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数据中心网络研究进展报告
数据中心网络研究进展报告IDC业务是基于高稳定度、宽带宽的电信基础网络平台,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业务。其业务范围主要有:服务器托管、租用;整机租用、机房租用;虚则主机、虚拟信箱;系统集成、开发;专业维护;带宽批发以及增值服务等。增值服务包括:流量监控分析、服务器负载均衡、网站镜像、网站加速、远程监控、网络安全等服务。而IDC与ASP的结合将是未来增值业务的主流。IDC起源于ICP对网络高速互联的需求,而且美国仍然处于世界领导者位置。在美国,运营商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将网络互联带宽设得很低,用户不得不在每个服务商处都放一台服务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DC应运而生,保证客户托管的服务器从各个网络访问速度都没有瓶颈。IDC不仅是数据存储的中心,而且是数据流通的中心,它应该出现在Internet网络中数据交换最集中的地方。它是伴随着人们对主机托管和虚拟主机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状况而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由ISP的服务器托管机房演变而来的。具体而言,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网站系统对带宽、管理维护日益增长的高要求对很多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于是,企业开始将与网站托管服务相关的一切事物交给专门提供网络服务的IDC去做,而将精力集中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中去。可见,IDC是Internet企业分工更加细化的产物。早期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在早期巨大房间内的计算产业中是有根源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操作和维护都复杂,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来操作。连接所有的组件需要很多电缆,进而产生了供应和组织的方法,例如标准支架来安放设备,提高的地板,以及电缆盘子(被安装在头顶上或升高的地板下)。同样,旧的计算机需要大量的电源,不得不被冷却以防止过热。安全非常重要-计算机非常的贵,并且常常被用于军事目的。控制计算机房间访问权限的基本设计方针因此被设计。在繁荣的微型计算机行业,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开始四处发展,在很多案例中很少有或没有操作需求。然而,随着信息技术(IT)的发展,操作开始变得复杂,公司渐渐地认识到需要控制IT资源。随着客户端-服务器计算的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微型机(被称为servers)开始在旧计算机房间中寻找他们的位置。便宜的网络设备的可用性,外加网络电缆的新标准,使得在公司内的一个房间中,使用分层设计来放置服务器这种可能,在这个时刻被公认,并不断流行开来。现代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繁荣在dot-com泡沫中来临了。公司需要快速的Internet连接,以及不断的部署系统并出现在Internet上。安装这种设备对于许多小公司是不可行的。许多公司开始建立非常大的设备,被称为Internet数据中心(IDCs),它提供了商业上的系统部署和操作的解决方案。新技术和实践被设计用来处理测量和如此巨大测量操作的操作需求。从2007年起,数据中心设计、构建和运作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学科。标准文档来自于可信任的专家组,如电讯产业联合会,详细说明数据中心设计的需求。众所周知数据中心可用性的操作韵律学能够用来评估商业中断的影响。有许多开发在操作实践中被完成,并且设计了友好环境的数据中心。IT业务是大部份组织的业务中最关键的一个方面。主要的一个关注点是商业连续性;公司依靠他们的信息系统来运作他们的业务。如果一个系统变的不可用,公司运作可能被削弱或被完全停止。针对IT业务保证一个可靠的基础构造组织,将破坏的可能减到最小,是很必要的。信息安全也是一个关注点,为了这个原因,一个数据中心不得不提供安全的环境以保证最小化一个安全突破口的可能性。一个数据中心为了它的主机环境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必须因此保持高标准。这个通过双份冗余的光纤光学电缆和包含应急备份发电电源被完成。IDC网络基础架构3目前在数据中心中的通信常常基于网络,运行IP控制组。数据中心包含一系列路由器和交换机,它们在服务器于外界之间传送通信量。Internet连接的冗余常常通过两个或多个上游服务供应者来提供。一些数据中心服务器被用于运行基本的组织中的内部用户需要的英特网和企业网服务,例如电邮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DNS服务器。网络安全元素也常常被配置:例如,防火墙,VPN网关,侵入检测系统。也有网络和一些应用软件的监视系统。额外的非工作场所监视系统也很典型,以防数据中心内部通信失败。我国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在金融、电信等行业数据集中化管理的带动下,中国数据中心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977亿元。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能够保持连年的高速增长,和中国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以及IT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密不可分,综合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市场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电信行业的集中改造和新建项目,金融行业灾备中心建设,传统数据中心更新改造。同时,我们也看到,“科技奥运”理念的提出,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增加对数据中心建设投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乃至随后几年内,这种影响仍将继续。其次,企业资源整合、集中化管理不断深化,数据中心改扩建需求增加。无论是出于IT成本过高、复杂性过大,还是资源利用率过低等各种原因,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尝试将IT资源进行整合和集中化管理,这中间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过数据中心的整合,简化IT,实现降低运营成本、集中化管理、提高安全性能等目标。第三,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数据中心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无论是芯片、架构、系统还是软件取得很大进步,刀片系统、多核技术、虚拟化应用、冷却技术、智能管理软件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传统数据中心应用和管理带来极大冲击,另一方面企业业务模式也发生了极大变革,急需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来适应这一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才有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在下一代数据中心产品投资中,IT投资比例最大,占整体市场的69.0%,这说明现阶段我国数据中心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对专业咨询服务认知度不够,投资比例较低,仅只占3.7%。