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椴耳鼻喉鼻1.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2.击出性骨折:又称眶底爆折,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3.击入性骨折:比眶底爆折少见,暴力来自眶外侧,击出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颧缝骨折,并延续到眶下壁。冲击力使上颌骨转动,导致部分眶底向上旋转进入眶内。4.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折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5.鼻前庭炎: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分急、慢性两种。多因急性或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的鼻分泌物刺激,或长期接触有害粉尘,或用手指挖鼻孔继发细菌感染所致。患糖尿病时容易发生。6.鼻疖:比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7.鼻腔炎性疾病:即鼻炎,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症。8.急性鼻炎:俗称“伤风”、“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多见。9.慢性鼻炎: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并呈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特征。10.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常伴有鼻窦变态反应性炎症。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后者又称“花粉症”。11.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12.鼻出血: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因鼻腔、鼻窦病变引起,也可因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前者较多见。可单侧出血,也可双侧出血。可表现为反复间歇性出血,也可表现为持续出血。13.利特尔区(littlearea):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14.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计骨质,并可累计周围组织和邻近气管,引起严重并发症。15.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可单侧发病或单窦发病,双侧或多窦发病极常见。16.鼻前庭囊肿: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梨状孔的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性肿块。17.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囊肿环绕未萌出的牙或额外牙的牙冠,且附着于牙的颈部。75%发生于下颌骨。多来自单个牙胚,也可来自多个。发病年龄高峰10~40岁,男多女少。18.FESS: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以剔除鼻道未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使用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接触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2-椴咽19.咽峡:口咽与口腔的交接部,由腭垂、软腭游离缘、舌背、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20.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包括由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的内环和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组成的外环。21.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形似半个剥皮橘子,表面不平,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显著,一般10岁以后逐渐萎缩退化。22.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时,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23.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易发病。24.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主要致病菌:链球菌、葡萄球菌。25.病灶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在身体受凉受湿、全身衰弱、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或生活及劳动环境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形成“病灶”,发生变态反应,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肾炎等。26.扁桃体周脓肿:发生在扁桃体周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初起为蜂窝织炎(称为扁桃体周炎),继之形成脓肿。中医称为“喉痈”。多见于青、中年患者。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厌氧菌属等。27.咽后脓肿:咽后隙的化脓性炎症,按发病机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28.咽旁脓肿: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继而形成脓肿。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29.鼻咽血管纤维瘤: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与一般纤维瘤不同,为致密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常发生于10~25岁青年男性,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病因不明。3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上呼吸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喉31.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机生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成人儿童均可患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多见。32.喉乳头状瘤: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0岁以下儿童多见,生长快。极易复发,多数为多发性,随年龄增长有自限趋势。成年患者则有癌变可能。33.喉阻塞:又称喉梗阻,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为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由于幼儿喉腔较小,粘膜下组织疏松,神经系统不稳定,故发生喉阻塞的机会较成人多。34.四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35.气管切开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病插入气管套管,使患者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36.环甲膜切开术:用于需紧急抢救的喉阻塞的患者,来不及或不具备气管插管、作气管切开术的暂时性急救方法。-3-椴气管食管37.植物性支气管炎:某些植物性异物由于其含有游离脂肪酸,对气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而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粘膜急性弥漫性炎症反应,促使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膨胀、分泌物增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38.食管异物: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如鱼刺、骨片或脱落的假牙等,异物可暂时停留或嵌顿与食管。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呼吸道症状。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及食管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多见于老人及儿童。耳39.分泌性中耳炎: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40.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41.中耳胆脂瘤: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的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4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化脓性炎症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主要临床特点为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43.梅尼埃病: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胀感觉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44.耳聋: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程度较轻的有时也称重听,显著影响正常社交能力的听力减退称为聋,因听力障碍不能以语言进行正常社交者称为聋哑或聋人。45.传导性聋: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称为传导性聋。46.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复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称为感音神经性聋。47.混合型聋:中耳、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混合型聋。48.功能性聋:又称心理性聋、非器质性聋、癔症性聋、假性质聋、假神经性聋、精神性聋等等,由精神心理性因素引起。49.伪聋:即装聋,听觉系统无器质性改变,听力正常。伪聋者并无精神心理创伤,而是明知自己听力正常,因有所企图故意伪装耳聋,纯音测听多为全聋,而客观测听检查完全正常。50.中耳癌:是发生在中耳和乳突区的少见恶性肿瘤,病理上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多为原发,亦可继发于外耳道、耳廓或鼻咽癌。多数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51.贝佐尔德脓肿(Bezold’sabsecess):若乳突蓄脓,可穿破该处骨壁,脓液循此溃破口流入胸锁乳突肌,在颈侧形成脓肿。
本文标题:耳鼻喉-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3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