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课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2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一、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开发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课程与教学目标(objectives)教育目标(goals)教育目的(aims)当行为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被进一步强化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清楚,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一种被越来越明确、具体、细致分析的倾向。但晚近的研究认为,这三者的制定应模糊一点,以为人的发挥留有余地。1.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1)主要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应用四个方面。(2)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积累性等特点。广义的课程目标——教育意图(EducationalPurpose)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教学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内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具体化的视角。教学目标描述意义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或教学目的培养目标或课程目的(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或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将课程看成是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时,课程目标就是这些材料的相关文字表述back2.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1)可分为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2)表述恰当的教学目标应有的特征:一是包含要求达成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二是能用规范的术语描写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明细规格。(3)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关系教学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概括性的要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教学设计的起点。所有教学步骤都是为这些目的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师生双方所预期的,既是教的目标,又是学的目标。(4)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都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都具有“内容”和“行为”两个方面的标准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它们的制定者不同:课程目标——国家及课程专家(制度层面)教学目标——教学工作者(实践层面)(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1.定向功能2.选择功能3.计划与操作功能4.评价功能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艾斯纳个性化表现表现性目标杜威自然而生生成性目标泰勒行为变化具体可操作行为性目标教育宗旨或原则普遍性目标向课程与教学目标形式取)(舒伯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一)普遍性目标(globalpurposes)1.涵义: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2.价值取向:普遍主义价值观3.特点:普遍、模糊、随意、规范4.评价优点:适应性强不足:缺乏科学根据,受日常经验局限;逻辑性不强,比较随意,不够完整;含义不清晰、过于模糊,容易产生歧义。(二)行为性目标(behavioralobjectives)1.涵义: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2.特点:预期性、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3.价值取向:技术理性4.产生和发展博比特:首次提出”课程目标”;活动分析法查特斯:工作分析法;泰勒:目标来源;行为目标表述(行为和内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梅杰:行为目标三个组成:行为、条件、标准5.评价优点便于控制教学;便于教学交流;便于准确教学评价;缺点机械化;肢解;忽视高级复杂活动(三)生成性目标(evolvingpurposes)1.涵义: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2.价值取向:实践主义取向3.特点:过程性;非预期性4.发展渊源:来自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发展: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训练(技能)、教学(知识信息)、引导(思维能力)。极端:人本主义课程论(罗杰斯)5.评价:优点:活动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统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利于终身学习。B、缺陷:师生对话困难;教师工作量大;学生学习有盲目性;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生成性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四)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objectives)1.涵义: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2.价值取向:对解放理性的追求3.特点:参与性;创造性;多元化4.发展: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艾斯纳提出了教学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教学性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现成的文化工具,具有规定性。适合于表述文化中已有的规范和技能,从而使进一步的探究成为可能。(类似于行为目标的作用)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适合于表述那些复杂的智力型活动,已有的技能和理解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工具。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在表现性活动中,教师希望提供一个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其个人意义。对表现性目标的评价就不能像行为目标那样,追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美学评论式的评价模式,即对学生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批评,依其创造性和个性特色检查其质量与重要性。思考题:表现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都反对课程目标技术化;都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根本取向;都不主张完全取消行为目标;目标表述都采取一种开放形式区别:——切入点不同:实践入手和评价入手——追求的教育价值观不同:实践理性和人性解放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基本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1.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什么?课程促进学习者发展为最终目的是什么?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等如何确定?2.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什么?是什么?时间上空间上如何确定?公平性与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结合教育先行原则3.学科发展的需求是什么?基本概念、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以及该学科的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为什么?学科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对个体价值如何确定?(1)思考三个问题知识有什么价值?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2)学科专家的建议(二)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环节1.明确教育目的,落实培养目标2.评估需要,确立基点3.确定价值取向,明确目标表征形式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举例:几个步骤的关系教育方针——培养四有公民教育目的——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教育目标——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课程领域或科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知道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法条款教学目标——能正确回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方法和程序具体教学目标——能说出分配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给各地机构的依据;能说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力和职责四、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叙写1.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A——audience学习者,表述句中的主语B——behavior行为,学习后能做什么,谓/宾语C——conditions条件,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状语D——degree程度,明确行为的标准(一)叙写方法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中,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案例*优点:清楚,避免了含糊性。*缺点:只强调行为结果,忽视内在心理过程,而且有些学习结果很难行为化。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叙写方法*目标表述不能忽视情意领域目标和其他领域的高层次的目标*既顾及到具体行为的变化,又表现出内在心理过程的变化*既适合认知目标的表述,也适合于情感目标的表述。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条件;在课文中找中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外显行为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内部过程)案例案例在熊梅等人(1999)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中,采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部行为变化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下面结合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内容分别举例说明:例一,小学语文《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1.课文理解1.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解释“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语的意思;1.2能正确回答如下问题:“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起来了?”,“为什么青蛙和小鸟会有不同的看法”2.课文朗读2.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2.2能按不同的角色有感情地诵读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3.主动性3.1能主动举手争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2在自由阅读课文时,能主动地、认真地出声朗读3.3能主动争取并积极参加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活动4.创造性4.1能从多角度回答从《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4.2能用个性化的语言回答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又会怎样想和说3.表现性目标的叙写方法*只是指出学生学习的项目或问题,不在于指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西林壁》的意境;(2)观看保护野生动物的记录片,交流自己的想法;(3)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里有趣的事情。案例(二)课程与教学目标表述常犯的错误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前后内容、比较等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发展阅读能力朗读本课生字三遍1.把教师当作目标的行为主体来表述。2.把教学目标当成教学任务来表述。3.只列出了教材的主题、原理或概念。4.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抽象,不具操作性。5.教学目标规定的是学习历程而非学习结果。第二节课程与教学内容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一)涵义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它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二)关于课程与教学内容理解的三个要点:1.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2.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3.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内容往往以教材为载体,但不能把教材和课程内容当成一个东西。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取向教材或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这一取向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看作是预设的东西,它规定了教师该教什么和儿童该学什么。这一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它关注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某种活动。这一取向强调,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师的职责就是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学习情境,以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组成的知识结构(布鲁纳)知识或文化要素(要素主义、永恒主义)静态表达的重点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静态表达——教材或学科知识优点: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可操作性强缺点:只关注教学科目而忽视其他有影响的课程资源忽视师生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动态表达——学习活动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
本文标题:课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3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