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國古代陶瓷史朝代年代特色東漢時期西元25年~西元220年瓷器成熟魏晉南北朝西元220年~西元589年青瓷唐朝西元618年~西元907年南青北白-南方越窯青瓷與北方邢窯白瓷宋朝西元960年~西元1279年瓷窯,如五大名窯、八大瓷窯體系遼、金、西夏西元916年~西元1234年鮮明的遊牧民族風格和地域特徵元朝西元1271年~西元1368年青花瓷明清時期西元1368年~西元1911年五彩繽紛的彩瓷世界瓷器成熟於東漢晚期,後經魏、晉、南北朝400多年的發展,形成中國陶瓷史上的第一個發展期,這時期以青瓷獨盛為主要特徵,且歷久不衰。唐代是中國瓷器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當時除南方越窯青瓷與北方邢窯白瓷相互媲美,形成所謂「南青北白」的格局外,其三彩陶器、黑釉、花釉、絞胎以及釉下彩繪也盡顯風采。南青北白北方-代表作品︰隋白釉雞頭壺南方-代表作品︰五代越窯清釉花口式碗三彩陶器是一種低溫陶器,它用白色黏土作胎,用含銅、鐵、鈷、錳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的著色劑,由於在釉中加入很多的鉛作助熔劑,所以經過800℃左右低溫燒成後,就呈現出各種色彩。絞胎也稱「絞泥」,它主要是用白、褐兩種泥料相互揉和在一起,然後按需要製作成器。宋代是中國製瓷業極其輝煌的歷史時期,各地新興窯場不斷,湧現出不少馳名中外的瓷窯。所謂「五大名窯——定、汝、官、哥、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五大名窯外,宋代還形成了八大瓷窯體系(北方地區是定窯白瓷系、耀州窯青釉刻花瓷系、鈞窯窯變釉瓷系和磁州窯白地繪黑花瓷系;南方地區是龍泉窯青釉系、越窯青瓷系、建陽窯黑釉瓷系和景德鎮窯青白瓷系)。五大名窯定窯著名的白瓷窯場,宋時屬定州,故名定窯。定窯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醬色釉瓷,又稱「黑定」、「紫定」。定窯以豐富多彩的裝飾花紋取勝,工整素雅的印花定器,一向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宋定窯蓮瓣紋罐汝窯是宋代著名的官窯,窯址在河南臨汝。臨汝在宋代屬汝州,故名汝窯。汝窯主要燒造宮廷用瓷,燒瓷時間短促,僅從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間,所以是宋代名窯中傳世品最少的一個窯。宋汝窯三足樽官窯包括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南宋官窯是宋是南遷以後在杭州設立的新窯。北宋、南宋官窯器物,均以青瓷釉面開大片紋為基本特徵,釉色有粉青、梅子青等色。器物以仿古代青銅器造型為主。宋官窯貫耳瓶哥窯哥窯器物以紋片著名。傳世哥窯器為數不少,但不見於宋人文獻記載,所以至今哥窯窯址迄今尚未發現,為我國陶瓷史上一大懸案。恐怕還有待於考古工作者的進一步工作。宋哥窯雙耳瓶鈞窯窯址在河南省禹縣,古屬鈞州,故名鈞窯。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其獨特之處是使用窯變色釉,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盆、托及尊等宮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一個由一到十的數字。宋鈞窯玫瑰紫釉盆托宋代與宋王朝並存的還有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這些地區的瓷器,以鮮明的遊牧民族風格和地域特徵著稱於世。元朝當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後,不僅迅速發展為明清瓷器生產的主流,同時也是行銷海外的主要品種。紅釉、藍釉等高溫顏色釉的燒製成功,也是中國製瓷工藝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元青花釉裡紅開光鏤花蓋罐元青花雲龍紋象耳大瓶明清時期景德鎮成為全國製瓷業中心,中國瓷器在這個時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其主要特徵是形成了五彩繽紛的彩瓷世界,各種高溫及低溫顏色釉瓷的燒製技術,也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清乾隆粉彩開光山水壁瓶清乾隆粉夔鳳穿花雙耳瓶德化窑与德化瓷在今福建省德化县,故名。其中该县境内的碗坪仑、屈斗宫、南窑岭等都是著名的烧造白瓷窑址。宋代创烧,至明代所产白瓷在全国制瓷业中成为代表性的品种,清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德化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世音“有彩画者,有坐像、立像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评价德化窑,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清代干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在记载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何朝宗时,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这样向世人介绍德化窑以及德化瓷器的制造过程:“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马可波罗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德化窑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负盛名。瓷塑胎质优异,别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有一种单纯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其中,以何朝宗所塑最佳。《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德化窑所制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闽山记》中所称“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清代德化白瓷的生产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清代的白瓷生产,已经改变了明代瓷雕以仙佛和供器为主的局面,而以生产日用器物为主,如八枝四足酒杯、瓶、壶、碗、洗等等,釉由明代的象牙变为白中泛青。德化白瓷产品是我国历代外销瓷的重要品种之一,在海外很有影响,享有“东方艺术”之誉。磁州窑与磁州瓷器磁州窑是我国宋代的重要窑场,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位于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地区,宋属磁州,故名。始于宋元丰年间,终于明代,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色彩绘瓷为主。白瓷装饰有划花、剔花、绿斑、褐斑及珍珠地划花等。其中白釉黑花最具有特色。此外,尚有绿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上红绿彩及低温黄绿、褐彩色釉瓷器,装饰技法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装饰题材多取于当时普遍流行的生活情景。如马戏、熊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踢蹴球等,线条流畅,风格豪放,情趣盎然。