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山东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全册
1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国在世界中【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比例,培养学生初步的看地球仪的能力,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有关知识。学会利用地球仪和地形图自主学习地理知识。懂得要保护地球。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体会中国在世界中,是世界的一部分,体会祖国的地域辽阔,初步培养热爱国土的情感。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能利用多种探究方式了解北京,体会北京在我国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热爱首都的情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资料。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广泛搜集资料,同时教给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快乐。3、在看教学录像、拼图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有关地球、中国地图的知识,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懂得要保护地球。2、使学生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初步培养热爱国土的情感。3、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策略】《蓝色的星球》除让学生广泛搜集图片、文字资料外,带领学生观看人类破坏环境及受到惩罚的图片、录像,使学生初步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懂得要保护地球。《东方雄鸡》一课,四人合作进行游戏:拼中国政区图。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得又快又好,巩固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祖国的心脏》组织学生以小导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首都北京。2《指南针的故乡》带领学生观看课件,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再让学生自愿结合分为三个小组,成立“活字印刷术小组”、“火药小组”、“造纸术小组”。每个小组针对这项发明的时代、条件、原理、贡献等进行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时安排】蓝色的星球2课时东方雄鸡2课时祖国的心脏2课时指南针的故乡2课时3《品德与社会》教与学活动设计表课题蓝色的星球备课人二次备课人课时量2第1课时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2.过程与方法经过搜集、整理、提炼资料的过程,学习讨论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看地球仪的能力,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有关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利用地球仪和地形图自主学习地理知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形图、两半球图。课件准备宇航员遥望地球的图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活动过程基本环节设计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观察模型,初步感知通过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看地球仪的基本常识。播放课件: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的画面。我们生存的星球是如此的壮观美丽,这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它奥秘吧。(板书课题)1、指导观察地球仪。2、联系生活实际,算一算。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的庞大。3、小组探究交流。观看课件,激起学习的兴趣。1、分小组活动,学习看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地球最大的纬线圈——赤道等。2、算一算:地球的半径是6300千米。(1)地球的周长是多少千米?4三、合作探究,尝试发现四、观察思考,深化认识五、课后延伸通过自主活动,交流研究,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资料。培养小组合作探究意识。布置任务,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尝试编成儿歌帮助记忆:亚、欧、非、大洋洲,北美、南美、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教师巡视,及时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交流探究。课后指导继续搜集资料。(2)假如我们步行绕地球走一圈,每天走1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天才能走完?(3)假如我们绕地球修一条铁路,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才能绕地球一周?3、小组探究交流: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表示什么?被海洋包围的黄棕绿色表示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地球为“水球”?1、与同学合作,利用地球仪探究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而后全班交流。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资料。1、在小组内观察思考:(1)《世界地形图》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各表示什么?(2)地球表面共有几种陆地地形?2、全班交流小组探究情况。继续搜集有关地球的知识,准备下节课探究交流。5《品德与社会》教与学活动设计表课题蓝色的星球备课人二次备课人第2课时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比例;了解地球表面主要陆地地形的种类和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学习讨论交流的方法,提高搜集、整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懂得要保护地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准备宇航员遥望地球的图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活动过程基本环节设计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交流资料,明确认识二、反面例证,深化认识三、组织宣传,深化认识通过交流资料,明确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看课件,激起情感共鸣。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地球的保护意识。1、课件出示人类登上月球后拍摄的图片,共同探讨目前人类不能在月球上生存的原因。2、实物投影出示“资料卡”,帮助学生认识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面对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我们人类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人类破坏环境及受到惩罚的图片、录像。作为地球家园的小主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保护地球,而且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宇宙中有那么多星球,我们可以到其他星球生活吗?(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充分发表意见,讨论交流)1、看课件。2、谈观后感。3、谈谈自己知道的类似事例。1、交流课前搜集的呼吁人类保护地球的格言警句。2、我们还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进行宣传?6保护地球的行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帮助各小组筹备宣传活动。3、赶快行动起来,让周围的每个人都来爱护我们的地球。4、各小组筹备宣传活动。