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公开课《定风波》课件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颗耀眼的星星,诗、词、文、赋、书、画样样精通。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豪放雄健,慷慨悲壮,王国维评价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去感受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苏轼,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达黄州,暂时寓居在定惠院。这首诗作于元丰三年2月至5月间,也就是苏轼刚刚贬谪黄州之时。被贬黄州是苏轼第一次遭遇到的大的政治挫折,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罪人”,宋神宗规定他“不得擅去安置处”“不得签署公事”,应“思故而自新”,可以说他当时几乎丧失了人生自由。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定风波苏轼学习目标1.品读语言,把握意境,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2.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3.感悟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品读诗词——掌握要领1.读准字音同行xíng吟啸xiào一蓑suō烟雨2.读出节奏节奏按意义单位停顿,句尾停顿长一些,上下阙间停顿更长。3.读出情感词语抑扬顿挫,文句舒缓轻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赏析诗词解读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时间:元丰五年1082年3月7日,这是苏轼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地点:沙湖道中,在黄州城东南30里,苏轼被贬黄州后,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人物:同行、余事件:苏轼和友人一道前往沙湖看田,道中遇雨,已而遂晴。缘由: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故作此。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上片: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随想,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下片: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我来当老师合作探究“烟雨”一语双关,指自然界的风雨,又隐喻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1、“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文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在突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住拐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天没有什么差别。作者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表达了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归纳总结《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苏轼被贬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170多篇散文,3篇赋,280多封书信。余秋雨说:“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苏轼一生频遭贬谪,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学习了本文,谈谈苏轼对你的影响,或者你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苏轼,我想对你说》(50字左右)达标检测苏轼,我想对你说。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风雨无阻。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你是我的榜样,你是我的方向,你的精神,你的人格,流传至今。因为有你,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源远流长。教师寄语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苏轼,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纯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泰然处之,且行且歌。坚信只要心中有阳光,何惧身外风雨狂。课后作业1.阅读有关写苏轼的作品。推荐篇目:余秋雨《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2.学习作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抒发人生哲理的方法,完成一篇随笔。100字左右。“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dān黄州、惠州、儋州。但依然乐观的诠释这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从本课中你还能得出了怎样的人生思考?1.阳光总在风雨后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打击只会让我们坚强!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5、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多想一二,知足常乐。6、面对生活,宠辱不惊,任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窗外花开花落-------合作探究(二)文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在突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住拐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天没有什么差别。作者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表达了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意象手法情感草我今天看见草了。小草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它甘愿用身体来装扮世界,小草比牡丹更高贵,比荷花更高尚。即使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坑坑洼洼,黑暗的地方,它也能顽强的生长,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吹打。它仅凭着薄瘠的黄土,与命运搏斗,同顽石争雄,经过顽强的奋斗,终于带着希望,露面于光明世界。东坡印象“风风雨雨都接受”,那么词中东坡面对风风雨雨的态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沉着镇静闲适从容豪迈乐观处之泰然成熟厚重豁达超越文人笔下“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灭寂之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东破突围》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词。2、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苏轼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方方《喜欢苏东坡》:“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林语堂《苏东坡传》:“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说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其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无所谓的。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背景了解本词作于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他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岗东南三十里沙湖买田终老,归途遇雨所作。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归纳小结《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及旷达的情怀。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达标检测(一)说一说你心中的苏轼?才华盖世豪放四溢仕途坎坷乐观旷达诗词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本文标题:公开课《定风波》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8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