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日本和中日关系主讲人:张丽2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二、日本政治趋向右倾保守三、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3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实行的是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70年代,实行多边自主外交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70年代,日本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性增强,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4•80年代以来,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战略1981年铃木内阁提出,日本正在进入“第三次远航”:第一次远航,指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建立了近代强大的日本;第二次远航,指日本由战败到经济复兴,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次远航,就是要实现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1982年中曾根当政后,正式将谋求实现政治大国作为日本的外交战略。5•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步伐:走向军事大国根本原因:在当今还存在着动乱的世界,政治大国必须是军事大国。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最根本的还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奠定基础、提供后盾。主要手段:借助日美军事同盟的扩大和强化,提升军力、发展军备。重要突破:1.1992年出台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PKO法案),使自卫队第一次走出国门;62.美国和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它将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大到了日本周边地区。1999年众议院通过的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法案》等三个法案,使自卫队在日本周边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3.1998年12月正式决定与美国共同研究开发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日本政府04年6月决定,在08年3月底之前,建立起一套耗资2000亿日元(约合16.6亿美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4.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日本借机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三项法案,将日本的战舰派往印度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使日本的军事触角大范围延伸;75.2003年6月15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日本所谓“有事法案”,就是指当日本面对外敌攻击时,可以引据国内立法做出军事反应。《有事》三法案将日本自卫队行使武力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6.2003年7月26日,日本又通过了《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案》。根据这一法案,2003年12月底,日本的航空自卫队开赴伊拉克,这是二战后日本自卫队第一次进入尚未结束战争的战区执行军事任务。4.5.6.组成小泉安保三部曲。87.美日两国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并2005年2月发表美日新安保宣言,将台海局势视为两国“共同战略目标”,日本准备随同美国参加台海军事行动;8.美日两国再度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并于2005年10月31日,公布以下内容:(1)美日同盟转型。过去美日同盟主要是使用美军在日本的基地,以防卫日本为主。今后美日同盟将有更多的共同作战。(2)整编计划。美日同盟转型及整编计划,是为了增加对防卫日本及因应其他周边状况的快速反应能力。9(3)设立美日共同作战中心。双方决定两国将在美军横田基地,设立美日共同作战中心。这是两国为了配合导弹防御成立的。这是美日同盟半个多世纪来最大的变动。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美日两国2005年10月29日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结束后会见记者时指出:“日美同盟过去一直由美军保护日本。从现在开始进入了日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改善安全保障环境而共同做出努力的新时代。”10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拥有装备先进的海陆空三军,另一方面又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和平宪法,明文规定“不得拥有军队,并放弃国家交战权”。结果,强大的军队改称为“自卫队”,海外派兵伪称为“维和活动”,明明是准备交战又称“有事法制”。上述涉及到的一系列政策法令背离了日本的和平宪法,几乎彻底消除了宪法对日本军事发展的限制,因而遭到日本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日本准备修改宪法,只不过是对这些法令的出台进行宪法上的追认而已11走向政治大国日本利用政府开发援助,游说其他国家,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利用05年初联合国秘书长提出联合国有关安理会改革的方案,加紧活动。同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呼声较高的德国、巴西、印度成立了相互支持的四国联盟,但却遭到这些国家所在地区其他大国的反对。德国遭到意大利的反对;巴西遭到阿根廷和墨西哥的反对,日本遭到韩国和中国的反对。另外韩国带头成立“咖啡俱乐部”反对日本“入常”。2005年初召开会议,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在2005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四国联盟失败,日本提出减交联合国会费。日本每年平均支付联合国2成的经费开支(仅次于美国,多于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但当日本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议案于8月正式提交时,只有阿富汗、不丹和马尔代夫三个亚洲国家表示支持。12但是,日本要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不得不受以下因素的制约:1.与美国的关系尽管冷战后美国加强了同日本的军事同盟关系,但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将日本变为它在亚洲的代理人、变为亚洲的英国,维护和巩固它在亚太事务中的主导权。也就是说,美国希望日本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发挥作用,一旦超出这一限度,日本谋求成为独立的一级时,就会遭到美国的反对。这也是美国对日本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矛盾态度的原因之所在。132.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要取得邻国的真正谅解同是二战的战败国德国现在仍在对二战中的受害者进行赔偿,而日本至今仍未对它奴役、侵略邻国的历史做出彻底的清算和赔偿。143.受到发展军事力量的限制战后的日本国宪法载明:“日本国忠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依据日本的和平宪法,日本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不拥有集体自卫权和对外行使战争的权力。