4萃取(I2的溶解性、CCl4的密度、溶解性)1-5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科学探究:电解水后得到的氢氧体积比探究影响体积的因素(及阿伏加德罗定律)蒸馏:初中简易装置实验室正规装置蒸馏水海水淡化过滤:初中基础复习方法、巩固内容、练习操作萃取:新方法原理:溶解性方法和操作应用实例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粗盐提纯仪器的使用技能:分液漏斗、冷凝管托盘天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复习)、蒸馏、分液、萃取等SO42-(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粗盐提纯引出滤液中SO42-的检验(化学方程式)Cl-:方法和现象(反应原理在后面介绍)物质的检验•讨论杂质的含义,进一步了解分离除杂质的意义•形成观念:辩证地看问题(观念)选修《化学与技术》:海水淡化获取洁净淡水获取海水中的其他物质从物质的量的有关概念在实验中应用(溶液配制)的角度呈现注重计量单位的工具性: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课标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溶液配制0.012kg12C概念的呈现注意: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物质的量:直接呈现:表示集合体单位摩尔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1mol物质的量(物理量)n=NNA6.02×1023摩尔质量直接给出事实:图文结合实物图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粒子数物质的量文(文)1molH2O1molAl(数据比较)气体摩尔体积引出:学习气体摩尔概念的实际意义(13)从探究引出概念科学探究例:实验与计算结合2.通过科学探究,引出概念科学探究(14)1.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1)实验电解水:体积比(2)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量之比1molH2和O2体积相同2.物理计算1molH2和O2体积相同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不同结果1mol气体体积相同科学探究目的和作用亲自体验,加深认识,提高兴趣学习科学方法:实验和计算结合逻辑推理复习知识:水性质、实验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配制溶液中应用•对知识的应用:概念之间简单计算•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体检指标的表示方法)(15)物质的量浓度3.突出概念的应用•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要求降低溶液的配制实验方法和操作,概念作为基础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操作:以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仪器及操作:容量瓶使用向容量瓶转移溶液关于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围绕概念的简单计算将计算应用于实际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三章物质的量及其应用这是贯穿高中化学到重要工具包含4个公式:n=ANNn=MmVm=nVcB=VnB重在这些公式的应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将在整个高中阶段逐步完成本章关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本章重要的化学思想方法、能力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模型与实验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地位和功能第一章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第二章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1、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启始章2、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酸、碱盐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2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