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南华大学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2012.5.10
南华大学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和我校2012年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2009版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1.以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的经济发展,突出“核”“医”“环保”办学特色,构建我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2.树立卓越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3.体现“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二、基本原则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积极吸收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基本原则如下:(一)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定位,结合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教育标准和规范,结合行业要求、国际专业认证标准以及专业资格考试要求等修订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具有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建立相适应的学分结构、课程体系和管理模式。(二)贯彻“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打破学科壁垒,拓宽专业口径,全校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标准化的大类课程,构建统一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设置灵活多样、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实现人才培养的出口多方向。(三)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基础课程的归属,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和学科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改革。贯彻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和整体优化,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建立由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组成的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单独设置实验课程。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和协作意识的养成。(四)构筑体现我校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平台和第二课堂。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要求各专业开设一定数量的全校选修课程,重点开设有关核、医学、环保等学科知识课程,逐步建立起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各专业在培养方案中给学生指定1-2门课程自学(必须有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也可以有素质课程,该类课程必须建设网络资源),经考核合格后学分计入第二课堂学分。(五)各专业须开设1门体现专业特色的概论性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面向本专业学生开设,并作为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实践环节、学制与学位、学时与学分、课程设置、其他说明。四、总体框架要求(一)学制与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本科专业,学习年限为3-6年;标准学制为5年本科专业,医学类学习年限为5-7年,其他专业为4-7年。(二)学分1、学分学分包括学业学分和第二课堂学分,其中,第二课堂10学分。学业学分要求:4年制本科总学分:文学类和法学类专业为170学分;医学类专业为210学分;其它专业为180学分;5年制本科总学分:工学类为230学分,其它为268学分。2、学分学时理论课为16学时/学分;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为32学时/学分;集中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为1周/学分。大学体育课程为32学时/学分;军事理论与训练为2学分。学分计量最小单位为0.5学分。(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不超过3个。主要课程:5年制为15-17门,4年制为10-13门。(四)课程体系表一:课程体系表环节平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模块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模块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等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拓展培训与其他学科基础(大类)课程平台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模块学科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1、课程结构(1)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三个课程平台。(2)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开课数量原则上需超过应选课程数量的2倍。理论课程占总学分比例约为:①理工类:必修课65%,选修课35%;②经管文法类:必修课60%,选修课40%;③医学类:必修课90%,选修课10%。(3)设立理论、实践、第二课堂三个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为:①工科类: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30%,理科类可适当降低;②经管文法类: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25%;③医学类:实践教学学分数占总学分的比例≥45%。2、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公共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授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和训练等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见》要求,分课内、课外执行。课内教学9.5学分,课外社会实践4.5学分。课外教学采取学生社会实践、撰写读书报告等方式执行。(2)“形势与政策”共计32学时(2学分),单独开课或开设讲座。(3)体育课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计144学时,包括课内教学(4学分)、第二课堂,执行《南华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暂行办法》。(4)外语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四年(五年)不断线,且采取分类、分层次教学。一、二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高年级安排双语教学课程、专业英语、计算机专业应用,及包含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选修课程。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提倡使用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一门双语教学课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比例要求达到10%。(5)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各学科专业最前沿研究动态的了解,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体现文理交叉、理工渗透。学校鼓励知名教授、专家开设此类课程和讲座。全校性公共基础选修课包括3类:人文与艺术类、科技与国防类、环境与健康类。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其中限定性选修:形势与政策(2学分)、大学语文(1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和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2学分)。每个学生要求修读其它学科门类的课程至少4学分。3、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依照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大类)平台,要求具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知识训练。该平台中主要课程须达到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相应专业主要课程的80%以上。属于同一大类的专业一般应设置统一的大类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类等学科基础课程采取分类、分层次教学。各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类型。4、专业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强调专业的前沿信息和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按照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以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应尽量模块化、小型化和多样化,以便学生自由灵活地选择。学生需跨方向选修其它方向课程至少3个学分。5、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结构为主线,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2周)、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设计、学年论文、项目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独立生产实习)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①理工科类专业为35周左右(5年制专业为40~46周),经管文法类专业为32周左右;②毕业设计(论文)从第七学期后阶段开始,理工类专业为14周,经管文法类专业毕业论文为12周。6、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为学生营造多维的学习环境,采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大学生科研计划和创业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社会实践、创业活动和相关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扩充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养成的渠道。相关学院应针对部分学生的考研需求,开设高级英语、大学数学综合各2学分,计入第二课堂学分。第二课堂实施学分制,组织与管理按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南华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执行,学生至少获得10学分方可毕业。(五)主辅修制、双学位制为满足社会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鼓励学习成绩优秀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辅修其它专业的课程。要求每个专业(没有毕业生的新专业除外)都应为其它专业的学生辅修本专业制订相应的辅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辅修专业修读学分不低于20学分,双学士学位修读学分不低于40学分(含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辅修和双学士学位专业教学计划单列。五、其他说明1、按大类招生的专业,各类应保证1年以上按大类培养;设专业方向的专业,应保证1.5年以上按专业培养。2、特色班(卓越班、全科医学方向、核类单招班、临床医学留学生班等)应建立单独的培养方案。3、各专业方向应建立单独的培养方案。附件12012版培养方案公共基础课平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考核学分总学时理论实践学期责任单位备注必修大学英语1考试46440241外语学院大学英语2考试58056242外语学院大学英语3考查34836123外语学院大学英语4考查2323204外语学院大学体育1考查1324281体育部大学体育2考试132322体育部大学体育3考查132323体育部大学体育4考试132324体育部大学生就业指导考查116167招生就业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34832163政管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查34832161政管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69664322政管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2322481政管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C、VB)1考查34828201计算机学院理工类选C、医、经管、建筑类选VB大学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C、VB)2考试34828202计算机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脚本语言1考查34828201计算机学院文法、外语、艺术设计类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脚本语言2考试34828202计算机学院军事理论与训练考查21武装部小计41最低学分要求:41学分选修(人文与艺术类)(科技与国防类)(环境与健康类)小计最低学分要求:10学分公共基础选修课程限选说明:(1)形势与政策(2学分);(2)大学语文(1学分);(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学分);(4)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2学分)。附件2:2012版培养方案学科基础课程改革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考核方式备注高等数学A14.572考试高等数学A2696考试高等数学B13.556考试高等数学B24.572考试高等数学C580考试高等数学D348考试线性代数2.540考试2012版取消2009版的线性代数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464考试信计专业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348考试除信计外其它专业选;2012版取消2009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大学物理A13.556考试2012版取消2009版的大学物理B。大学物理A2348考试医用物理学3.556考试全校各专业选。附件32012南华大学本科专业大类招生目录序号学院名称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代码及名称专业方向专业类招生1机械工程学院工学机械类08030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类2080302材料成型及
本文标题:南华大学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2012.5.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8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