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非洲黑人雕刻艺术非洲黑人雕刻艺术•以尼日尔河流域为中心的西非艺术,悠久古老、传统浓厚、线索分明,经过诺克—伊费—贝宁三个文化艺术繁荣期,带动了西部非洲各地的黑人艺术,一直坚持着非洲独具特色的造型传统模式,成为体现非洲黑人文明最典型的地域。16世纪以后,虽然西方殖民者对西非加强了入侵攻势,但直至19世纪中叶英国人正式占领拉各斯,以贝宁为中心的尼日尔河各部族,基本上保持着固有的传统,15世纪达于极盛的贝宁雕刻的艺术风格仍然延续着,民间艺术更保持着黑人审美观的各种传统式样。尤其是木雕,极具非洲黑人艺术的独特风格。非洲黑人雕刻艺术•大多数黑非洲木雕像在技术上是和用来作雕刻的树身或树干的圆柱形状相联系的,由此而产生了许多黑非洲木雕像所具有的那种稳定而威严乃至宏伟的印象。一般说来,非洲雕像的表情比较严肃,不笑也不哭,但各部族间略有区别。《祖先像》木雕•18世纪~19世纪高91.5厘米塞努福族科特迪瓦塞努福族是西非沃尔特河流域的农业民族,定居在科特迪瓦。他们的雕像形式简练,充满活力:向前突出的头部和乳房形成一种韵律感。下颏前倾,乳房圆尖,腹部在肚脐处向前突出,两臂细长,肩膀后倾,背部弯曲,从而使雕像具有平衡感和节奏感。《祖先像》就是如此。《祖先雕像》木雕•18世纪高77厘米多贡族马里近代的多贡族雕像趋向几何形体,具有庄严宁静之感,《祖先雕像》就是这样一种抽象的几何形雕像。它的特点是雕面明显,雕线多呈直角形,身躯与四肢有如宝石般的切面,肚脐呈金字塔形,头部形成一个半圆形,在下颏处切断,眼睛和嘴是方形,两耳为半圆形,鼻直如箭。《“契瓦拉”羚羊面具顶饰》木雕马里•班巴拉族的面具是程式化的羚羊顶饰,“契瓦拉”羚羊面具顶饰就是如此。“契瓦拉”是神话传说中的祖先,也是班巴拉族崇拜的英雄,人们相信它能传播人类文明。面具表现的是神话中的羚羊正在战斗着。有时还在羚羊基本造型上配有其他动物形象。在播种之前,佩戴“契瓦拉”面具顶饰的班巴拉人,成双成对地在田地里跳舞,祈求丰收。非洲黑人雕刻艺术•面具是用木料、骨质、金属制成的,并缀以皮革、头发、兽毛、羽毛、植物纤维、牙齿、角质、贝壳、串珠等附加物,再涂以丰富多彩的颜色,而且只有在面具与特殊的服装相配合时才能构成面具佩戴者的整体面貌。面具的盛装不仅经常掩盖整个身躯,而且掩盖手和脚。表演时往往采用高跷或者在头部——面具下边放上支柱,以此使佩戴者的身躯显得高大。•黑非洲面具以其各种各样的材料的大胆结合而让人感到惊讶,有时很难把人物面具和动物面具区别开来,但每一种面具又是在较大规模上重复着木雕人像的面部结构。在面具中,这种结构鲜明和严谨,它们的心理内涵更富于表现力,特别是在舍弃一切怪诞形式和抽象形式的面具中,即在力求表现典型人物形象的面具中更为突出。非洲面具流传到今天,大多已不具有神秘感和恐怖感了,而成了民众节日化装表演的道具,并成为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面具》木雕•一般在送殡和追悼仪式中,佩戴面具舞蹈往往是哀悼仪式的最高峰。非洲民族的殡仪是分阶段进行的,要延续大约一星期,甚至一个月时间。在殡葬仪式中,作为死者形象的面具要涂成白色,因为他们认为白色是死亡及阴曹冥府的象征。恩格班迪族的《面具》就属于哀悼仪式用的面具。高36厘米恩格班迪族刚果(金)《舞蹈面具》木雕•巴奎勒人居住在刚果河流域,他们善于雕刻和彩绘一种形式优美的舞蹈面具,将人兽同形的面具美化了。《舞蹈面具》的原型是一个长着兽角的动物,此面具把兽角弯到面部两侧,形成对称的优美曲线,使面具别具风采。巴奎勒族刚果(布)《娱乐面具》木雕•刚果(金)巴乔克维族的《娱乐面具》是世俗娱乐游戏用的讽刺性面具。这种面具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题材:有的化装成猎人或受人尊敬的老人,有的化装成丑角或漂亮的姑娘。佩戴这种面具跳舞特别引人注目,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巴乔克维族刚果(金)《双脸面具》木雕•19世纪高35厘米鲍勒族科特迪瓦鲍勒族是科特迪瓦最大的部族之一。在鲍勒族面具艺术中,没有死亡的恐怖感和恶魔的恐惧形象,面部的表情大多安静文雅,细部的制作极其精巧,清楚的睫毛,分明的眼眶,光滑额头上的装饰性刺花,波纹起伏的发饰或头饰,脸庞的曲线轮廓——这一切都使人感觉到鲍勒族雕刻家们的艺术敏感性和高超的表现技巧。《双脸面具》就是这样的面具。《人像凳子》木雕•17世纪~18世纪高47厘米赫姆巴族刚果(金)作品中的一男一女背靠背站着,女子举手支撑盘座。人物造型修长,结构优美,神态自如,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诺克头陶》赤陶•公元前5世纪高25厘米尼日利亚头像的眼睛具有钻出孔眼的瞳孔,上眼睑同下眼睑形成等腰三角形,眉毛宛如编成的线绳,弯弯地塑在眼睛上方,与下眼睑构成一个圆形,耳朵眼儿也是一个孔眼,嘴类似鸟嘴向前突起,使整个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奥涅奥巴吕丰面具》黄铜•12世纪,高29.5厘米伊费,尼日利亚高挺的鼻梁,宽厚的嘴唇,线条清晰的眼睛和耳朵都表现出非洲黑人青年的英俊、青春和健美。