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六节 春秋战国经济和政治
春秋战国大事年表一春秋770BC—476BC1、770BC,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2、公元前7世纪初,管仲任齐相,改革3、公元前7世纪中叶,齐桓公葵丘会盟。4、公元前7世纪末,晋楚城濮之战,晋胜5、公元前6世纪初期,楚国胜晋,庄王霸6、公元前5世纪初期,吴越争霸,吴胜7、公元前5世纪初期,越王勾践灭吴。战国时期475BC—221BC1、403BC,三家分晋2、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马陵之战3、260BC,秦赵长平之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即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进而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一、经济1、农业(1)铁器:特点、意义(2)牛耕:作用、意义(3)水利:桔槔,芍陂,都江堰,西门豹渠2、手工业(分为官营—西周时产生、私营—春秋战国时随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变革而兴起、家庭手工业)(1)冶铸业(2)青铜铸造和加工工艺(3)漆工艺、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4)专著《考工记》:内容、地位3、商业和城市此时商品多为奢侈品,广大农村农副产品远未商品化,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很大区别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历程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剩余产品、社会分工而出现—以物易物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先秦时代凡县治以上的城有官设的市做交易场所,其城市属政治型或军事型战国时重农抑商政策崛起特点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同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及不平衡。4.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5.外贸是重要组成部分6.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商人群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原因:1.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2.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3.有利于社会稳定4.商业的流动性不利于中央集权5.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的产物评价:1.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的经济恢复起积极作用2.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近代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社会变革一、经济基础—由公田到私田井田制瓦解:原因(根本、具体)结果(井田制瓦解,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二、上层建筑—政治改革和变法1、土地所有制变化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国家通过立法承认了私田,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2、阶级关系变化—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变法3、各诸侯国的变法——李悝、吴起、商鞅(1)主要内容(2)影响(积极,消极)商鞅变法: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变法以增强国力3.秦孝公希望建功立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图强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取信于民的精神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影响: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为秦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变法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有消极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合国情、顺民意、指导思想正确,措施得当,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推行坚决秦孝公信任和支持生产力的提高(铁、牛)私田增多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形式)=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的变化(即各国的变法)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运用水利的兴修农业发展冶铸业——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青铜铸造——金银错技术和雕铸技术制漆业——夹纻技术煮盐业、用曲造酒、纺织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和城市社会经济社会变革背景——由公田到私田,井田制瓦解春秋改革战国变法齐国鲁国实质和影响背景事件商鞅变法(时间背景内容性质评价)内容1.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2.鲁国实行“初税亩”3.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征税4.承认土地私有,标志着实质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关于管仲改革的材料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国语·齐语》材料2:春以萖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国语·齐语》材料3: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元朝陈采正《管子》诗材料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材料5: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论语·宪问》回答:(1)材料1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2)据材料2,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3)材料3、4说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5反映了什么问题?“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1)在整顿旧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其他制度,即改革内政。(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了士兵凝聚力,提高了部队战斗力。(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以此达到积累财富、富国强兵的目的。(4)管仲改革使齐桓公不用大动干戈而称霸天下。改革从客观上维护了中原华夏族的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
本文标题:第六节 春秋战国经济和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7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