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
2013年对口高考三月份月考试题12013年对口高考三月份月考试题(时量l50分钟,满分120分)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粗犷.(guǎng)袅.(niǎo)娜酗.(xiōng)酒为虎作伥.(chàng)B.笑靥(yè)执拗.(niù)花蕊.(ruǐ)顺蔓.(wàn)摸瓜C.倾轧.(yà)河畔.(bàn)联袂.(meì)余勇可贾.(gǔ)D.恫吓.(hè)缜.(zhěn)密提.(tí)防踉踉跄跄.(qiàng)2.下列加点字的释义错误的一组是()A.花开花谢(落下)谢绝参观(感谢)登门谢罪(道歉、认错)B.不名一文(占有)沽名钓誉(名誉)名不副实(名义、名称)C.术业专攻(研究)以石攻玉(雕刻)不攻自破(攻击、攻打)D.栽.花种草(种植)栽.跟头(摔倒)感谢栽.培(培养、提拔)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不俗才华搏得了人们的青睐。B.省政府日前下发通知强调,严禁节留、挤占和挪用各项种粮补贴资金。C.如果我们只一味地追求眼前的利益,不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将会贻害子孙后代。D.《北京青年报》载文指出,“高薪养廉”犹如缘木求渔,是靠不住的,要使为官清廉,可以依靠的只能是法律。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虽然成本减少了20%,但产品合格率却下降一倍。B.文字通顺与否,足衡量一篇习作好坏的重要标准。C.我们要提倡勤俭节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D.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高,就是寿命比二厂的短。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某职业中专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某知名作家担任顾问,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2)革命传统教育会开始之前,学生会主席指着身边童颜鹤发的老者,介绍说:“。”(3)某城市地铁《乘客守则》规定,,持卡的中小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①如果您能答应,将是我们最大的欣慰②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③这位老人家便是我们久仰大名的剿匪英雄张英杰④这一位就是我们久仰大名的剿匪英雄张英杰先生⑤乘客携带行李不能超过15千克,离休干部、伤残军人可免费乘坐⑥离休干部、伤残军人可免费乘坐。乘客行李不能超过l5千克A.①④⑤8.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④⑥6.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人们应该赞美你,母亲——伟大的中国!B.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一块精致纸盒装的饼干。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予也不能同时容纳30人吃粥。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的,可是我也分享到了它们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7.下列句子没有借代的一句是()A.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B.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C.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D.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正对面。8.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副对联写的是吴承恩和他的神话小说《西游记》。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以《诗经》“国风”和屈原《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C.元代的杂剧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著名的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等。D.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20世纪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B.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C.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D.大作已拜读,唯有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10.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春日奏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注:霁光,雨后天晴的阳光。霁.雨后天晴。A、第一、第二两句的意思是:一夜轻雷,落下万条如丝的春雨,次日天晴,阳光照射被雨洗过的绿色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B、第三、第四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芍药花被水珠所压,似在含泪欲泣,蔷薇攀枝如佳人娇卧无力的情景,使春天的花草具有多愁善感的情绪。C、这首诗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描写生动细腻,清新而又柔婉,像作者的词一样,体现了他婉约派的风格。D、这首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娇弱的状态,传达出了它们的愁绪,同时表现了诗人不满现实的哀怨之情。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ll~第l6题(第l5、第l6题每小题3分.其余各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幸福递减律①平时用水,家中有人大手大脚,洗一块手帕,要冲几盆水.我对节约用水,虽“言之谆谆”,但家里人“听之藐藐”。