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资料
高三政治总复习经济常识知识要点第一课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值能否实现依赖于其使用价值)某种产品价值的实现条件:①凝结着人的劳动;②该产品得到社会承认,交换成功二者关系: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3、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平均的劳动时间)4、劳动生产率:分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两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要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5、(金属)货币:它是特殊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主要指黄金和白银。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是商品,有价值,纸币没有价值,所以不具有此职能。)6、价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没有货币就没有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决定价格只能围绕价值波动,而不会背离价值太多);价格反映价值7、纸币: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代表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8、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过多则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价格×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③实行等价交换(价格=价值,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相等,它只能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也会影响(调节)供求。(因此,价格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实质就是运用价值规律来配置资源。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调节者,既“无形的手”,与之对应的是计划既宏观调控,“有形的手”)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出售商品是以价值量(社t)为标准,而不是以(个t),所以,生产者要获取利润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t)低于(社t))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兼并、破产是正常的)总之,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第二课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区别于资本主义)。我国的经济制度(既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和国有成份;非公有制经济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既占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①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②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要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要看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㈡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多层次,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5、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其他分配方式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分配;福利性分配;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②是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P446、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信号:价格、供求、竞争)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平等性:这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是指交换当事人没有社会地位差别;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价格由价值量决定,并在竞争中形成的(而不能人为制定)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可以促使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优胜劣汰;可以保证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变化,并反过来调整供求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以,它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生产者要遵守公平竞争,垄断等非公平竞争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法制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生产、经营,否则,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开放性: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市场具有开放性。只有开放,才能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广的范围内自由流动,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者也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广泛利用他人优秀成果,占领市场。所以,它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7、市场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为追求自身利益,自发调节,产生一些不正当的行为)盲目性(不能掌握各方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滞后性(不能及时调节,造成浪费)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缺陷,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8、国家的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主要任务、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手段:主要手段:经济手段(货币、利率、汇率、信贷、财政、税收、价格)法律手段辅助手段:行政手段(营业执照、各种许可证等带有强制、命令的色彩)9、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在初级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只有坚持效率优先,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如果在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困。同时,又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先富带动后富,适当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才能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课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①它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②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关系到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③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所以,企业素质的高低,是否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和社会的长治久安。2、企业的组织形式:股份制(公司制)是一种比较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形式。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用,不能笼统说它是公有还不能是私有,关键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股票价格和银行利率的关系(略)P723、我国的企业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产权清晰、权现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搞好国有企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4、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实质就是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方法、途径:微观上(对企业而言):①加强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技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科技水平,从而转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②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价值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办事,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原则,积极参与正当竞争,生产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名牌战略。④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宏观上(对国家而言):①国家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整顿市场秩序,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制定并实行规范的兼并、破产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③鼓励行业合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④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突出厂长在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第四课1、为什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①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③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我国农业现状:成就:建国以来,在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不足: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表现:①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③农业生产面临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搞好农业的重要性:农业基础地位是否巩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因此,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2、结合专题复习:如何搞好“三农”问题?特别是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略(正确理解产业化经营。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战略)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如何发展工业?①要振兴工业中的支柱产业(P108),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②要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使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③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4、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划分(略)P110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生产力提高必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最主要途径),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掌握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农业为二、三产业提供重要的原料、劳动力和广阔市场;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一、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资料和技术设备;③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促进一、二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大批从一、二产业转移
本文标题:高三政治总复习知识要点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7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