政治大国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日本为发展军事力量正在设法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但是真正修改和平宪法则要假以时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154.要把握好对美关系和对亚洲关系的平衡冷战时期,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日本实现了经济复兴;冷战结束后,日本要实现自己的政治大国目标,同样需要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全面协调与合作。日本外交从本质上而言,在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对亚关系始终比较薄弱。长久以来与美国坚固的盟友关系,使日本疏忽了与其他亚洲国家建立关系。有了美国这个地缘政治超级强国为盟友,日本不觉得需要其他盟友。16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大国要有自己外交上的独立性,要首先能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日本和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往相对比较密切;但在安全合作上,一方面,日本试图加入一些亚洲的安全合作机制,同时又急切地强化日美军事同盟体制,这就在亚洲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中引发了严重的不信任感。17例如,东盟、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即将召开东亚共同体首脑会议,为东亚共同体的成立奠定基础,这是一个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地安全组织。由于日本全力支持美国为核心的日本地区外交和安全政策,事实上限制了日本在东亚共体中的作用,东亚共同体等多边计划并没有引起日本的重视,这让亚洲国家怀疑日本是否重视亚洲的安全合作和在这一合作中能否发挥主要作用。能否减少和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如何搞好对美关系和对亚关系的平衡,是日本政府在向政治大国迈进途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们可以说,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充满变数的过程。18二、日本政治趋向右倾保守主要表现:1.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1877年改现名。它是为纪念为国战死的将士而建立的,1978年,包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二战中的战犯也被作为殉难者供奉于内。19日本政要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是美化和否认侵略战争历史的举动。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政治保守化思潮下,日本出现了参拜靖国神社热。从1997年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后,日本右翼势力进一步谋求参拜靖国神社合法化。2000年1月,自民党党代会将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作为活动方针。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后,连续5年参拜靖国神社。2005年是10月17日上午,即中国“神六”安全返回的时刻参拜的。202.审核通过严重歪曲和美化侵略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为侵略历史翻案1997年1月,日本右翼学者成立了拥有1万余名成员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认为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宣扬“自虐史观”,2001年4月3日,由8家出版社提出的在历史记述上存在着普遍严重倒退的书稿,全部被文部科学省放行。小泉纯一郎不仅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坚持自己的顽固立场,而且在教科书问题上,声称日本不该受到邻近国家的牵制,不会更改已经通过审核的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2005年初,日本政府又批准通过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213.计划修改宪法日本修宪的目的与实质是要修改早已被日本政府视为阻碍其向外“发展”的和平宪法第九条,在该条款中规定了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有军备的原则。1999年7月6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国会法改正案》,决定在国会内设置“宪法调查会”。2000年1月20日,日本第147届国会开幕后,众参两院设立了宪法调查委员会,计划用5年时间正式开展有关宪法的讨论。222005年10月28日,日本自民党通过修宪提案的最终草案。该草案虽然仍保留宪法第9条中有关“日本人民永远放弃战争作为国家的主权权力,以及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这段话,但它删去有关“永远不保留陆、海、空军队,以及其他战争潜在能力”的内容。草案更提出:“为了确保和平与我们国家的独立,以及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日本应该维持用于自卫的军队,并以首相为最高司令官。小泉纯一郎在2005年10月30日航空自卫队阅兵式上致词,表示期待目前的“自卫队”能升格为“自卫军”,日本能修改宪法,明确规定拥有“自卫军”。234.调整军事发展战略,企图充当军事大国20世纪90年代,日本连续10年保持军费总额世界第二、人均军费世界第一的地位。日本对冷战后的军事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部署:防卫对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即防卫对象由前苏联变为应付日本周边事态;自卫队活动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即实现军事活动的海外化;防卫战略由“专守防卫”向“攻守兼备”及可以“先发制人”转变,即日本在军事领域的攻击性增强。24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原因:1.二战后,日本缺乏对侵略战争进行认真反省、对战争责任进行真正清算的历史过程。二战后美国因为要使日本成为东亚的反共堡垒,所以战后在经济上扶持日本,政治上对日本进行庇护。正是由于得到美国的庇护,日本才没有向德国那样彻底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和赔偿。252.冷战后,日本政治革新力量自身衰落。2003年11月日本国会大选中,主张护宪的社会党的议席由18席降至6席,共产党由20席降至9席,社民党和共产党自始至终反对修宪,尤其是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而保守政治力量在国会中处于战后从未有过的优势地位。2005年9月日本众议院的选举中自民党与公明党的执政联盟获得席次超过了三分之二。单单自民党本身,即在众议院480席里的斩获也超过一半。反对党民主党同样是保守党。革新力量、左派党被边缘化。263.日本国内对政治右倾化的批评,大都是出于对自己国家利益考虑,而非是出于道义上、公理上的批评,这使得政治右倾化的推进无所顾及、大行其道。4.美国地缘战略的需要将战后甲级战犯定罪的是东京战犯法庭,这法庭是美国主导成立的,处死这些战犯也是美国的意思,日本居然将这些战犯供入靖国神社,供百姓参拜,百姓参拜自有其自由,但代表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去参拜,便有问题了,违反了日本宪法中政府与宗教必须严格划分的明确规定,但美国从未表示过
本文标题:中日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6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