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讲)本次课学习要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藏象概论五脏(1)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生理特点;2、构件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阳可以温煦脾土,脾(土)气化生精微物质以充养肺金,肺(金)之精津和肺气肃降下行以滋肾精并助纳气,肾(水)藏精以滋养肝血。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关系心之阳气(火)可以温煦脾土,助脾运化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肝心脾肺肾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水滋润上行于心,可防心火之亢烈;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的清肃太过;肺气的肃降,可抑制肝木的上亢;肝气条达,可以防止脾土的壅滞;脾之运化,可防止肾水的泛滥。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之泛滥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之壅滞肝土水火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母病及子1、相生关系的传变子病及母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1)相乘太过(2)相侮太过不及不及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木水火金土肝心肾脾肺侮乘子病及母母病及子五脏传变规律示意图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指导疾病的诊断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五行学说以事物五行属性归类和生克乘侮规律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如:以本脏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之病。2、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行学说根据五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指导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2、控制疾病的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确定治则治法:(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治则:补母(虚则补其母)与泻子(实则泻其子)。滋水涵木法治法益火补土法(命门之火)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确定治则治法:(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治则: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治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概论一、藏象的基本概念:又称“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学说概论(1)“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藏象学说概论(2)“象”是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含义有二:1、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2、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藏象学说概论注意:“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名称大致相同,内涵不一)藏象学说概论(1)“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其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它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藏象学说概论(2)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就其结构来说,是一个纯形态学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藏象学说概论二、藏象学说的形成: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概论三、藏象学说的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详于脏而略于腑,详于功能而略于解剖。藏象学说概论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2)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收盛和传化水谷。藏象学说概论《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满—精气实—水谷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故“实而不能满”。藏象学说概论(3)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的区别,故称之。藏象学说概论五、五脏六腑的病理特点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益补”、“六腑益泻”。藏象学说概论六、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1、五脏之精:简称“脏精”,是指五脏所藏的有濡养、滋润和支撑本脏及其所属的六腑、形体、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禀受于先天,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脾胃化生水谷之精);藏象学说概论2、五脏之气:简称“脏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在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自然界之清气作用下,合化为一身之气。藏象学说概论3、五脏之阴:简称“脏阴”,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4、五脏之阳:简称“脏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挥应有的功能。五脏心一、概说位于胸中,两肺之间,横膈之上,中有孔窍。外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似倒垂未开的莲花。心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1)主血:一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二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奉心化赤”。(2)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主血脉推动激发心主身之脉靠心气经脉通利心气——心脏搏动———血液正常运行营养全身血液充盈面色红润光泽有神(司其外者,以知其内,所以每每通过脉从容和缓有力外在表现可知道心脉充盈)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心气充沛;2、血液充盈,浓稠度等状态适中(心的形质无损);3、脉管(道)滑利通畅。心2、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1)广义之神: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2)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性格倾向。心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1)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心脏的搏动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2)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来。“有诸内,必形诸外”。心2、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变化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3、在志为喜:“在脏为心,在志为喜”,4、在液为汗:汗为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5、与夏气相通应。心附: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dan)中”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谢谢!
本文标题:中基理论(第二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5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