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燃料与燃料供给
第五章内燃机的燃料与燃料供给5.1内燃机的燃料5.2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5.3柴油机的燃油喷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5.4柴油机的异常喷射5.5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内燃机的燃料一、石油燃料及其特征二、柴油和汽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三、气体燃料和代用燃料一、石油燃料及其特征内燃机燃料主要由天然石油炼制而成,石油的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C=84~87%,H=12~14%,S=0.1~5.5%,N=0.01~2.2%,O=0.2~1.4%。石油基本上是烷族烃、环烷族烃和芳香族烃等组成的化合物:1、烷族烃包括烷烃和烯烃正构烷适合做柴油机的燃料;异构烷适合做汽油机的燃料。烯烃只适合作汽油机的燃料。2、环烷族烃适合做汽油机的燃料3、芳香族烃适合做汽油机燃料二、柴油和汽油的物理化学性质1、柴油的物理化学性质2、汽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柴油的物理化学性质(1)自然性在无外源点火的条件下,柴油能自行着火的性质称为自然性,使其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然温度。柴油的自然性用十六烷值衡量,若十六烷值高,则自然性好。(2)馏程某种燃料的馏程是该燃料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能蒸馏出来的成分的容积百分数,表示燃料是否易于蒸发的特性。(3)粘度粘度表示燃料分子之间的内部摩擦特性。(4)浊点在低温下,柴油开始结晶,失去透明性质时的温度称为浊点。(5)凝点柴油开始固化而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点。(6)含硫量(7)化学成分及发热量柴油的平均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表示:C=86%、H=13%、O+N+S=1%,C16H34。轻柴油的低热值约为43960kJ/kg。(8)柴油的规格我国轻柴油按凝点不同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25号等,选用时应使最低环境温度高出凝点5K以上。、汽油的物理化学性质(1)挥发性-表示液体燃料汽化的倾向。(2)抗爆性汽油对汽油机发生爆燃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爆性。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衡量,若辛烷值高,则抗爆性好。(3)汽油的规格汽油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工业汽油等。汽油的牌号用辛烷值来表示。例如,93号汽油表示其辛烷值不低于93。三、气体燃料和代用燃料(一)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二)氢(三)沼气(四)其他代用燃料1、醇类燃料2、植物油燃料3、二甲醚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一、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二、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三、柴油机对喷油系统的基本要求一、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主要部件有: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辅助装置有:柴油箱、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喷油提前器和高、低压油管等。二、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1)主油道式喷油系统喷射压力不高,密封问题不易解决,已经淘汰。(2)蓄压式喷油系统控制困难,在电控共轨式喷射系统得到发展和应用。(3)P-T喷油系统只在顶置凸轮轴的柴油机上使用。(4)柱塞泵式喷油系统应用最广泛的喷油系统。柱塞泵式喷油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柴油机喷油系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系统:结构紧凑、布置方便,但高压容积大,喷油规律不易控制。泵-喷嘴式系统: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气缸盖结构复杂、布置困难,要求气缸盖和机体的刚度好,生产成本较高。常用柱塞式喷油泵按其结构特点有以下几种:分列式喷油泵直列式喷油泵喷油泵合成式喷油泵转子式分配泵分配式喷油泵单柱塞分配泵三、柴油机对喷油系统的基本要求柴油机的工质是在气缸内由燃油和空气混合形成的,其形成的时间极短,根据柴油机工作过程的特点,对燃油喷射系统在喷油量、喷油时刻和喷油质量方面提出下列要求:、喷油量喷油量应与柴油机的转速和负荷相适应,工况不变时每循环、各气缸的喷油量应该均匀,保证各气缸工作的均衡性和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喷油时刻喷油开始时刻应与柴油机的转速和负荷相适应,最高燃烧压力应出现在上止点后12℃A前后,使柴油机获得良好的经济性、运转平稳性,而且燃烧噪声小、烟度低、废气中有害成分少。具有适中的喷油持续期,一般不应超过28℃A。、喷油质量具有高的喷射压力,以保证燃油的雾化粒度、贯穿距离,同时油束形状及分布应与燃烧室形状和空气运动相配合,以利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喷油的开始及结束都应该非常干脆利落,不得有滴油现象或其他不正常喷射现象。柴油机的燃油喷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一、燃油喷射过程及燃油雾化二、供油规律、喷油规律及其测量三、喷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一、燃油喷射过程及燃油雾化1、柴油喷射过程2、燃油雾化3、影响雾化的因素、柴油喷射过程第一阶段,喷油滞后阶段第二阶段,主喷射阶段第三阶段,自由膨胀阶段第一阶段,喷油滞后阶段:从柱塞上升到完全关闭进油孔,泵腔内燃油被压缩,压力开始上升的Qp点起,到喷油嘴针阀开始上升,并向缸内喷油的On点止。