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菩萨蛮(其二)》(上课正式版).ppt
菩萨蛮(其二)韦庄韦庄(836-910),字端已,谥文靖,韦应物之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有男女之情、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知人论世知识链接:花间派后蜀赵崇祚(zuò)收录了温庭筠(yún)、欧阳炯(jiǒng)、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菩萨蛮】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吟咏诗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创作背景:1、避乱江南时所。2、早年浪游江南所作。品读诗句,合作探究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隐藏意思是什么?2、诗词从哪些方面写“江南好”?结合诗句进行鉴赏。3、“游人只合江南老。”为什么江南人敢这样大胆地对游人(韦庄)说该留在江南终老?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隐藏意思是什么?“人人尽说江南好”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在江南韦庄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别人却劝他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他的故乡有什么让他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他在江南终老。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2、诗词从哪些方面描写“江南好”?①“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③“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物美。②“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水乡人们的生活美(生活闲适、诗意)。品读诗句在江南韦庄是一个游人客子,别人劝他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他的故乡有什么让他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中国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却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3、“游人只合江南老。”为什么江南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品读诗句讨论主旨按常情,做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但这首词确偏偏反过来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联系写作背景)①久居他乡的游子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的极度赞美和留恋之情。“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我”没有老所以不还乡,而心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郁结的愁苦之情。因为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诗歌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下,叙述作者常年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3.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艺术手法分析1、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写景清新秀丽。2、细描: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如酒家女的皓腕,诗人给读者来了一个特写镜头。比较赏析:将韦庄的这首《菩萨蛮》与温庭筠的《菩萨蛮》进行比较,两首词有怎样的异同。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明确】(温词擅铺陈,浓墨重彩,显得“密而隐”,如富丽堂皇之牡丹,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擅素描,疏朗淡雅,又多直抒胸臆,显得“显而疏”,如展包初放清新明丽之芙蓉,情感上“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课外拓展白居易也写过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三首(见课本P35),试着比较白诗与韦诗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了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不同点: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匀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纳入其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一种美好生活的描绘。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风情图”。
本文标题:《菩萨蛮(其二)》(上课正式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6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