《夫妇雕像》木雕•高67厘米多贡族马里这是一件形体协调、间距匀称的作品,男人左手搂着女人的颈部,女人温和地微歪着头,表示亲密无间。《面具》•木、藤皮、纤维高27厘米安哥拉《金面具》黄金•高18厘米阿散蒂族加纳这是阿散蒂国王科菲·卡卡里宝藏中的珍品,其重量为1.5千克,表现了一位意志坚强、富于表情的国王面容。《人像》木雕《遗物盒》木、铜条、铜钉•高(左)68厘米、(右)67厘米加蓬《壁板》木雕•高34.1厘米霍洛族刚(金)霍洛族居住在宽扎河流域,属班图族系统的金本杜族。他们的雕刻朴实简洁,富于装饰性,正如《壁板》。《酋长雕像》木雕•19世纪高49厘米佐克韦族安哥拉安哥拉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大部分地区是高原,佐克韦族就居住在高原地区。他们的雕像潇洒飘逸,动感强烈,头饰豪华复杂,面部表情生动活泼,姿态多种多样,结构结实,充满力量感和重量感。《酋长雕像》是他们的代表作之一。《杀牛献祭》青铜饰板•16世纪高51.9厘米宽35.4厘米贝宁尼日利亚作品中的武器、衣服、甲胄和装饰都雕刻得极其精致优美,各种人物的社会身份可以从服装、头饰、挂珠等鉴别出来。《肩扛羚羊的猎人》青铜•16世纪高36厘米贝宁尼日利亚这件作品与贝宁的雕刻风格不同,被称作“猎人风格”。雕刻家以夸张手法塑造出猎人肩扛羚羊的姿态,再用写实手法将猎人的腰带、箭囊、弓及身边的猎狗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凳子》木雕•高47.5厘米约鲁巴族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的雕刻木凳十分著名,木凳上经常雕刻着各种人物形象,有的是屈膝举着双手站立,有的是举起双手跪着。《凳子》采用是后者的造型,并且以独特的面部造型和硕大的乳房而引人注目。《鼓》木雕•高146.8厘米巴米累克族喀麦隆这件木雕是用4个人像作鼓腿,鼓帮上饰有图案花纹,构成一件精美的雕刻品。《眯眼的面具》木•高26厘米刚果(金)《棕榈果酒瓶》棕榈果•高22厘米孔戈族刚果《弧形竖琴》木中非《母性雕像》木雕•高26厘米刚果族刚果(金)刚果族居住在刚果河流域,他们创作的《母性雕像》十分著名。母亲盘腿正襟危坐,左手扶着躺在腿上的婴儿,右手扶着乳房,准备给他喂奶,身上刻着部落文身,面容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神态。这种雕像也属于一种祖先崇拜物。《祖先雕像》木雕•朱昆族尼日利亚《祖先雕像》木雕•约18世纪~19世纪高70厘米奥伦族尼日利亚•19世纪高60厘米蒂夫族尼日利亚《装饰面具》象牙•15世纪~16世纪高24厘米贝宁尼日利亚这是一件镶铜象牙面具,面具头上的饰物是由一群有胡须的葡萄牙人头像和串珠组成。此面具不仅以雕工精致著称,还以其略带忧郁却充满智慧的目光而引人入胜。《国王头像》青铜•13世纪高34.9厘米伊费尼日利亚这是13世纪尼日利亚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作。面容、刺花刻纹和饰满串珠的王冠塑造得十分精致,面庞的轮廓、耳朵的造型以及眼睛和嘴唇的线条协调,整个轮廓线生动清晰。《母后头像》青铜•16世纪初高40厘米贝宁尼日利亚庄严的母后头像表达出一种豪华、威严之感,凝视的眼神和紧闭的双唇深刻地揭示出母后丰富的精神世界。典型的女人发饰上的网纹图案、碧玉、珊瑚及玛瑙串珠饰物是作为统治者权贵标志的真实写照。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贝宁出现了一种铸造得很厚重的、具有高度概括的纪念性头像。这件作品是贝宁艺术高峰的代表作。行动的人木雕加蓬烦恼的夜木雕•高112厘米肯尼亚希望木雕高103厘米莫桑比克夫妇木雕高73厘米刚果(金)《表演者雕像》•高32.9厘米刚果族刚果(金)这件作品是刚果人创作的没有任何部族标志的雕像。人物造型比较写实,人体比例匀称、表情生动逼真。可以把这种雕像称作没有宗教色彩的“世俗”雕像。•20世纪初,在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下,非洲现代雕刻艺术逐渐崛起,艺术家在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大力发掘本土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现代雕刻艺术风格,其雕刻伤口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强烈的现代意识,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统一。六七十年代以后,雕刻艺术开始走向更加形式主义的领域,各种新的流派形成,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时成为时尚,沿用铜质、石质和木质材料外,现代金属合金、玻璃钢等先进材质也不断运用于雕刻家的艺术创造之中,使古老的非洲雕刻艺术再创辉煌。
本文标题:非洲黑人雕刻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2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