注意:喷油嘴的喷油始点滞后于喷油泵的供油始点。第二阶段,主喷射阶段:从喷油嘴开始开启,到喷油泵柱塞斜槽开始打开回油孔,停止供油的KH点为止。注意:每循环供油量的大部分在此阶段喷入气缸。第三阶段,自由膨胀阶段:从喷油泵停止供油到喷油嘴针阀落座为止。注意:(1)喷油持续角稍大于几何供油持续角;(2)喷射压力下降很快,容易出现不正常喷射。、燃油雾化燃油雾化-指从喷油嘴喷出的燃油油束,在气体介质中运动时,由于气体动力和燃油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其分裂成细小的油滴,表面积急剧增加,从而加速从空气中的吸热和油滴的汽化过程,是促进混合气形成的重要因素。(1)分裂过程首先,油束以很高的速度流出,在喷孔附近形成流线、薄膜和大油粒;在张力作用下燃油的流线和薄膜进一步分裂;在气体阻力作用下大油粒分裂成较小的油粒;落入气流中的大油粒发生变形生成有环形厚缘的薄膜,然后薄膜破裂再形成大量小油粒。(2)喷射质量的评定一般可以用喷雾锥角β、射程L及雾化质量来评定喷射质量。(3)喷雾粒度和均匀度的评定曲线1的顶峰靠近纵坐标,说明喷雾较细,曲线的两端陡然下降,表示喷雾较均匀。、影响雾化的因素影响燃油油束雾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喷孔出口的燃油流速,燃油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缸内空气密度和粘度,以及喷孔的直径、长度和二者的比值等。二、供油规律、喷油规律及其测量供油规律-由喷油泵进入高压油管的燃油质量随时间或凸轮轴转角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影响供油规律的主要因素有:柱塞直径;柱塞套结构参数;喷油泵凸轮型线。、几何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几何供油规律是按供油凸轮与喷油泵间的几何关系求出的单位凸轮轴转角(或时间)喷油泵供入高压油路系统的燃油量。注意:式中,fp-喷油泵柱塞面积,mm2;up-喷油泵柱塞速度,mm/s或mm/φ凸。纯粹由几何关系决定,只要知道柱塞的运动规律即可求得凸凸/,10/,1033mLufddmsmLufdtdmpppppp喷油规律是指在喷油过程中喷油量(速率)随时间或凸轮轴转角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即凸凸fddmtfdtdm注意: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的比较。、油管压力波动的分析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燃油的可压缩性、油管的弹性膨胀所导致的高压油管内不稳定流动的压力波动引起的。、理想喷油规律柴油机燃烧室中的油气混合速率控制着燃烧过程。理想燃烧过程是抑制初期燃烧,加速中期燃烧,减少后期燃烧。理想喷油规律是喷油速率先低后高,结束喷油快捷,喷油持续期适中。、喷油规律的测量确定喷油规律,合理选择喷油系统参数,改善与柴油机的匹配情况,是研究设计喷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喷油规律可用模拟计算确定,还可利用测试设备进行测量:动量法、压力-升程法和长管法。三、喷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在柴油机新机型开发、老机型改进中经常碰到喷油系统的选用、修改和匹配问题。匹配质量的优劣,对柴油机整机性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匹配的原则和工作顺序:(1)了解影响喷油泵、喷油器的选型、安装和连接的柴油机的特征和主要参数。(2)对柴油机的运行范围、常用工况进行调研和统计处理,确定喷油系统和柴油机的匹配策略和匹配点。(3)求出各个匹配点柴油机的有关性能指标,考虑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选优和折中处理,通过计算初步确定喷油系统的主要参数,为匹配试验作准备。(4)应注意柴油机冷启动性能的优劣、怠速工况的稳定性、暖机时间的长短及各工况的排放和噪声问题。(5)匹配工作有时会受到喷油系统自身零部件工作能力的制约。(6)要将喷油系统、柴油机装到实验台架或配套机械上进行试验和使用考核后,才能确定匹配工作的优劣。柴油机的异常喷射常见的异常喷射现象有:1、二次喷射2、断续喷射和间歇喷射3、穴蚀、二次喷射二次喷射-在喷射终了针阀落座后,针阀腔的压力由于压力波的反射和叠加再次升高,当油压超过针阀开启压力时,针阀将二次开启,燃油在正常喷射后又一次喷入燃烧室的现象。减轻或消除二次喷射的措施:二次喷射一般发生在高转速和高负荷工况,主要由高压系统中的燃油压力波动引起,因此应尽量减小高压容积。(1)采用等压卸载出油阀;(2)增大等容卸载出油阀的卸载容积,使高压油管中的压力迅速下降;(3)提高针阀开启压力;(4)缩短高压油管的长度。、断续喷射和间歇喷射断续喷射-在喷油持续期内,针阀不能稳定地处于其机械止点位置,在不稳定地悬浮状态上下振动。喷油压力、针阀座流通面积不断变化,喷油、雾化也随之失去常态地现象。间歇喷射-在低速低负荷时供油量很少,喷油泵一次供给的燃油量,不足以使喷油系统的压力稳定升高,而开启针阀,待下一次供油时,两次供油的积累效应使喷油嘴针阀腔压力超过针阀开启压力,一次将两个循环的燃油量同时喷入燃烧室的现象。分析:断续喷射和间歇喷射现象,多数是喷油系统参数选择不当,和柴油机匹配时对变工况情况考虑不周引起的。、穴蚀穴蚀一般认为是喷油系统中形成的空穴气泡在爆破时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的。分析:穴蚀多发生在强化柴油机的喷油系统中,通常出现在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与燃油接触的金属表面上。防止穴蚀的主要措施:稳定高压油管剩余压力,减少输油泵供油系统和喷油系统内的压力波动,防止气泡的产生等。注意:消除二次喷射的措施有可能引起穴蚀,应该综合考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一、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二、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一、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项目1、燃油喷射控制2、怠速控制3、进气控制4、增压控制5、起动控制6、排放控制7、
本文标题: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的燃料与燃料供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4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