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中医古法,婴幼养生——小儿推拿综合楼6楼:病房核定床位52张综合楼5楼:门诊占地近700m2治疗范围骨科疾病小儿疾患内妇疾病排尿障碍治疗范围骨科疾病脊柱相关疾病大小骨关节疾病各种软组织疾病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治疗范围•小儿腹泻、积滞、厌食、便秘、咳嗽、发热、夜啼等小儿疾患•面瘫、失眠、肥胖、中风后遗症、痛经等内妇疾病•尿失禁、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障碍开展项目特色推拿手法一指禅推拿、少林内功推拿、脏腑经络推拿等特色技术椎间盘微创治疗射频热凝术、神经阻滞中医正骨整脊、少林伤科传统中医疗法无痛针灸、芒针、耳针、刺络拔罐、挑治、中药熏蒸、内服汤药、外敷膏药等。小儿常见病推拿手法及中药疗法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优势项目注射疗法(骶疗、关节腔注射、穴位封闭等);微创疗法(小针刀、臭氧治疗、神经阻滞)康复理疗(三维牵引、超短波、中药离子导入、红外线等)其他疗法王歌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高级按摩师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小儿推拿医师及治疗人员马庆华主管护师从事小儿推拿十余年擅长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王阳明推拿治疗师高级按摩师擅长小儿食积、便秘发热等常见病擅长推拿治疗小儿食积、咳嗽、发热、腹泻、便秘、小儿肌性斜颈、生长缓慢等;中西医综合治疗尿失禁、尿频尿急、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以及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障碍。河南省中医院推拿科小儿推拿学习班河南省中医院推拿科王歌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定义: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基本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成人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轻快:轻——手法的力度轻快——手法的频率快这是由小儿体质状态和推拿特性所决定。•柔和:指操作手法要均匀柔和。本义是性质软和,为安抚而使之和乐;须反复演练手法。基本要求——轻快、柔和•平稳:手法的变化和幅度基本保持一致。基本要求——平稳均波动在一定范围每一种手法的技术参数力度频率幅度......等•操作某种手法时,要求其运动轨迹相对恒定,没有太大波动,切记力度忽轻忽重,频率忽快忽慢,幅度时大时小。•手法和手法之间,转换不能太突然,如临床常将摩法、推法、运法和揉法等类似手法依次按程序操作,而将区别较大的捏脊、拿肚角、拿肩井等大幅度手法放在操作之后。基本要求——平稳•为了更好地获取疗效,充分调动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与抗病能力,传统小儿推拿常常将性质不同的手法掺和在一起形成某一定式,如揉3点(按)1,揉3掐1和振按法等。•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形成较为复杂的定式,比单一手法作用于机体所传达的信息量大。基本要求——平稳•着实:是指手法操作时要紧贴穴位的表面,有轻而不浮之意。这样才能有效作用于皮部,能被经络和穴位感知,并激活经络与穴位才是手法的关键。“基本要求——着实•着”有吸附的含义,“实”即实在的意思。“着实”需要对小儿的体位和对小儿的推拿部位加以固定,需要连续不断的刺激,需要一定的力度。•判断手法是否着实,可以根据推拿时局部皮肤温度,皮肤柔软程度,皮肤色泽和指下胃肠蠕动等感觉为参考。基本要求——着实常用介质•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小儿肌肤柔弱。并根据病情之不同,季节的变化,选用不同介质。借药力渗透,以加强疗效。