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铸成的有机整体。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概念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3)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植被)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少数耐旱植物(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恶化植被破坏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牵一发而动全身”(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黄河中游植被破坏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抬升河床(地上河)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洪涝(3)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1、土壤的定义:土壤是陆地表面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一)成土母质与土壤(二)气候与土壤(三)生物与土壤(四)地形与土壤(五)人类活动与土壤2、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一)成土母质与土壤土壤岩石风化风化物外力搬运堆积成土母质气候与生物长期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土壤与成土母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1、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联系:区别:气候中的水热条件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三)生物与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1、有机质积累过程2、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高于还是低于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什么?(四)地形与土壤地形坡度陡坡平地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发育成深厚土壤坡向阳坡阴坡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地势升高水热变化土壤垂直分异(五)、人类活动与土壤有利影响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不断更新,肥力不断提高。(如水稻土)不利影响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如荒漠化)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0010025035050070090000100200300400600700900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温带荒漠带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内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根本原因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及特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热量水分水热状况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海拔高度纬线延伸纬度更替经线延伸经度更替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中低纬度的高山,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洋流等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比较普遍,如华北平原、沙漠中的绿洲、南美南端东西差异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阅读P79亲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热量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海陆位置不同经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沿海拔变化的方向更替(由山麓向山顶更替)产生原因:海拔高度变化导致的水热变化自然带朝什么方向更替?并说出更替的原因。垂直分异规律一、含义: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反之。降水: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气候地貌山势: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坡陡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海拔高度相同)雪线三.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要低。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故北坡雪线高。f: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b: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影响因素(听课作业P42)e:一般来说,山体阳坡的自然带会比阴坡的自然带更多,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同一自然带的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c:一般来说,山体的相对高度越大,带谱越多.所处的地理纬度越低,带谱越多.d:一般来说,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成因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1、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差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为荒漠带,西侧为温带森林带30°40°50°南半球中高纬为什么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2、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3、灌溉水源。沙漠中的绿洲分布4、岩性和土质。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碱性土壤)多生长柏树,花岗岩山坡(酸性土壤)多生长油松。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为热带草原带,而东侧为热带雨林带5、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降湿。25°20°15°概念由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引起自然景观的无规律性分布。1.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2.改变了自然带的分布。如:南美的巴塔哥尼亚荒漠。3.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如: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沿海岸分布。4.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如:荒漠带中斑块状分布的绿洲。表现非地带性分异缺失改变斑状分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总结水平地带性非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带性{{{
本文标题: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9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