在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行业结构方面,电信、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建设较早,投入较大,应用相对成熟,目前这两大行业数据中心建设投入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当前,业务集中、数据集中、海量数据、管理复杂、连续性要求高等已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共有特点,随着各行业数据集中管理需求增加以及业务模式的不断变革,传统数据中心在能耗、效率、资源整合、绿色成长、快速响应、信息安全等方面临诸多挑战,通过科技创新进行业务整合,来构建下一代的数据中心已成当务之急。中国未来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乐观,首先,国民经济今年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良好。随着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措施的陆续出台,4万亿扩大内需基础投资计划的实施,将带动地方投资约10万亿。而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必将带动IT投入的增加,这无疑将对中国未来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次,目前企业面对传统数据中心管理复杂、运维成本高居不下、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等一系列问题,对数据中心建设热情依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未来投资力度依然很大;另外,国内数据中心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项目建设也需要一定周期,所以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此外,目前数据中心厂商在加紧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针对行业应用特点的各种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推出,节能、安全、智能管理等概念逐渐深入,厂商之间以及厂商和用户的合作日益紧密,也为数据中心产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5年的中国数据中心市场,中国经济环境的良好走向、IT应用建设的不断深入、产品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日趋理智竞争等等都将使得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释放出新的活力。在政府、电信、金融、能源等重点行业的带动下,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大规模基础实施投资等将成为带动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增长新的动力。预计到2013年,中国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超过977亿元,2009至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24.5%。在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未来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将成为一大亮点。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中国整体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趋势,尽管在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长率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下滑,但随着中国相关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整体宏观经济实现了“V”型反转,数据中心市场也出现了快速回升的态势,2010年重新回到两位数的增长率上。据研究,2011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751.8亿元,比2010年增长13.1%。金融、电信等行业容灾系统建设提速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重组,我国以金融行业和电信为代表的重要行业、重点企业,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应用和业务数据的大集中建设阶段,并进入高度依赖信息系统来运作其关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时代。然而,基础设施和业务数据的集中,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的集中。因技术、自然、人为和社会的风险,都随时有可能影响甚至中断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关键业务系统停顿,并有可能致使大规模公共服务的中断,甚至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和国家经济波动。因此,系统备份无疑是数据大集中之后保证数据安全的最佳方法,已经成为数据大集中时代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如2009年中国人寿上海数据中心开始建设,该数据中心是中国人寿建设的“两地三中心”之一,将承担中国人寿全系统的信息系统运行、监控、维护和管理。除了数据中心,中国人寿还将在上海建设一座同城备份中心,为数据中心进行实时数据备份。既有机房的升级改造加速推进目前,大部分企业现有数据中心空间不足,难以支撑越来越多的IT设备,同时,旧的数据中心布局设计难以满足现有需要,供电和冷却系统成本的升高,旧有的冷却技术不适应现代数据中心的限制,导致设备过热从而出现宕机,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低下,多数IT设备的使用效率均不到20%,而冗余的资源难以得到利用,这些需求均驱动用户对旧有机房进行升级、改扩建,以满足新业务及技术环境下对数据中心的新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步伐加快电信重组、3G牌照的发放,中国通信产业开始向融合方向发展,业务应用的多元化为IDC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进一步推动音、视频为主的各种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更优质、更稳定的数据中心服务,包括带宽、存储,以及与移动业务相结合的应用;而另一方面,电信重组后,运营商对IDC市场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从而加剧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加快了IDC产业升级的步伐,促进IDC产业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如2009年2月由腾讯公司投资的大型研发与数据中心天津滨海服务外包园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达5亿美元,项目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托管能力超过10万台,为IT系统托管服务、数据备份、互联网产品开发和信息处理、运行管理外包服务、业务处理外包服务等提供支撑。
本文标题:数据中心网络研究进展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3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