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人大第六版管理会计学课件(孙茂竹)第5章
管理会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第5章经营决策5.1产品功能成本决策产品的价值(V)=功能(F)÷成本(C)思考:根本上述公司。如何提升产品的价值?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中获得功能成本决策方法确定目标成本。功能成本决策的几大步骤:选择分析对象——收集各种资料——进行功能评价——试验与提案产品或零部件品种型号多,不可能都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而应有所选择。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从产量大的产品、结构复杂或零部件多的产品、体积大或重量大的产品、投产期长的老产品、原设计问题多的产品、工艺复杂或工序繁多的产品、畅销的产品、成本高的产品、零部件消耗量大的产品、废品率高的产品、退货多的产品、用户意见大的产品中选择,以便提高功能成本分析的效率。5.1.1选择分析对象5.1.2围绕分析对象收集各种资料(1)产品需求状况:用户的要求、销售结构及数量预期、价格水平等(2)产品竞争状况:竞争对手的数量、分布、能力及竞争对手在产品设计上的特点及推荐渠道等(3)产品设计工艺状况:本企业存在的不足(4)经济分析资料:成本构成、成本水平、消耗定额、生产指标等(5)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其他资料5.1.3功能评价——评分法例5-1:某手表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按5分制评分如下表所示,方案3直接淘汰;再对方案1和方案2进行功能评价。5.1.3功能评价——强制确定法5.1.3功能评价——强制确定法5.1.3功能评价——强制确定法5.1.4试验与提案在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对过剩功能和不必要的成本进行调整,从而提出可供试验的方案;按新方案进行试生产,征求各方试验中的意见;根据搜集的意见改进方案,形成新方案提交有关部门审批;组织实施。5.2品种决策品种决策旨在解决生产什么产品的问题;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自制还是外购半成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经常以成本作为判断方案的优劣,有时也以贡献毛益额作为判断的标准。5.2.1生产何种新产品在利用已有的生产能力,选择生产何种产品时,一般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进行决策。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不存在专属成本时,比较贡献毛益总额;(2)在存在专属成本时,比较剩余贡献毛益总额;(3)资源有限时,比较单位资源贡献毛益额。某企业欲利用剩余生产能力生产一种新产品,可供选择产品有丙产品和丁产品,相关分析资料如下表:5.2.1生产何种新产品——例5-35.2.1生产何种新产品——例5-45.2.1生产何种新产品——例5-5(1)如果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即可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一般无须停产。5.2.2亏损产品的决策(2)如果能够生产可提供更高贡献毛益额的产品,则应停止亏损产品生产。(3)增加能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产量,也会扭亏为盈。(4)对于贡献毛益为负的产品,应先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售价使之扭亏为盈,甚至应考虑其对社会效益的影响,以便决定是否停产。5.2.2亏损产品的决策——差量分析法5.2.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将外购的单位增量成本与自制的单位增量成本进行比较,取单位增量成本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企业年需要A零件58000件,自制的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分摊的固定成本为每件18元。若外购单价为65元,且能及时供货,无其他交易成本。自制单位成本60元<外购单位成本65元,应自制。外购新增的成本=58000×(65-60)=290000(元)即公司的利润将因选择外购而减少290000元。其中的固定成本不会因外购而减少。将外购的配件改为自制,可能导致企业增加专属固定成本,或由自制改为外购可能减少一定的专属固定成本,此时影响决策的不只是变动成本,而包括了专属固定成本。存在专属固定成本时,自制或外购的数量将影响单位成本,从而影响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在临界点数量时,自制或外购都是可行的。超过临界点数量时,自制零件的单位成本优势会显现,从而以自制为最优方案;否则应外购。5.2.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自制增加固定成本外购总成本=外购数量×外购单价自制总剧本=专属固定成本+自制单位变动成本×自制数量临界零件数量=专属固定成本÷(外购单价-自制单位变动成本),此时自制与外购的成本相同。超过临界数量时,选择自制;低于临界数量时,选择外购。5.2.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自制增加固定成本5.2.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自制增加固定成本051015202550100150200250300350自成单位成本外购单位成本A方案单位生产成本=300+8×自制数量B方案单位生产成本=500+6×自制数量单位成本生产低的为最优方案。单位成本相同时的自制数量为临界生产数量。超过临界数量应选择B方案,低于临界数量应选A方案。5.2.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自制增加固定成本051015202550100150200250300350自成单位成本外购单位成本5.2.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自制增加固定成本若外购,则腾出来的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出租而获得租金收入。当“租金收入>(外购增量成本-自制增量成本)”,即“(租金收入+自制增量成本)>外购增量成本”时,应选择外购;否则,应选择自制。5.2.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外购有租金收入将订购费用、准备费用、储存费用视为固定成本。参照存货决策内容5.2.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不分配订购准备费(1)进一步加工的增量收入>进一步加工的增量成本时,应进一步加工;否则,应直接出售。(2)进一步加工的增量收入=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不加工而直接出售的销售收入(3)进一步加工的增量成本=进一步加工后的总成本-不加工而直接出售的总成本5.2.4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5.2.4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5.4.3根据相对成本分配生产任务5.3产品优化组合决策(略)5.4生产组织决策(略)5.5定价决策设某公司有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来由A小组生产,因增产而必须将一部分任务交给B小组生产。