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洛克认识论思想浅析一、洛克简介二、洛克认识论浅析三、讨论1.1生平1.2著作2.1白板说V.S天赋观念论2.2两种经验:感觉和反省2.3两种性质: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2.4两种观念: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2.5知识的性质、等级和范围知识起源&准备环节}→知识的最终探讨一、洛克简介•1.1生平•约翰洛克(JohnLocke),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时期,作为英国经验主义的奠基者和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是近代英国最著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1632年洛克出生于英国灵顿•后就读于牛津大学,1656、1658年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青年时期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他与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过从甚密,晚年又同艾萨克.牛顿结为好友。他还对医学感兴趣,得过医学学士学位。••与莎夫茨伯里伯爵相识,曾做过伯爵的秘书和家庭医生。伯爵身为辉格党的创立者之一,曾被指派为英国大法官,洛克也随其参加各种政治活动。1682年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亡荷兰,翌年在那里去世。洛克因与其交往甚密,也被视为嫌疑分子,被迫于1683年逃亡荷兰,隐姓埋名,直至1688年的革命成功,洛克才终于翌年返回家园,此后一直住在伦敦。洛克终身未娶,于1704年溘然长逝。1.2著作•洛克的主要成就在于其认识论巨作——《人类理解论》(1690)以及为其带来政治理论家名声的《政府论》(1689-1690)。此外,他在宗教、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曾发表《教育漫话》(1693)等。•《人类理解论》•经历了约20个春秋以及数次修改,《人类理解论》方能付梓,又名《人类理智论》,是洛克的成名之作。该书主要论述了人类知识的起源、性质及局限性。《政府论》•与1689到1690年写成的《政府论》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论文。•《政府论》首篇对君主专制理论和天赋王权理论进行了批判。这一批判主要针对罗伯特.费尔默爵士的《祖权论》展开的。该书指出上帝赋予亚当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他又将这种权力传诸后世。洛克认为这种理论根本不成立,因为它无法证明,某某国王就是亚当原始权力的真正后嗣。因此,不能说明任何政治权力的合理性。《政府论》第二篇用于探索政治权力之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洛克的主要观点如下:①指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认为个人有权拥有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合法财产;洛克眼中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和私有财产权。②认为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障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的自然权利。君主并非之高无上,他“应对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决定”负责。大多数人的观点和愿望是检验统治者的决策的法庭。当统治者的权力不值得服从时,奋起反抗是合理合法的。③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这方面的理论由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继续发展,并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政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育漫话》•教育代表作。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他的教育思想还包括“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二、哲学浅析2.1白板说V.S天赋观念论2.2两种经验:感觉和反省2.3两种性质: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2.4两种观念: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2.5知识的性质、等级和范围2.1白板说V.S天赋观念论白板说•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我们可以假定人心如白纸似的,没有一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在他看来,心灵本身或儿童心理的原始状态本来并无任何内容,它只是一个空无所有的能力的抽象;后来在它上面逐渐有的东西,只是纯由外力写上去或铭刻上去的。换言之,是经验后天地在上面写在知识。•在西方哲学史上,洛克并非首次提出这一学说的哲学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主张过“蜡块说”。“感官”能够撇开事物的质料而接纳其可感觉的形式。正如蜡块一样,当刻有图纹的金属作用于它的时候,它接受的是印纹而不是金属本身。心灵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虚,在上面什么都没有,而是某种作为能产生观念的可能性,能转变为现实的潜能而存在的东西;它在认识中不是纯粹被动的承受物,而是本身就蕴涵着某种能动性的东西。批判天赋观念论•背景洛克时代,天赋观念很十分流行。这一理论把人的知识起源于后天视为错误,把宗教和道德的基本原则神圣化,坚持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是一种阻碍科学发展、维护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理论。这一理论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日益不相适应。•批判天赋观念论洛克指出,“在某些人中有一种牢固的观点,认为在理智中存在着某些天赋的原则,……在人的心灵上打上了印记,它是灵魂在自己的最初的开始时就获得的,并且是与生俱来的。”对此,洛克作为非真理而加以拒绝。