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艺术本质论所谓“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的内部联系。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被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反转来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上层建筑现象。上层建筑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特定社会所施行的政治、法律度。其二、是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艺术及各门艺术等。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艺术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又并非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以其特殊的审美性质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它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保持更远的距离。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在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同时,与政治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而言,政治与经济基础的距离很近,而艺术则距离较远。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借助于艺术形象或某种情境,反映特定的现实生活关系,通过审美作用使人的思想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使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艺术与政治虽然具有诸多不同点,但它们之间又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尤其是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巨大的。通常而言,政治对艺术有着较为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在上层建筑诸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艺术与哲学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它们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表现形式,既表现为各自不同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艺术与哲学的共同性:其一:艺术与哲学所认识研究和表现的对象相同。它们都以现实生活为对象;其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体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怀,反思人的生存境遇,不断探寻人的合理存在途径和进一步发展目标。艺术与哲学本质的区别哲学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认识现实和把握现实。哲学通过理性思维力求真实地掌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哲学的成果形式是人的思想的物化形态,表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艺术作品是人类情绪和情感的物化形态。其认识因素和理性认识成分,是与作品所塑造的审美意象和形象溶为一体的东西。另外,艺术家总是要在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描写和反映生活,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与评价,因而艺术不可能不受到一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当然,艺术反过来也会对人们的哲学思想发生一定的影响。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作为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联系的尺度和准则,属于社会价值范畴。所以表现特定现实生活关系的艺术也就必然与道德发生联系。艺术在宣传社会伦理观念,影响社会道德面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称艺术是人的一种道德的活动艺术创作不等于道德说教,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艺术是情感性的,道德是理智性的。第二,艺术是个体性的,道德是公共性的。第三,艺术表达具有内在性,道德影响则是外部性的。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和宗教都是较为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都是对社会前途、人类命运及人生意义抱有坚定的信念和希望达到理想目标。两者都是人类主体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的意识形态性表达。它们在表现方式上都具有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和形象性等特征。艺术与道德、哲学、宗教等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不管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如何相互影响,归根到底都是受一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反映并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艺术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是有它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1、认识作用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它同社会科学一样,具有认识价值,即能够帮助读者认识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提高人们认识生活的能力2、教育作用所谓艺术的教育作用,是指艺术作品对读者的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效力。艺术的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社会思想、政治立场、道德理想、宗教意识以及其他思想观念。3、美感作用美感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体现出来的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悲剧的或喜剧的审美属性引起的读者感情上的激动,从而给其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性情上的陶冶。艺术作品具有审美性,也就是说优秀的艺术作品按照一定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去反映生活和创造形象;因而能使读者获得美感。艺术的认识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1、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谓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而所谓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我们首先肯定并且强调艺术的实践意义,认为艺术创作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创造自身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我们并且还要肯定和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的能动作用,肯定和强调艺术创作中认识的思维作用和理性作用。艺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创造的实践过程。2、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我们认为,艺术与宗教、哲学的本质不同,首先表现在它们反映社会生活、认识世界的方式上的不同。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艺术与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它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性。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有三个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2、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涉及到感性,同时又涉及到理性。所以,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性。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艺术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评价,在它上面表现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1、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所谓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说,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艺术的再现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不是纯客观地复制现实,而是艺术家将他所认识的客观现实,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文字、语言、音律、节奏、线条、色彩、青铜、大理石等,充分传达和表现出来。艺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艺术真实性,但这种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2、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所谓“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再现客观世界的真实,离不开主观的表现;同样,表现主观的真实,也不能完全脱离再现。两者或者达到完美的统一,或者各有侧重的程度不同。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二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应该是这两个方面的相融合,相统一。3、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1、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2、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3、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艺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独特的创造。作品中的艺术典型,从根源上说,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是艺术家概括生活中事物的普遍性,经过艺术传达而创造出来的。它和一般的艺术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性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于美的独特创造。艺术固然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现实生活,应该高于现实生活,应该把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不那么明显的本质真理形象地揭示出来,使观众通过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典型认识真、理解善、欣赏美。艺术的审美本质一、艺术的审美问题(一)审美问题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从人的美到自然事物的美,再到社会事物的美,凡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得到的各个种类、不同形态的美,几乎都可以在艺术作品中见到。艺术与现实美的关系究竟如何呢?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艺术的有力根据或根源。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源泉。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美,我们称之为现实美。现实美是艺术创作的有力根据或主要根据,艺术之为艺术,反映现实美是它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人的美,则既有自然美的一面,又有社会美的一面,人的美貌属于自然美,而美德就属于社会美。艺术与现实美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反映现实美,既是由于艺术形象性的特点和优点,也是由于人类普遍的审美需求。(二)艺术创造艺术美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艺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我们所谓的“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级的美。(三)艺术是审美对象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而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它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分清艺术在不同范畴中与美的不同关系在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的范畴中,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客观世界经过艺术家主观世界审美意识加工改造的产物,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接受与消费的范畴中,艺术作品就成了欣赏对象和审美对象,它相对于欣赏者来说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艺术作品的美在于艺术作品本身,是不依赖于欣赏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二、艺术的审美本质(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所谓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起来的?首先,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另外,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之所以为人,主要还不在于他的自然属性和动物属性,而在于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不仅是动物性的,还是社会性的,不仅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需要,人与现实才在“人化的自然”过程中建立起审美关系。所谓“人化的自然”,即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
本文标题:艺术概论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4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