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5高考语文考前指导泸县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对于语文高考,关键是要找到增长点,提高自己的总分。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呢?一、总原则仔细审清题意,细心周全答题,反复认真检查,做到志在必得。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开拓思维,善于左右联系,争取超常发挥。二、具体要求(1)保持状态,天天语文,每天都要进行语文复习。(2)合理用时,选择题尽量求稳,作文保证有55分钟.(3)缓解情绪,冥想放松。进入考场,尚未答题前,运用冥想的方式,通过短暂的想象或联想,使自己的情绪缓解下来。(4)强化信心,适度亢奋。语文考试跟文学创作具有某些相似性,它必须保持适度的亢奋心理,才容易激发灵感,激活思维,要找到情绪的最佳点。(5)心无旁骛,置身文本。和语文教材一样,语文试卷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审美的天地。考生心无旁骛的进入到文本之中,进入到试题的审美境界之中,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6)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三、各类题型的应考策略(1)字音和字形1、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②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2、从所选的词来看,大都是常见字。个别生僻的字,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3、从字特点来看,大都是多音字和形似字以及四川方言的误读。【答题技巧】A、“音随意转”“形随意定”B、善用排除法。C、多音字记少不记多D、错别字利用好汉字的结构。注意:字形多出自教材和生活中常见易错字。(2)成语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小窍门】: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4.、注意语义重复。5、主要抓“合乎语境”。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成语设错的角度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重复赘余不分轻重不当搭配不合逻辑(3)病句1、语感审读法。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2、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3、造句类比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4、典型病例法。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如句中的并列成分,非常值得注意。要梳理整体框架结构,有时要细研到各词的关系。杂糅要理清两种结构。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5、做题思路通常是:先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常见的典型病症。注意事项;不要重结构轻语义、重词语轻句间的关系典型病例:①、出现了并列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②、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③、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④、出现了介词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⑤、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⑥、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⑦、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⑧、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⑨、出现了多重否定,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⑩、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句式杂糅。(11)、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12)、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科技文小阅读科技文答题技巧:1、社会科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分三步:(1)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2)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3)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科技文小阅读2、正常思路是:定位——核对——判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在题目中划出要求你回答的对象;(2)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所以要特别注意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胡乱划分等。注意未然和已然、原因和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注意错误项的设置特点: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其”、“彻底”、“完全”、“这”、“与此相反”、“如此”以及那些表示事物之间发展逻辑关系的关联(4)语言综合运用语言运用的题型比较灵活,每年高考的新题型都出现在这个地方。首先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最后,请熟悉《名著导读》、《中外人物传记》、《梳理探究》不审题不如不答!不看语境不如回家!关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符合要求,不写病句;尽量优美,不求完美。《名著导读》和《人物传记》共10分题: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会涉及到人物,性格,情节等,字数大约在60-80字左右。★此题要注意答题规范,要有赋分意识,不要纠缠一点,大事渲染,顾此失彼。①漫画转换题:基本流程:漫画(源信息)—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概括画面:注重对象和说明的顺序,注意画面内容的客观描述,要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画面要点要全。漫画寓意:要从夸张处入手,特别是人物的表情等。注意标准术语,批判了什么,讽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如果作文是漫画题要注意正向和反向立意!3、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打水》写一段文字。要求:①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②点明漫画寓意。③语言简明,字数70字以内。(5分)3.参考示例:画面上两人用力争夺一根井绳;(1分)井绳断为两段,两人各执一半;(1分)两人因绳太短都没打到水。(1分)这幅漫画讽刺了为私利拼命竞争结果双方受损的社会现象。(2分)(对漫画寓意回答:“缺乏合作,两败俱伤”或“警示人们合作才能双赢”也可。画面内容2分,寓意2分,语言简明1分)(5)文言文阅读《考试说明》中关于古代诗文的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所以,我们只需平常心对待。即使是议论性文章也不要惊慌!答题时注重整体阅读,标示文章中重要信息。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解读。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实词推断方法①字形推断法②通假推断法③句式推断法④语法推断法⑤课内迁移法⑥成语对应法⑦邻字帮助法⑧语境推断法注意:结合语境,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2、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比较、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高频虚词:以、其、而、之、于、为、乃、且3、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字字落实,译文字字有据。(要把句子切分为最小单位,固定句式除外)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注意翻译“六字法”的运用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一、通读文段明大义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想断句,先要把有关的文段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若为记叙文。则先理出其记叙的要素;若为说明文,则先看出其对象和层次;若为议论文,则先读出其论点和论据。在领会文段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断句。二、实词、句法多联系在通读文段的基础上,注意联系自己掌握的古代汉语词句的知识(词法、句法等)来断句。三、借助虚词定首位断句除了以语意表达为依据外,还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如虚词。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夫、若夫、至若、且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用在句首;“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也、者、乎、矣、尔、欤、焉、哉、邪、而已”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断句。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四、句式、活用要明确断句时还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有不同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4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有的句子中有实词的活用现象。这些不仅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五、文史知识不忽视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信息概括题答题技巧注意题干给我们的信息,要有分点意识(根据分值定点),尽量使用四字短语。要在文本中找信息,记得不要全部照抄原文哦!(6)诗歌鉴赏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解题五注意:①标题②作者③主体---感情词句④注释⑤问题基本答题式:总----(法)----分----情诗歌常用的手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衬托(正衬、反衬)、抑扬、用典、借景抒情、渲染、借古讽今、直抒胸臆、多角度描写(感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远近、高低、动静)诗歌的比较阅读一定要在审题正确的情况下,找准两首诗歌的比较点。按照答题模式做答。注意按分找点的意识。(7)默写1、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像小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写字,切勿卖弄。2、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一时出现思维短路,想不起来的句子,暂时放过,有时间再回头想,回想时尽量朝前背诵段落。3、一般考查的句子都容易出现错别字。一定要通过对句意的理解,检查是否有别字。现代文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0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