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二章苔藓植物门(Bryophyta)一、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苔藓植物(Bryophyta)是结构比较简单的高等植物。•植物体有茎、叶的分化,但尚无真正的根。根为单细胞或单列细胞所组成的假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固着的作用。均无维管组织,输导能力不强,因此,植物体矮小,最大的也只有数十厘米。较低等的种类为没有茎、叶分化的扁平叶状体(如地钱)。•具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颈卵器(archegonium),其外形如瓶状,由细长的颈部和膨大的腹部(内有卵细胞)组成。雄性生殖器官称为精子器(antheridium),外形多呈棒状或球状,其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精子,精子长而卷曲,具2条等长的鞭毛。合子发育成胚。精子借助于水进入颈卵器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在配子体的颈卵器内发育成胚,再发育成孢子体。颈卵器和胚的出现是苔藓植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重要进化性状。•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但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且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孢子萌发经过原丝体阶段。苔藓植物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称原丝体(protonema),一段时间后再长成成熟的植物体--配子体由特征可见,苔藓植物属于:⑴高等植物⑵非维管植物⑶孢子植物⑷颈卵器植物二、苔藓植物的分类•苔藓植物约有23000余种,我国约有2,200多种。通常苔藓植物门分为苔纲(Hepaticae)和藓纲(Musci)。1953年美国苔类学家休斯特(Schuster)根据原属于苔纲的角苔目(Anthocerotales),由于在形态构造上与苔纲和藓纲的显著差别,以及在系统演化上占有的独特位置,而将其提升为纲,称为角苔纲(Anthocerotae),从而把苔藓植物门分为3纲。(一)苔纲(Hepaticae)苔纲植物的营养体(配子体)为叶状体,或为有茎、叶分化的茎叶体,多有背腹之分;假根单细胞;叶不具中肋,细胞内叶绿体多数,无淀粉核;孢子体的构造简单,一般无蒴轴及蒴盖、蒴齿,具有弹丝;原丝体不发达,每一原丝体通常只形成一个植株。多生于阴湿的土表、岩石和树干上。本纲可分为二亚纲,即叶苔亚纲(Jungermanniae,含叶苔目等4目)和地钱亚纲(Marchantiae,含地钱目等3目)。地钱(MarchantiapolymorphaL.)药用植物:地钱植物体呈扁平二叉分枝的叶状体,叶状体分为背腹两面,背面深绿色,地钱的配子体是雌雄异株。(三)藓纲(Musci)藓类植物为无背腹之分的茎叶体;假根由单列细胞组成;叶常具中肋,细胞内叶绿体多数,无淀粉核;孢子体构造较苔类复杂,孢蒴有蒴轴及蒴盖、蒴齿,无弹丝。原丝体发达,每一原丝体常形成多个植株。本纲常分为三亚纲,即泥炭藓亚纲(Sphagnidae,仅1目)、黑藓亚纲(Andreaeidae,仅1目)和真藓亚纲(Bryidae,13目)。药用植物:葫芦藓植物体矮小直立,有茎、叶分化。茎细而短,基部分枝,下生有多细胞假根。叶小而薄,具中肋,生于茎上。全草能除湿、止血。葫芦藓A.配子体B.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1.配子体2.雄器苞3.雌器苞4.蒴柄5.孢蒴6.蒴帽•常见的其它藓类植物有:泥炭藓属(Sphagnum),生长于沼泽、森林洼地和山区水湿等地。茎直立,丛生成垫状,上部不断生长,下部逐渐死亡,无假根。叶无中肋,叶细胞有二种,一种是细长小型的活细胞,具叶绿体,彼此相互连接成网状;另一种是大型无色的死细胞,具很强的吸水和贮水能力。•金发藓属(Polytrichum)、提灯藓属(Mnium)、立碗藓属(Physomitrium)、仙鹤藓属(Atrichum)、凤尾藓(Fissidens)等是平原、丘陵常见的藓类植物。可药用:如金发藓(即中药土马鬃PolytrichumCommuneHedw.)有乌发、活血、利大小便等功效;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giganteum(Schwaegr.)Par.)对治疗心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泥炭藓常用于包装运输新藓苗木,或作为苗床的覆盖物;泥炭藓或其他藓类所形成的泥炭,还可作燃料和肥料。大金发藓幼时深绿色,老时呈黄褐色。有茎、叶分化。叶丛生于茎上部,鳞片状,长披针形,边缘有齿,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三、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关于苔藓植物的来源问题,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认为起源于绿藻,其理由为:精子均具有2条等长的顶生鞭毛;孢子萌发时所形成的原丝体,与丝藻也很相似。•认为是由裸蕨类植物退化而来。由于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依附在配子体上,但配子体简单,无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喜欢荫湿;在有性生殖时,必须借助于水,因而在陆地上难适应和发展,这都表明它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本文标题:第12章苔藓植物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3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