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考语文复习 记叙文阅读解题规律及答题模式ppt
中考要求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具体地说(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四)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题型一'般有选择、填空、简答等。(五)此外记叙文中,记叙的线索、要素,记叙的详略,过渡、照应等也是考题中常常涉及到的。这部分内容是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常见的考查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简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近几年来考试改革的深入,今后语文考试会出现主观性试题、开放型试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答题中有所创建。复习目标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理解记叙文阅读规律1、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2、记叙顺序分为:3、记叙的人称有:4、表达方式有:5、记叙性语言特点是:6、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7、记叙的线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叙、倒叙、插叙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准确、生动象征、对照、衬托、托物言志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事件的发展、人物或物品场景的变化、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时间:能展示人物活动的背景,时间包括具体的年月时分秒,一年的春夏秋冬,一夜的昼夜晨昏。地点:包括地方、场所、方位、距离等。人物:是指出现在文章中的所有人物,包括明写的和暗写的,是事情发生、发展的关键、也是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主要因素。事情的起因:指因何发生了什么事经过:是事情发展的过程结果:到最后阶段,事情发展到的最后状态一、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明:记叙文是记载人的言行和事的经过的文章,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事情也总有它的起因和结果,能分析文章中的这些要素,也就大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只要不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六要素”有时不必全部出现在文章中。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三种(1)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就叫顺叙。(2)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的叫倒叙(3)在记叙的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叫插叙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以及人名)二、记叙顺序及人称: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1、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文中的人、事、物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2、事件的发展3、人物或物品场景的变化4、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5、大多数文章只有一条线索,少数文章有两条线索,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三、分析记叙的线索四、记叙文的中心记叙文的中心就是指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所在。通过(什么人干什么)表达(思想感情)段落句子词语组织表达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文章所叙述的材料的共性上分析。有的文章写了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或几个阶段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文章的中心。2、从材料的详略上分析。对表达中心有用的材料就写,没用的就不写;起主要作用的重点材料详写,其余的材料略写。3、从材料所反映的不同侧面去综合分析。4、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析。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的地方,抒情议论则是作者直接表露感情或对人、物看法的地方。5、从结构上分析。那些采用总起或总结式的文章,往往有明确的中心。五、分辨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记叙:是指对人物活动过程和事件经过的述说和交代。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说明: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抒情: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好恶爱憎之情。议论:是在写人、记事时进行的分析、评论。描写包括: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写景的作用:(1)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2)描写——景物,表达——感情。(3)推动情节发展。3、细节描写(通过细微描写深刻表现人物、事件、环境的特征)六、领会词语的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1、注意该词与上下词语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2、抓住句中关键词来理解。3、理解该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话外音,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5、联系生活实际、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状况。6、可以联系全文去体会。七、领会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1、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2、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3、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4、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分析散文的哲理首先要抓住文章的警语来分析;其次要从散文的形象入手,因为有些散文的哲理思想是渗透在对象的描述中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文章中形象的特点。八、常用的表现手法:1、象征:2、对比:3、衬托:4、托物言志: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手法。用相反或相近的事物互相比照,使两者在对比中特点更鲜明突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事物来陪衬以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把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的事物之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几种题型答题格式:1、记叙文详写材料的作用: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文章“”这一中心,所以详写。2、环境描写的作用:A渲染了的气氛、B刻画(烘托)人物性格;C推动情节的发展。3、抒情、议论的作用:突出文章“”这一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象征的作用:通过象征表现感情。5、烘托的作用:烘托人物的性格。6、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7、托物言志的作用: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基本规律,分步推进。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一)阅读理解题目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分析文章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五月的青岛》、《百草园》,透过它,不难探寻其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如《暮春》,分析其喻意,便可归纳出中心;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苦练》等等;至于那些题目仅仅表明记叙的对象、范围或线索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二)阅读文章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步骤。1.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2.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3.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2)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4.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2)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3)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三)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为什么要说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呢?根据同学们临场的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答题,往往会做的题却把分丢了。例如:题上让你找错误的选项,而你找了正确的,题上让你用原文语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这都是因为不注意审题所致。(四)按题目要求回头有重点再看原文第一次读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当看了题目后再读就比较主动,属于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渎,很快能找到答案。(五)答题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3、掌握记叙文阅读规律(一)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关键句子主要包括:1、点明题旨的句子2、抒情、议论、描写的句子3、总结全文的句子4、引用的句子5、起承转合的句子(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意义。海燕在高傲的飞翔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有深意的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意。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3、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1、根据位置结构内容2、运用修辞3、赏析句子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复习 记叙文阅读解题规律及答题模式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1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