•滑石粉、水、麻油——四时皆可取用•葱姜汁——散寒解表,疏通经络,用于寒症•蛋清入麻油家雄黄——安神定志,拔毒凉肌,热证•吴茱萸泡汁——虚症•其它如长夏用薄荷,秋冬用木香,咳嗽痰证入葱姜,摩囟膏避风寒,等……常用介质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顺序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处方•汗——通过发汗,驱除在表之邪气。•吐——通过涌吐,宣泄上部之邪气。•下——通过泻下,排出下部之邪气。•和——通过调和,兼顾半表半里之邪气。•温——温热,祛除体内寒邪/温养机体。•清——寒凉,消除体内火热。•消——消散,针对各种积聚。•补——补益,扶正,改善虚弱状态。小儿推拿治疗八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一)推法(二)摩法(三)运法(四)揉法(五)按法(六)掐法(七)捏法(捏脊)(八)捣法(九)拿法(十)捏挤法(十一)取痧法(十二)搓法(十三)捻法(十四)摇法(十五)振法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①直推法:单方向直线运动。从某一点起,沿直线推向另一点,即朝向一个方向。临床有拇指指腹和食中二指,或食中无名三指推。(一)推法【技术要领】1.拇指或食中二指紧贴小儿皮肤。运用食中二指或食中无名三指推时,必须并拢手指。2.频率120次/分以上。3.直线推进,不得斜行。4.顺应经络、顺纤维、顺(肌肤)趋势操作。5.掌握正确的方向。(一)推法——直推法【临床运用】1.用于线性穴位。如开天门、推坎宫。2.临床有上推为补、下推为泻之说。如推上三关为温补代表,退下六腑为清泻代表。七节骨上推为补为温,下推为清为泻。3.沿纤维直推是重要理筋整复手法。理筋时要求推行力度深重,频率缓慢。【注意事项】:小儿面部皮肤细嫩,如定点且强力推动易致损伤,故操作时应注意观察患儿表情和皮肤,并运用介质。(一)推法——直推法旋是回旋,推有位移产生。一般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旋推法为表面有摩擦,同时又带动深层肌肉的回旋运动。与摩法、运法轨迹相同。(一)推法——旋推法【技术要领】1.前臂摆动、手腕放松,蓄力于指。该法与指摩法相似,但指摩法力度轻,不带动皮下组织,及“皮动肉不动”,而旋推力度重,“皮动肉也动”。2.频率较快,可达120~160次/分。3.临床以顺时针回旋为主。4.半径小(小圆圈)。(一)推法——旋推法【临床运用】1.该法为明清时代和现代湘西小儿推拿流派的主要方法。2.旋推为补,乃补法代表手法。3.只用于手指螺纹面。如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注意事项】旋推为圆形运动轨迹。理论上有顺时针与逆时针之别。但临床运用旋推,多以顺时针为主。并规定为补发。(一)推法——旋推法(一)推法——分推与合推分推法——分法,同时从中央向两边推动,如“←·→”或“↙·↘”状。合推法——合法从两边同时向中央推动的方法。(一)推法——分推与合推【技术要领】1.两侧用力对等,部位对称,速度均一。2.轻快而不滞,频率多达120~200次/分。3.头面、手腕、背部多用拇指,腹部可用拇指,多指,或大鱼际。(一)推法——分推与合推【临床运用】1.分推法即“分阴阳”,合推法即“合阴阳”,有调节阴阳、气血之功。2.分推法多用于起式,能分别阴阳,分理气血,激活经络与穴位。能消积导滞,化痰行气,消胀止痛。3.合推法屏闭经穴,多用于收功。【注意事项】1.分推操作时宜沉肩垂肘,手腕灵活,不可呆滞。2.合推法受手运动定式影响难以轻快,临床运用较少。(二)摩法较轻的环形运动为摩法。可以单指摩,多指摩和掌摩。(二)摩法【技术要领】1.手法轨迹为典型的圆形运动。2.紧贴皮肤。3.圆周各处操作的力度与速度要均匀。运用食、中、无名三指摩时,手指应并拢。4.力度较轻,古人谓“皮动肉不动”,即不带动深层组织运动。(二)摩法【临床运用】1.摩法力度很轻,患儿感觉舒适。能导引气机,攻补兼施。如摩囟门、摩中脘、摩关元、气海、摩神阙等为温、补法的代表。而摩中脘、摩腹等又具有消食化积,和中行气的作用。用于多种脾胃病症,如脘腹胀满、肠鸣腹痛、泄泻、便秘等。2.古人谓缓摩为补,急摩为泻。3.摩法的方向也与疗效有关。古有“左转补兮右转泻”之说,即“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补泻方法。(二)摩法【注意事项】1.不可拖擦,手法要轻柔灵活,皮动肉不动。2.小儿皮肤娇嫩,应使用介质。(三)运法由此往彼的弧形或环形运动。多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无名三指指腹操作。适用部位:头、面、手、腹部的线状或面状穴,也可用于点状穴,如运八卦,运太阳等。(三)运法【技术要领】1.弧形运作时,不要突然转折。操作要自然。圆形运作时,轨迹要圆。2.动作流畅,不要中断,更不要停止。