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酶的发展内容:•一·过去的发展史•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三·未来的发展对策1.不自觉的应用(中国)几千年来,人们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利用酶来制造食品和治疗疾病!文献记载:•4000多年前(夏禹时代),酿酒技术;•3000多年前(周朝),制造饴糖、食酱;•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麴来治疗消化不良。19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才真正认识到酶的存在和作用。此后,人们对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入的过程。(1)对消化的研究•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斯巴兰沙尼Spallanzani山鹰实验。•1822年,美国外科医生博蒙特Beaumont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Schwann获得胃蛋白酶(腐败和发酵实验中)。2.主动性研究(国外)(2)对发酵的研究•1684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提出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n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diastase)。•1839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Liebig)提出发酵过程中酵母起着机械作用(酶=化学催化剂×)。•1857年Pasteur等人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细胞活动的结果。活酵母细胞内有一种物质,可使糖发酵生成乙醇。•1878年,德国科学家Kűhne提出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酶的化学本质研究(蛋白酶的确立)•192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萨姆纳(Summer)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证明它具有蛋白质的性质。•1930~1936年Northrop等得到了胃蛋白酶(pepsin)、胰蛋白酶(trypsin)等的结晶,证实并确立了酶是蛋白质的化学本质。3.酶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酶的化学本质的拓展(核酶的发现)•1982年,切克(Cech)等发现四膜虫细胞rRNA前体具有自我剪贴功能,发现:催化功能的RNA-核酶(ribozyme)。•1983年,阿尔特曼(Almant)等发现核糖核酸酶P(RNaseP)的RNA部分M1RNA具有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而该酶的蛋白质部分C5蛋白却没有酶活性。(核酶的发现,改变了酶的概念---“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RNA)”,Cech和Altman为此共同获得了198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不仅为探索RNA的复制能力提供了线索,而且说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质是同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遗传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质是生物起源的定论)酶分两大类: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类酶(P酶)主要由核糖核酸组成——核酸类酶(R酶)酶?•概念: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化学组成: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产生方式:1)自发调控产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都可以在适宜条件下产生2)人工调控产生:定向大量产生所需的酶•特点:1)催化效率高;2)专一性强;3)作用条件温和。•用途:医药、食品、轻工、化工、环保、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国内外酶制剂的生产与应用状况据报道,全世界已经发现酶有3000多种,目前工业上生产的酶有60多种,真正的工业化生产的仅仅有20多种。剂型和品种为600多个。1998年全世界工业酶制剂销售额为16亿美元,到2008年销售额约为30亿美元中国酶制剂发展存在的问题•(1)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生产能力闲置。•一共建设200多家酶制剂企业,但是实际工业化生产的只有50家•(2)工艺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由于酶制剂工厂经济效益低,无力更新工艺设备,致使生产水•平低下•(3)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能力差。•(4)品种少,剂型少,产品结构极不合理,应用范围非常狭隘。我国未来酶制剂的发展对策•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之际,我国酶制剂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使我国酶制剂工业健康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力,有以下对策:•(1)•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采用先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水平。•(2)•加大科技投入,调整科研体制。•我们用于酶制剂研究经费非常少,以至于科研发展缓慢•(3)努力采用和推广高新技术,尽快发展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4)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新酶种和新用途,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我们一般产品单一,质量差,杂质多,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谢谢!
本文标题:酶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5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