磁州窑的釉下黑彩器上,还常见题写唐宋诗词及通俗诗句民谚作为装饰,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在宋代民窑中别具一格。磁州窑生产的瓷器主要有瓶、罐、碗、缸、枕等日用品,也产玩具。磁州窑的瓷胎有两种:一是质地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质地粗松,呈红褐色,白釉呈奶白色,釉层均匀,无泪痕,但也有开片的。龙泉窑与龙泉瓷龙泉窑因在今浙江龙泉县,故名,属我国南方青瓷系统。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传世的龙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间,烧造历史达七、八百年之久。龙泉青瓷的文献记载:《处州府志》记载:“章生二,不知何时人,尝主琉田窑。凡器之出于生二者,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然一瓶一钵,动辄十数金,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极碎,亦冠绝当世,今人家藏者,尤为难得”。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之一“龙泉窑”条中有这样的记载:“宋初处州府龙泉县琉田市所烧,土细墡,质颇粗厚,色甚葱翠。亦分浅深无纹片。唐代《肆考》云:古龙泉器色甚葱翠,妙者可与官哥争艳。”清佚名《南窑笔记·龙泉窑》亦记载:“出宋处州,即名处州青。传钱王时造者名越窑秘色,王甚宝之,用以为贵。其土质坚白,釉色葱翠,所谓‘粉骨龙泉是也’。盖龙泉由来久亦。……龙泉釉色有梅子青,冬青色者,可与官窑争艳。间有纹片者,俱堪珍贵。在《菽园杂记》中,对于龙泉青瓷的工艺有这样难得的记载:“青瓷,初出于刘田,去县六十里。次则有金村窑,与刘田相去五里余。外则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等处皆有之。然泥油精细,模范端巧,俱不如刘田。泥则取于窑之近地。其它处皆不及。油则取诸山中,蓄木叶烧炼成灰,并白石未澄取细者,合而为油。大率取泥贵细,合油贵精。匠作先以钧运成器,或模范成形,候泥干则蘸油涂饰。用泥筒盛之,置诸窑内,端正排定,以紫筱,日夜烧变,侯火色红焰无烟,即以泥封闭火门,火气绝而后启。凡绿豆色莹净无睱者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价高┅┅”。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胎骨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见赭褐色窑红,胎微出烧,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釉表光泽很强。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蕉叶、金枝、荷花等。装饰风格趋于奔放。处于南宋鼎盛时期的龙泉青瓷,形成了自已独有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独特的魅力:釉层肥厚如凝脂似美玉,有月白、豆青、淡蓝、青灰、蟹殻青、灰黄、炒米黄等。其中,尤以作为龙泉青瓷两种基本色调的粉青和梅子青最具魅力。粉青釉亦称虾青釉,釉层肥厚,釉面略带乳浊呈失透状,釉色青绿粉润,釉表光泽柔和,有如青玉;梅子青釉较之粉青釉更深沉华滋,釉色葱翠,釉层略带透明,釉面光泽照人,器如梅子初生,秀色可餐,青翠欲滴的色调可与翡翠相媲美。龙泉青瓷这种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巅峰,它们犹如巧夺天工的人间造玉,有着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风格,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器型丰富多样,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颇具艺术匠心。元代龙泉青瓷烧造量大,风格与南宋迥异:器型高大、胎体厚重;胎色为白中带灰或淡黄;釉色为粉青带黄绿,光泽较强,釉层半透明;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刻、划、印、贴、塑等,以划花为主,花纹粗略,线条奔放,纹饰以云龙、飞凰、双鱼、八仙、八卦、牡丹、荷叶等为多见。此外,还大量出现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明代龙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体厚重,制作粗糙,胎色为灰黄,釉层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泽强,釉色有青灰、茶叶末、灰黄等几种,装饰以釉下刻花为主,亦有模印人物故事的装饰方法。1959年至1964年,浙江等地的考古部门,对龙泉地区的古窑址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考证、总结和研究,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实践,终于重新掌握了失传已久的龙泉青瓷的烧造技术,使沉睡几百年的龙泉古窑重放异彩。宋代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为之倾倒。耀州窑与耀州窑瓷耀州窑,宋代著名窑场。它创烧于唐,成熟于五代,盛于宋、于元明时衰落,窑址分布于以黄堡镇附近的窑场为中心和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宋代属耀州,故名,《同官县志》记载其繁盛状况:“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另据民国《同官县志·土商志》记载:“同官黄堡镇瓷器,宋代早已驰名,即现代鉴古家所称之宋器,精巧绝伦……”,“黄堡镇故瓷厂……所制之瓷,式样雅朴,刻划工巧,釉色精美,上裂冰纹。虽欧瓷之艳丽,景瓷之细致,亦弗能相匹,近年颇为中外人士所珍视”。据研究耀州窑的重要资料-宋元丰七年的德应侯碑记载,宋代此地“居人以陶器为利,赖以谋生”,瓷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造瓷“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锻炼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耀州窑是宋代我国北方烧造青瓷的最大窑场,它以日用瓷器为主,除主要烧造青瓷外,兼烧白釉、黑釉等瓷器,尤以刻花的青瓷著称于世。越窑与越窑瓷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越瓷类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当时,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虞一带。因此越窑是指座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县、萧山、上虞七县)内的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它地区的窑场,尽管生产越窑风格的青瓷,但不能称之为越窑,而只能为越窑系窑场。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陶瓷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7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