3.弧形运作可始终沿一个方向,也可来回运作。圆形操作同摩法。4.频率约80~120次/分。(三)运法【临床运用】1.用于弧形和圆形部位的操作。2.运者运输。有转运、输送之意。能平衡起点与终点的关系,如运土入水和运水入土;也是消除积滞的常规方法,如运中脘,运太阳,运腹等。3.利用其运动和摩擦产热而适用于阳虚与寒证。如运丹田。(三)运法【注意事项】1.不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2.运法、摩法和旋推法都为圆形轨迹。旋推只用于手指螺纹面,且力度较重;摩法很轻,皮动肉不动;运法的“运”字为运输,力度比摩法重,是皮动肉也动的方法。吸定基础上的回旋运动。临床有拇指、多指(分开与并拢)揉,有掌根揉、鱼际揉等。(四)揉法(四)揉法【技术要领】1.指下吸定,不得移动。古人谓“肉动皮不动”。2.沉肩、垂肘、悬腕。形成摆动定式则姿势更为优美。3.频率、方向和深浅要据证而定。(四)揉法【临床应用】1.手法柔和舒适,最能放松。2.因其频率、方向和深浅随证而变,最大限度适合病情,针对性强,古人谓“揉以和之”,言其调和阴阳与气血。3.指揉法多用于穴位,常与点、按、振等法固定结合,形成3或5揉1点(按、振)的定式,刚柔相济。掌揉法多用于腹部,消散力强,是治疗小儿腹痛、腹胀、食积、便秘等的重要方法。鱼际揉在面部运用较多。(四)揉法【注意事项】1.应随时调整频率、力度、时间和方向使之最好地切合病情。2.揉法本意吸定,不能有皮肤摩擦。但在运用中,多“紧揉慢移”,即在线性和面状穴区操作时,在保持单次相对吸定的基础上,沿一定线路缓慢移动。紧揉慢移扩大了治疗范围。如七节骨从龟尾向第四腰椎紧揉慢移为补,反之为泻等。(五)按法稍大面积的垂直下压。垂直方向↓逐渐用力↓按而留之↓逐渐放松(五)按法【技术要领】1.面积比点大,多用指腹和掌根。2.垂直下压,不宜斜向。3.指、掌着力,先轻渐重;由浅入深,得气为度。每按压至患儿局部酸、麻、胀、痛时,可适当停留数秒钟,放松,再按。(五)按法【临床运用】1.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痛点,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掌按法接触面积大,压力亦大,适用于腰背、脊柱和腹部。2.按之则热气至。按法是温补法的代表手法。如按肾俞、按小腹可聚元气、散寒邪,适用于虚寒证。3.按而散之。向下用力,于积滞部位向下用力有消散之功,如脘腹部按法可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4.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五)按法【注意事项】1.按法与点法的区别在于接触面积,其次在于力度。由于小儿皮肤娇嫩,而点法的刺激强度大,故小儿推拿多用指按法。但面积和力度大小只是相对而言。当需要强力施术,如背俞穴等,仍然可以用点法。2.中病即止,尤其是腹部按法,不能太过。3.小儿不能准确叙述点、按时的感觉。临床不是通过询问患儿感觉,而是通过观察小儿表情判断是否得气。(六)掐法掐以甲入。甲是指甲,入为刺入。即以指甲刺入皮肤。又称“切法”、“爪法”、“指针法”。(六)掐法【技术要领】1.快进快出。2.垂直施力。人中老龙内关合谷(六)掐法【临床应用】1.急救醒神。如掐人中、掐攒竹、掐合谷、掐涌泉等。2.息风止痉。如掐老龙、掐精威、掐五指节。3.借其强刺激用于外感,有发汗祛邪之功,如掐耳背高骨、掐列缺、掐小天心等。(六)掐法【注意事项】1.中病即止,严格控制次数。古时多以掐后小儿不做声为“不治”,在运用掐法急救的同时,应考虑其他抢救措施。2.不要掐破皮肤。3.用于外感和定惊,多于治疗结束时操作,且掐后多辅以揉法。不宜做常规手法使用。(七)捏法特指捏脊疗法。与成人推拿“三指捏”、“五指捏”有别。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七)捏法临床有两种术式:1.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边推边以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此法为普通捏脊法。2.双手食、中、无名及小指屈曲并重叠,以食指第2指节垂直于脊柱正中,从下向上推进;边推边以两拇指交替夹持起脊柱正中皮肤。——“冯氏捏脊流派”代表手法。三指捏要领:↗捻动(食指、中指)捏住→提起→↘推动(拇指)
本文标题: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0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