水,似乎来得容易.不足珍惜。日前,我们居住区断水。日常生活顿起困扰。对家中残留的一小盆水,大家都精打细算起来,先作洗脸用,再作洗抹布用,最后用它来冲马桶。水,显示了它平常少为人感到过的珍贵。②由此我想到一篇题为《幸福递减律》的作品,文中A不少类似的情景:2013年对口高考三月份月考试题2③一位美国青年在非洲沙漠里,口渴难熬,当时得一杯净水,给他带来无比的满足与幸福。而当他回到美国,到处都有饮用水,一杯净水给他的幸福降到零。④一个中国老太太,“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东单菜市排队买鱼,冻了两三个钟头,买回一条胖头鱼。中段清蒸,尾段红烧。鱼头做砂锅.一条鱼让全家高兴两个礼拜。后来去了美国,鱼随时可以买到,再不用排队.她却觉得美国鱼没有当年的北京鱼好吃。⑤朱元璋还是个穷小子时,一天又饿叉病,乞得一碗杂七杂八的汤水,上面漂着几片青菜叶,还有几块豆腐,觉得滋味好极了。后来他当了皇帝,山珍海味越吃越没有胃口,下旨御厨做当年的所谓“翡翠白玉汤”,可是御厨做来做去,也做不出朱元璋要的当年的美滋味。⑥这些现象B,同样的物品。对处于不同需求状态的人,其幸福效益是不一样的。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把它概括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就是说,人从获得一单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增多而减少。按《幸福递减律》作者林女士的观点.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本是为了给人类创造更多的幸福,但经济越发展.物质的边际效益就越递减,人们从物质当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C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⑦据此,有人说,上帝所以不时在人间制造一些天灾人祸,就是为解决这个悖反律.在战争中,在灾难中,物质的边际效益就会陡然增加。我们自然不会先赞同“上帝”的做法,但到底应该怎样解决,人们似乎还在D中,在我看来,不贪得无厌,不暴殄天物.怀着一种“常将有时思无时”、“常将甜时思苦时”的心态.也许不失为控制“幸福递减”的一种方式。时下无论国内外,都有些富裕程度相对较低的人从物质中获得的快乐与满足,超过富裕程度高的人,原因与这种心态不无关系。⑧他们在走向富裕时,没有忘记海港中的口渴,没有忘记无鱼无食、又饿又病的日子。⑨此外.要控制“幸福递减”,还在于要“恒念物力维艰”,“常思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先哲们早有这样的话:得之愈艰,爱之愈深。如果认为自来水真的是“自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自然就不会珍爱它了。断水这件“坏事”教育了人,让他们认识到水的来之不易,水的弥足珍贵,从而在对自来水的享用中,增添了珍贵感、幸福感。这似乎可以表示,人们从物质享受中获得的幸福与愉快,不仅与物品本身有关,而且与人的心境、心态有关,健全文明的心态,也有助于人们不至于在物欲横流中,让幸福递减下去。11.在文章中A、B、C、D各处应该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A.提及表明违反探索B.提及表明背离探索C.提出说明背离摸索D.提出说明违反摸索12.文章中由现实生活过渡到展开联想的段落是()A.②B.③C.⑦D.⑨13.文章第⑦段中的“悖反律”是指()A.物质的边际效益与经济发展成反比。B.人们的贪念与他们得到的成正比。C.上帝爱人,却给人类制造灾祸。D.物质生活越富足,人们就越应该压抑自已的欲念。14.作者在文章的后一部分提出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方法是()A.制造天灾人祸B.保持健全文明的心态C.让人们得到的难度增加D.增加物质享受的数量15.文中有一段文字不能与上下文衔接,可删去,是第几段()A.⑤B.⑥C.⑦D.⑧16.本文的论点,应归纳为()A.水资源缺乏,要节约用水。B.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C.同样的物品,对处于不同需求状态的人,其幸福是不一样的。D.经济越发展,人们从物质当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二)阅读下文,完成第l7~第2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日“步”,疾行日“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关于善,道家容关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到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徨、踟蹰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徒跣”一词,原意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17.不能说明第l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A.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B.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场合有明显的规定和区别。C.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D.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18.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之美。B.容美于真: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认为美存于真实之中。C.一种时尚:社会对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不良风气的嘲讽。D.徒跣:原意为“脱鞋走路”,引申来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19.不是作者所说的“某一历史文化现象”的一项是()A.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B.思想意识的不同表现C.文化素养的品评标准D.礼法制度的某些侧面20.综观全文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及态度的一项是()A.作者对古人
本文标题: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6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