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指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的位置。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1、地形的含义:地表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称地形。其中地表起伏大势称地势,地表起伏形态也称地貌。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2)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02001000海拔(米)高原山地丘陵平原500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度(米)形态特征地面起伏程度大于500高而平小大于500高而陡大小于500低而缓小小于200低而平小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大0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甲地的海拔是多少?2.乙地的海拔是多少?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读图回答1500米500米1000米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海拔:相对高度:一、等高线基础知识500m1000m500m1500m例题1:上图中,A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__,B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_,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A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1500米500米1000米1000米2000米1、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绘制原理: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AB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坡陡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稀疏山等高线绘制地图的原理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的定义2、等高线地形图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叫做等高线。AB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2)等高线数值大—数值小—3)等高线分布密集—分布稀疏—海拔高海拔低坡度陡坡度缓(1)同线等高(2)同图等距: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4)等高线决不相交,陡崖处可以重合(5)同一等高线两侧数值变化趋势相反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⑸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⑹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7)0m表示海岸线。(8)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例题2下图是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读图完成下题。图中地形的大致走向是()A.东西B.南北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B山顶山顶鞍部陡崖山顶山谷山谷山脊鞍部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山顶盆地(洼地)闭合等高线,外低内高闭合等高线,外高内低4、常见山地地形形态山顶洼地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等高线的中间部分鞍部山脊山谷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中间高于两侧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中间低于两侧槽线脊线山脊山脊山谷A山地100300200AB盆地B100C③②①200300300D③②①200100C山谷D山脊陡崖(悬崖)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H陡崖H100400300200山顶300200400山脊200300400400300200山谷鞍部陡崖ABCDE200米300米1、判断下列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山地的各部分的名称。ACDE山顶山脊鞍部陡崖山谷B50米150米250米AB等高距:50米FECG等高线密集等高线稀疏高低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200-250米0-50米崖顶高:崖底高:150-250米等高线地形图上对应的地形名称陡崖高:5、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的基本特征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小。等高线稀疏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和缓。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地势起伏很大,坡度陡峭,河谷幽深,呈“V”型。等高线密集。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顶部比较宽阔平坦,边缘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在边缘比较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盆地:由高低和低地两部分组成,四周被山地、高原和丘陵环绕,地势相对较高,中部地势较低。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M路线较容易.原因是:M处等高线分布稀疏,山体坡度缓.800400山顶山脊山谷鞍部1.图中A点海拔是_____米,B点海拔是_____米;它们之间相对高度是_____米.2.从地形部位看,甲是_____;乙是_____;丙是_____;丁是_____.3.若某游客打算从M、N两条路线登山,哪条路线更容易?为什么?4.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为什么?丙地。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1000800400BAMN甲乙丙丁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40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亮)的地方,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暗)的地方,海拔越低。蓝色——绿色——褐色——黄色——白色——海洋平原高山高原、丘陵或山地雪线以上的部分6、等高线分层设色图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图中方框所代表的地形名称。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三、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1)推算等高线的值:(2)计算相对高度:(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垂直相对高度tan坡度角=水平距离(4)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知道任一条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1)推算等高线的值:300200400例1、如图,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A:150米HA100米;B:50米HB0米。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300m、400m,求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H1取值范围?若相对高度最大值为h,则h为多少?200mH1300m299mh300mHI城镇100400200300(2)计算相对高度:AB③陡崖相对高度:计算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对高度。公式:(n-1)d≤H<(n+1)d(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例:该图中A、B两点以及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AB的相对高度:300<H<500陡崖的相对高度:≥500米,<600米>200米,≤300米200≤H<400陡崖的判断:陡崖高度的计算AB1.推测陡崖顶部A的高度是多少?2.陡崖底部B的海拔高度是多少3.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范围之间?500≤A600200b≤300500-300≤h600-200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300m、400m,求H与I的温差为多少?城镇与H地的温差为多少?HI城镇100400200300(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T=1.2℃1.2℃〈△T〈1.8℃山顶等高线稀疏缓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友情提示:“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同一幅图中(4)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a、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因为: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b、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因为: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2、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选点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3、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沿等高线走)理由: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4、确定引水路线:线路尽可能短,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选线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甲乙丙选点1: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河。因为丙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2: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最适宜修建水库的拦河坝的地点是。理由是: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D处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问题: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甲乙丙3.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该城市欲规划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请你在①②③④处为海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地址,并分别阐述你的选择理由。③处宜建海滨浴场,此处位于港湾中,水域较浅,沙滩宽阔(4分);④处宜建港口,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4分)4、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小河的流向是______;计划引小河水到C处,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__线路较合理,原因是:西北——东南AC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困难。2、海底地形剖面图(1)海底地形类型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海岭、海盆、海沟、海底高原(2)海底地形剖面图地势高低判读AB300m<M<400m500m<N<600m(1)如图,A、B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2)R、Q两地的海拔各在什么范围之内?(3)M、N两点处的等高线数值范围各是多少?A:400米B:900米200m<Q<300m,1200m<R<1300m。(3)规律: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闭合等高线内部数值为“大于大值、小于小值”①判读海拔高度:7.读下面的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①200M300②300M400③100N200④200N3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CC地势高低判读AB②计算相对高度:500米900m<R﹣Q<1100m例题5:(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2)RQ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3)BQ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600m<B﹣Q<700m.规律1:求任意两地的相对高度HA-HB:十字相减法注意:两不等式的不等号必须同向才能相减。规律2:求任意两地的相对高度:(n-1)d<HA-HB<(n+1)d(n—两点间相隔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本文标题: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7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