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环环境境因因素素、、危危险险源源辨辨识识、、风风险险评评价价控控制制程程序序1.程序编制的依据★GB/T24001-1996(4.3.1环境因素)★GB/28001-2001(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目的组织通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危剑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并在运行中对其加以控制,避免、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3.对程序的理解和实施3.1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标准条文24.3.1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他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条文理解本条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要求:1.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中应包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不利于环境的行为。2.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依此作为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3.更新环境因素:为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识别和更新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识别1.环境因素的两种类型:★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3★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供方或承包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环境因素。2.识别的范围:全过程识别——即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3.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六种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四个方面:水、汽、声、渣★六种情况: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4.识别的对象:★作为建筑施工单位,我们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4①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②废水:包括生活用水、施工生产用水等;③废气: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④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办公用品、废包装物、办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⑤能源浪费:包括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生活用电、办公用纸、木材消耗、生产用油等;⑥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一些气体的泄漏等;⑦潜在的火灾、爆炸。7.识别的方法:关于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目前我局采用的方法主要为现场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使用的表格为《环境因素调查表》ZJLJ/MS-B-15-1和《环境因素清单》ZJLJ/MS-B-15-2。8.识别牵头部门:★固定办公区域环境因素识别工作由局社管部总牵头。★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工作由局工程部总牵头。★局工程部负责对环境因素的汇总,负责发布《局总部环境因素清单》5*环境因素的评价1.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遵循情况;★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社区关注度等。2.评价的方法:环境因素评价的方法包括:专家判断法、排放量对比法、频率对比法、等标污染对比法、跟踪环境影响法、水平对比法(同类行业、同类部门之间的水平对比)、纵向对比法(自我历史对比)相关方投诉或要求、分值法等,目前我局采用的评价方法为分值法。A—法律法规符合性和遵循情况:★违反法律法规或超标的为5分;★标准临界值为3分;6★基本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或未超标为1分B—发生频率(环境影响持续的时间):★连续发生的为5分;★间断发生的为3分;★偶然发生的为1分C—控制状况:★失控的为5分;★一般的为3分;★控制较好的为1分。D—影响范围:★超出社区的为5分;★周围社区的为3分;★场界内的为1分。E—影响程度:★严重的为5分;★一般的为3分;★轻微的为1分。F—F=B+C+D+E72.评价标准:当A3或F12时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当A3或F12时应判定为一般环境因素。对重要环境因素,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靠专项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对一般环境因素,依靠运行控制。环境因素评价使用的表格为《环境因素评价表》ZJLJ/MS-B-15-33.评价执行机构:环境因素评价工作由局辨识评价小组负责,局工程部负责归口管理,负责发布《局总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建筑施工单位常见的重要环境因素:1.噪声的排放★活动点/工序/部位①施工机械: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打桩机、打夯机、混凝土输送泵、翻斗车、电锯、压刨、切割机(钢筋切割机、道路切割机)、混凝土振捣棒等。②模板支拆、清理与修复。③脚手管、钢构件搬运,脚手架搭拆。★环境影响:影响人体健康、社区居民休息。82.粉尘的排放:★活动点/工序/部位:施工现场平整作业、土堆、沙堆、石灰、现场路面、进出车辆车轮带泥沙、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木工房锯未等★环境影响:污染大气、影响居民身体健康。3.运输的遗洒:★活动点/工序/部位:现场渣土、商品混凝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原材料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污染路面,影响居民生活。4.化学品、油品的泄漏:★活动点/工序/部位:试验室(主要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酸、盐酸、磷酸、硝酸等),油漆库、油库、化学材料库及其作业面。如:现场油料堆放区油桶油口的泄漏;现场运输车辆用油的泄漏;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或维修过程中油的泄漏等。★环境影响:污染土地。5.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9★活动点/工序/部位:施工现场(主要有废化工材料及其包装物、废玻璃丝布、废铝箔纸、工业棉布、油手套、含油棉纱棉布、漆刷、废旧测温计);试验室有毒有害容器清洗液及废液瓶(主要有重铬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强酸等);现场清洗工具废渣、机械维修保养液废渣;办公区废复写纸、复印机废墨盒、激光打印机废硒鼓、废色带、废磁盘、废计算器、废日光灯管、废电池等。