A小组生产能力为2400工时,B小组为1500工时。那么,如何在两个小组中分配不同产品的生产量呢?5.4.3根据相对成本分配生产任务PS:无论在A组还是在B组,零件生产选择顺序均为1丙2甲三乙。生产任务分配表相对成本表如果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各个车间的成本水平是有差异的,当生产任务增加而各车间生产能力又有剩余时,应以单位变动成本作为判断标准,将增产任务优先分配给单位变动成本低的车间。5.4.3根据相对成本分配生产任务5.5.1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1)成本因素(2)需求因素(3)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素(4)竞争因素(5)科学技术因素(6)相关工业产品的销量5.5.2企业价格制定目标(1)追求最大利润(2)追求既定投资利润率(3)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4)稳定的价格(5)应对和防止竞争5.5.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成本加成定价法(1)计划成本定价法产品价格=单位预测利润=预测总利润÷预测总销量(2)成本利润率定价法产品价格=成本利润率=销售税率单位预测利润单位预测成本1%1001)1(销售税率成本利润率单位预测成本%100该产品预测总剧本该产品预测利润总额5.5.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成本加成定价法(3)销售利润率定价法产品价格=销售利润率=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优点:预测成本比预测市场需求更有把握;可以保证成本耗费得到补偿。成本加成定价法的缺点:难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偏高或偏低;产品品种多时难以准确分摊间接费用。销售税率销售利润率单位预测成本1%100产品预测销售收入产品预测利润总额5.5.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成本加成定价法5.5.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损益平衡法(1)先确定损益平衡点的价格(2)根据上述公式确定的保本价格,适当调整价格水平,确定企业有盈利的合理价格。(3)若目标利润为Y,则上述公司变型可得:)1(00rTVVCVFCSP)1(00rTVVCVYFCSP5.5.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损益平衡法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固定成本40000元,目标利润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销售税率10%,预计销售50000件,甲产品单位价格预计为:=实现目标利润的价格=7.78(元/件))1(00rTVVCVYFCSP%)101(500005500006000040000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产量,产品生产总成本的增量;边际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产品销售总收入的增量;边际利润=边际收入-边际成本,代表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产销量所能净增加的利润额。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即边际利润为零时的产量为最佳产量,此时的价格为最优价格。5.5.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边际成本定价(1)固定价格合同:若判断不准,则风险较大。(2)成本加成合同:容导致来意增加成本。(3)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对上一方法的修正。(4)奖励合同:明确规定预算成本和固定费用,如有节约可按一定比例由双方分享。5.5.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非标准产品定价(1)只利用闲置生产能力但不影响正常销售时,要求:特别订货单价>单位变动成本(2)利用闲置生产能力时但影响正常销售时,要求:特别订货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机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减少的正常贡献毛益÷特别订货数量(3)利用闲置生产能力转产其他产品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时,要求:转产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新增专属成本÷转产产品数量)5.5.3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特别订货定价以成本为基础的价格决策重在考虑企业成本情况,没有考虑需求情况,不一定是最优价格。最优价格应是企业取得最大利润或产销收入时的价格。因此,必须考虑市场需求状况与价格弹性,分析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价格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最优价格点。(1)弹性定价法:利用价格弹性预测定价(2)根据线性需求函数制定产品价格(3)反向定价法(从市场倒推经营者、生产者价格)5.5.4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5.5.4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P1==例:某商品价格弹性-1.6,现价38元,年均销量8万件,求最大销售收入时的价格。P1=38-(1.6-1)×38÷(2×1.6)=30.875(元/件)=Q1=104000(件)销售收入=104000×30.875=3211000(元))1(1pEQQQPppEPE2)1(6.138875.30800001Q甲产品市场零售价24元,批零差价率20%,进销差价率15%,销售税金率10%,成本利润率8%,则:单位批发价×(1+20%)=24=单位批发价=20单位出产价×(1+15%)=20=单位出厂价=17.39单位生产成本×(1+8%)=17.39×(1-10%)单位生产成本=14.49(元/件)5.5.4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1)投入期:撇指策略——高价+促销渗透策略——低价+促销(2)成长期:目标价格策略——目标利润率高于整个寿命期里的平均利润率(3)成熟期:竞争价格策略——对弱势对手降价打压;对强势对手紧跟价格变动维持占有率;对同等竞争对手避免两败俱伤,采用非竞争价格策略。(4)衰退期:维持价格策略或变动成本策略。5.5.5产品寿命周期与价格策略(1)心理价格策略:尾数定价,整数定价,声望定价,心理折扣定价,习惯性定价(2)折扣定价策略:数量折扣,现金折扣,交易折扣,季节性折扣(3)综合定价策略:考虑关联(互补、互斥、配套、销售与服务)产品相互影响5.5.5产品寿命周期与价格策略谢谢诸位!
本文标题:人大第六版管理会计学课件(孙茂竹)第5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9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