7《品德与社会》教与学活动设计表课题东方雄鸡备课人二次备课人课时量2第1课时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取知识,而后在交流中,互补提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初步培养热爱国土的情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行政区划图》和写有朝鲜等21个邻国名称的小牌、拼图资料。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活动过程基本环节设计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二、观察发现,交流体验三、读图探究,发现感悟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观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通过探究、游戏,深化认识,培养合作意识。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人们常把中国称作“东方雄鸡”,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课题)1、指导观察地球仪。2、利用资料卡作补充介绍。1、指导探究交流。2、引导学生游戏活动。3、课件出示资料卡,讨论探究: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结:台湾神圣不可侵犯,早日实现两岸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激发学习兴趣。准备探究。1、观察地球仪上的中国版图,探究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版图的样子等。2、谈一谈自己对祖国的认识。1、小组探究:(1)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2)找出我们所在省的位置,它的版图像什么?(3)你还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探究情况。3、游戏活动:我国周围有哪些邻国?84、拍手歌:《省级行政区七字歌》湖广山重河福天,四江三海云贵川。辽吉陕甘内新藏,港澳台归夏北安。(1)学生看图找我国的邻国。(2)翻牌游戏。(3)学生分组游戏。4、游戏激趣,深化认识。(1)四人合作小游戏,拼中国行政区图。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得又快又好。(2)交流拼图的体会。9《品德与社会》教与学活动设计表课题东方雄鸡备课人二次备课人课时量2第2课时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地形状况,学会看《中国地形图》。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取知识,而后在交流中,互补提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初步培养热爱国土的情感。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形图》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活动过程基本环节设计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二、自主探究,丰富认识点明学习目标,做好学前准备培养小组合作探究意识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这节课我们再来探究中国的地形。指导学生认识:(1)地图上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海拔。(2)中国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3)我国地形特点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小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做好学前准备。1、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是哪种地形?你还到过哪些地方?那里属于哪种地形?2、看一看:交流搜集到的地形照片资料,畅谈体会。3、读图探究:读《中国地形图》,交流自己的发现。4、设问探究:为什么黄河、长江都向东流呢?10三、小组活动,巩固知识四、畅谈收获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总结,深化认识。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畅谈收获。分小组比赛,比一比谁能快速找出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学生畅谈收获。11《品德与社会》教与学活动设计表课题祖国的心脏备课人二次备课人课时量2第1课时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它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北京的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北京的风采。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北京在我国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热爱首都的情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北京的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活动过程基本环节设计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小组探究,资料交流通过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交流的同时,系统整理资谈话导出交流话题:首都北京是我们热爱和向往的地方,我们从报刊、杂志、电视中经常能见到北京,或多或少地对北京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说一说你对北京的了解。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补充资料,播放有关故宫的录像资料。过渡:我们的首都北京有着丰富的内容等待我们去发现,让我们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吧。出示问题,供学生选择“北京的地位”小组供选题目:1北京有哪些学生交流对北京的了解,观看反映首都北京部分景观的课件。各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12料,确定与自己小组研究任务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重要的国家机构和外国驻京机构?2北京举行过哪些重大的活动?3北京有哪些著名的高等院校?你最向往的是哪一所?4北京有哪些事物有“最”字之称?5为什么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的历史文化”小组供选题目:1有哪些朝代在北京建立都城?2北京著名的十六景分别是什么?3北京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4北京有哪些特产?5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北京的旧貌新颜”小组供选题目:1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的城市建设有哪些变化?50多年来,北京的工业有了哪些发展?2请你找一些反映北京新貌的图片资料。3北京的哪一样变化让你感触最深?4北京为什么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小组可从以上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究,也可以另外确定与自己小组研究任务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小组活动:在探究交流的同时,系统整理资料。13《品德与社会》教与学活动设计表课题祖国的心脏备课人二次备课人课时量2第2课时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和著名建筑,了解北京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多种探究方式了解北京。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北京在我国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热爱首都的情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指导学生对搜集到有关北京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学生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活动过程基本环节设计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二、确定形式,展示交流三、畅谈活动感想与体会四、课后
本文标题:山东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9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