★环境影响:污染土地、水体。6.光的污染:★活动点/工序/部位:施工现场夜间照明灯光。★环境影响:影响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生活和休息。7.火灾、爆炸的发生:★活动点/工序/部位:施工现场油漆、易燃材料库房及作业面、木工房、电气焊作业点、氧气瓶库、乙炔瓶气库、食堂液化气瓶、油库、建筑垃圾、冬季混凝土养护作业、施工现场配电室、试验室使用的乙醇、松节油等。★环境影响:污染大气。8.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10★活动点/工序/部位:食堂、现场搅拌站、厕所、现场车辆清洗处等。环境影响:污染水体。9.办公及生产水电的消耗:★活动点/工序/部位:办公区、施工现场。★环境影响:浪费资源。10.办公用纸的消耗:★活动点/工序/部位:部门、现场。★环境影响:浪费资源。*基本工作程序:1.局总部机关环境因素的识别:★在环境管理体系初始评审时,由局社管部向机关各部门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表》。各部门接到调查表后,要组织部门人员对本部门工作环境和活动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上报社管部,社管部根据各部门的调查情况,建立《局总部机关环境因素清单》,传递给工程部。★社管部还应定期发放调查表,组织机关各部门,根据工作环境、11活动的变化,对环境因素重新进行辨识,对《局总部机关环境因素清单》及时地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并适时地传递给工程部。2.区域公司机关环境因素的识别:★在环境管理体系初始评审时,区域公司主控机关环境因素辨识工作的部门,应向其他各部门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表》,各部门接到调查表后,要组织部门人员对本部门工作环境和活动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上报给主控部门,主控部门根据各部门的调查情况,建立本区域公司机关《环境因素清单》,上报给局社管部。局社管部负责建立局总部区域公司机关《环境因素总清单》,并传递给局工程部。★局社管部应督促各区域公司适时地对环境因素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并负责把更新情况及时反馈给局工程部。3.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的识别:★工程项目开工后,区域公司工程部负责向项目部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表》,项目部应组织相应人员结合工程特点、工艺流程和生产要素配置情况,按生活区、办公区、生产作业区和建筑施工全过程,对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并认真填写调查表上报区域公司工程部。区域公司工程部负责建立本公司工程项目《环境因素总清单》,及时上报12局工程部。★区域公司工程部负责督促各项目部,按照现场施工工艺或生产要素配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地对环境因素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并负责把更新情况及时反馈给局工程部。4.《局总部环境因素总清单》的形成:★局工程部负责对局社管部和各区域公司工程部反馈或上报的《局总部机关环境因素清单》、《局总部区域公司机关环境因素总清单》、《局总部工程项目环境因素总清单》进行汇总,建立《局总部环境因素总清单》,并负责发布,《局总部环境因素总清单》应发放到机关各部门、各区域公司和项目部。★局工程部应负责适时地对《局总部环境因素总清单》进行更新,保证其适宜性。5.《局总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的发布:局辨识评价小组应根据工程部定期发布的《局总部环境因素总清单》,及时地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判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建立《局总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辨识、评价小组组长审核后,报请局管理者代表审批并发布。《局总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要发放到机关各部门、各区域公司和项目部。136.机关各部门、各区域公司、项目部都要按照工程局发布的《局总部环境因素总清单》和《局总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结合对环境因素的调查情况,建立本部门、本区域公司、本项目部《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有关要求对其加以控制。发放到机关各部门、各区域公司和项目部。3.2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标准条文:4.3.1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14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规定风险的等级,识别可通过4.3.3和4.3.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条文理解1.目的和意图:组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其目的在于:★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之后,组织对其范围内的所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可以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的评价;★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要素之间建立起明确而显著的联系,为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奠定基础;15★更好地履行组织的基本法律义务;★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使仍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确定其当前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包括以下三个过程:★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组织在识别危险源时,除考虑组织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外,还需考虑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使用外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风险。★风险评价:是指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危险源给组织所带来的风险的大小,并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并实施风险控制方案。3.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基本原则:★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如果可行的话);16★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
本文标题: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2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