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7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第三节扩大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国内背景国际背景改革开放的背景“大逃港”风潮第一次1957年前后,实行公社化运动期间,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第二次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一次外逃1.9万人。第三次1972年,外逃2万人。第四次是1979年,撤县建市初期,有7万多人沿着几条公路成群结队地拥向边境线,伺机越境。最后外逃3万人。对于只有11万劳动力的宝安县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血。逃港者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大逃港”事件中遇难者逃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贫穷和饥荒。内地和香港悬殊的经济差距,让更多的大陆居民拼命加入逃港的大潮。用深圳(原宝安县)老百姓最朴素的话就是:“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我们用脚投了一票!”当时的农民•两地收入差距悬殊。•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有个罗芳村。不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l34元。•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宝安一个农民劳动日的收入为0.70到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60一70港币,两者差距悬殊到l00倍。边民往哪儿逃,取决于哪儿有吸引力。制止偷渡,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生产力,真正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逃港”问题的实质不在于群众觉悟的高低,也不在于资产阶级的诱惑,而在于“左”倾错误路线所导致的国民经济凋敝,以及由这种凋敝所带来的艰难的民生。邓小平曾经肯定地对此事说过两句话:“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成为人心所向。社会主义建设坎坷,文革浩劫,国弱民穷,穷则思变。1.国内背景文革后的中国面貌•政治冤假错案堆积成山•经济发展停滞,崩溃边缘•文化科学断层、文化断层、人才断层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间,中国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方面•二战后,日本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政治和民主改革,实行“贸易立国”战略、“教育先行”战略,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在1966年、1967年、1968年分别超过英国、法国和西德,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三个经济中心。80年代后期开始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国际背景亚洲四小龙国际背景•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印度,只有日本的1/20,美国的1/30,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40年左右。与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距。国际背景•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国际背景社会主义改革“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经济体制其他体制科技体制社会生活教育体制政治体制改革37年中,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9年2005年5000亿元140000亿元鼓起来的钱袋子(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中国百姓生活十大变迁多起来的私人轿车(2006年为10%)中国汽车新车消费占全球新车消费的10%•201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1.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达1.9万公里,较2012年翻了两倍,居世界第一位。1990年2004年145公斤80公斤精起来的饮食(人均粮食消费量)(城镇)1990年2004年360公斤210公斤精起来的饮食(人均粮食消费量)(农村)68.55岁75岁19912006年长起来的人均寿命6.7平方米26平方米1990年2005年大起来的住房(建筑面积)(城镇)17.8平方米27.2平方米1990年2004年大起来的住房(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农村)居住条件极大改善•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农村居民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仅为8.1平方米。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1平方米,增加29.0平方米。大起来的彩电1990年2002年84.8%95.1%靓起来的衣着(成人消费率)衣服成灾1990年2006年19%3.4%高起来的文化程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1978—2014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6704万人,年均增加1075万人;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增长58倍。1990年2007年300万人次1.79亿人次热起来的假日旅游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二)改革开放的性质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曾经有过一种观点,认为“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这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出发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给予高度的评价,同时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面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共性: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角度:毛泽东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出发判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差异比较结果:文化大革命:“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角度:邓小平从我国的现实生产力状况出发判断: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国家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高度集中的僵化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结果:体制改革:废除僵化的旧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与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比较我国的改革,从性质(本质)上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水平发展、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过程。(二)改革开放的性质•邓小平始终强调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5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邓小平2、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地位——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首先,目的一致,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障碍。•其次,作用一致,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特点一致,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第四,结果一致,使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巨大变化。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案例:固守旧制“蝴蝶”终折翅20世纪60、70年代,“蝴蝶”手表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尤其在七八十年代,年轻人结婚时的“老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中,拥有一块“蝴蝶”手表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名表劳力士、欧米茄长驱直入,国内飞亚达等一批钟表界新星耀眼,“蝴蝶”手表正在被时代和社会淡忘。(1997年停产,2000年破产)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一二三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建构系统完备、科学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等等。“高血压”的问题,倒逼改革第一个就是“高”,就是经济发展中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高耗能,创造同等数量的GDP,我们所消耗的标准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是美国的2.2倍,是日本的3.6倍,相应的带来高排放、高污染,包括我们最近这几年连续遇到的雾霾问题,还有高成本,投入高,产出低。“高血压”的问题,倒逼改革第二个就是“血”,主要指生产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甚至包括一些踩踏的事故,上海出现的踩踏的事故,导致人的非正常死亡。“高血压”的问题,倒逼改革第三个就是“压”,经济社会发展压力非常的大,经济增长的压力,经济结构的压力还有社会结构性压力,资源压力、环境压力等等。中国稀土利用率只有10%,污染严重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工业4.0时代即将到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体制改革党建制度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内容:要素市场;企业与政府行为;市场交易和法律环境涉及领域: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国家宏观调控制度。国企改革是中心环节。改革步骤:从农村到城市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建设高度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内容: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法律制度,理顺党政关系。②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改革的成功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分配制度,解决收入不公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过去,一些农村税费重、上学难、看病贵,农民感叹:“你集我集农民急,你筹我筹农民愁”、“孩子越大,家长越怕”、“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今天,农民感慨:“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能报销,农民得实惠”。01方向问题至关重要03LOREMIPSUMDOLORLOREMIPSUM0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70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0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第
本文标题:2017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8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