•①批判普遍同意论洛克首先对天赋观念论者们所支持的普遍同意论予以驳斥,说道:“人们虽然应用普遍的同意作为论证证明天赋的原则,可是在我看来,这个论证似乎还正可以解证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天赋的原则,因为一切人类并没有公共承认的原则。”(洛克,人类解释论,1959:7)当时天赋观念论的宣传者们往往以一些数学公理和逻辑规律为众人“普遍同意”这一事实,作为它们具有天赋性的主要证明和标志。•a没有普遍的思辨原则。他认为像“凡存在者存在”、“一物不能同时存在而又不存在”和“全体大于部分”等这类自明的逻辑规律和数学公理,新生婴儿、白痴患者以及未受过相当教育的人是根本不知道的。这说明不存在所谓普遍同意的观念、原则,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天赋的思辨原则。•b没有普遍的实践原则。他指出,在不同的个人、民族或宗教信仰者那里,实践原则也一样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可。他举了大量例子,如若一切人都倡导“公道”原则,社会上就不会有图财害命的现象了;“为父母的要保育儿女”,也并非人们一致同意的原则,有的民族就有母亲因生育而死,父亲将新生的婴儿陪葬的习俗等等。•他甚至说,即使对于一些原理和原则存在着“普遍同意”的现象,那也不能证明有什么天赋的东西,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意的那些东西所以能发出了普遍的共许,还有别的途径”。(洛克,人类理解论,1959:7)a没有普遍思辨原则。b没有普遍实践原则。②批判天赋潜在观•洛克将天赋潜在观视为一种“狡辩”,该观点认为,天赋原则并非是“现成地”被赋予人的理智的,儿童虽不知道这些天赋原则,这些原则仍然存在于他们心中,即天赋原则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们是潜在的;当他们能运用理性时,就会把这些潜在的原则揭示、发现出来。•a.洛克说道,心灵具有某些观念,不过是说这些观念为心灵所理解,因为心灵的本质就在于理解。因此,说心灵潜有某些观念而又不理解它们,就等于是说一个观念“在理解中”而又“不被理解”。这与说一个事物存在于某地而又不在某地一样,不能自圆其说。•b.洛克责问道,即使运用理性发现了这些原则,也不能推断出那些原则“是自然原始在人心本质中所印入的”。儿童在知道“一物不能存在而又不存在”之前就已能运用理性了。•c.洛克还揭示了天赋观念论的危害。如果承认了天赋观念,“懒惰者便省了探求之劳,怀疑者便停下了搜索之苦”,人们便不能运用自己的思想去努力追求真理了;老练的统治者和自命为“教师和宗匠”的人,就可以把他们的原则当作天赋的,迫使人们“盲目信仰”,“更易于受他们的支配,更易于受他们的利用。•总之,在洛克看来,思辨理性没有天赋的观念或原则,实践理性没有天赋的观念或原则,因而人心作为理性没有天赋的观念或原则;而“观念本身如果不是天赋的,则由观念所发生的知识、同意以及心理的或口头的命题,都不是天赋的。”(洛克,人类理解论,1959:47)反思①关于天赋和白板说之争已经是个很古老的话题,自柏拉图的“回忆说”和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之争开始直至如今。关于这一问题,我是支持天赋观的,但是与“天赋观念观”不同,我认为我们天赋的并不是一种观念,而是某种认知机制,这一机制在后天经验的刺激下,才能获得知识。其中经验并不是决定因素,天赋的认知机制才是。若经验是决定性的,动物也有知识了。②白板说本身就蕴含了先天成分,空无一物的白纸就隐含了天赋性的存在,若没有白纸,后天的知识便无处书写;“心灵本身或儿童心理的原始状态本来并无任何内容,它只是一个空无所有的能力的抽象”就明确说明了这种先天的认知机制和能力的存在。由此可见,完全依靠后天经验,是不可能获得知识的。③白板说是种消极被动的反映论,忽略了人心灵的能动性,这与后面他的知识观承认存在心灵的能动性的存在自相矛盾。④白板说仅关注于人类整体的认识来源,而忽略了个人的认识来源。就人类整体而言,任何观念都源于对外物的感觉,但就个人而言,由于人类的进化和遗传,能力和活动都不同于之前了,可以对人类历史地形成的诸观念直接加以运用,无需事事再经过个人的感觉经验了。因此,无法说明人与人之间智力不同的客观事实,以及人类智力的历史发展,如现代人和原始人智力上的巨大差异。⑤洛克指出“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意的那些东西所以能发出了普遍的共许,还有别的途径”,这里的别的途径应该是指人的经验,但是他一大败笔就在于他的理论并没有做到有力说明基于经验人们如何达到普遍同意的。2.2两种经验:感觉和反省•洛克在心灵白板的“基地”上,肯定和论述观念起源于经验的问题时,对经验本身作了考察和规定。•洛克说,“我们对于外界可感物的观察,或者对于我们自己知觉到、反省到的我们心灵的内部活动的观察,就是供给我们的理智以全部思维材料的东西。这两者乃是知识的源泉,从其中涌出我们所具有的或者能够自然地具有的全部观念。”他认为经验给我们提供观念的两个来源——感觉和反省。•①感觉是人的心灵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的作用的感受,又叫“外部经验”;感觉的对象是外界的物质的东西,感官就把对于事物的知觉传达到心灵里面,使我们获得诸如“我们对于黄、白、热、冷、软、硬、苦、甜和一切我们称之为可感性质者的观念”;感觉是“我们所拥有的大部分观念的最大的来源。”•②反省是“指心灵对于它自己的各种活动以及活动方式的那种注意”,是人的心灵对于自己内心作用的感受,又叫“内部经验”;反省的对象是我们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思维、怀疑、信仰、推理、认识、意愿以及我们自己的心灵的各种活动。•一切观念都建立在这两种经验之上,即“人心的印象或则是由外物经过感官印入人心的,或则是在反省那些印象时它所发生的各种作用给它印入的”。洛克还把人的理智比作“黑暗之室”,把感觉和反省比作暗室中的“窗子”,认为只有它们能“把光明透进来”,能“从外面把外界事物的可见的肖像或观念传达进来”。反思①两种经验的划分虽看似合理,但实质上并不完善,不能涵盖所有经验。按照逻辑,经验除了对外物的感觉和对自我内心的反省外,还应包括对自我的身体的感知,当然,在对外物的感觉中往往包含这一感知,但我们不能否认我们所具有的单纯的对自身身体的感知。如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病人对自我身体的感知。②经验给我们提供观念的两个来源——感觉和反省,而根据后面洛克的知识观,知识又是对观念间关系的判断,所以知识归根结底源于经验,那么得出这一结论/知识,是何种经验给我们的呢?③反省说——人的心灵对于自己内心作用的感受,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明和论证,具有直观和猜测的性质。2.3两种性质: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在论述了两种经验学说,强调观念和知识大部分起源于感觉经验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揭示我们的观念的本性”,
本文标题:洛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0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