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第一课从丝绸之路到WTO南马庄乡中心小学刘晶晶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始于我国的西汉时期,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全程7000多千米,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通道,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來,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魯番盆地。张骞(?—前114年),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他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他官至大行(负责外交事务,位列九卿),随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张骞拜别汉武帝图张骞出使西域图汉武帝时的大将张骞曾经两次通西域,张骞通西域不仅打通了西域与汉朝的通道,而且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的贸易通道。(陆上丝绸之路)阳关于阗大月氏大宛玉门关疏勒鄯善大秦找一找找一找:汉与西域交流频繁后,下面哪些事物是由中原传到西域,哪些是由西域传到中原?丝绸苜蓿锄头核桃木笛小麦水稻葡萄舞蹈漆器石榴返回丝绸之路的开辟在中国与西亚、中亚的发展关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丝绸之路把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我们吃的胡萝卜、大蒜、葡萄、石榴、核桃……等一些蔬菜、水果、肉果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的;中国的丝绸、铁制品、药材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古代的中国瓷器以昌南镇(景德镇)生产的最为有名,有人直接把瓷器叫昌南,也就是CHINA,后来逐渐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波斯银币和罗马金币是在我国发现的对外交流的历史见证。10、唐朝时在西域曾经召开了28个国家参加的贸易博览会,墨西哥、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银元输入我国,这些钱别称为“洋钱”。敦煌:东方艺术之都,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西出阳关无故人楼兰与罗布泊玉石故乡——和田(于阗[tián])返回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势高敞,人广昌盛”——吐鲁番(高昌)伊斯兰教中心——喀什(疏勒)香妃墓艾提尕[gǎ清真寺返回民间传言清帝下令由124人抬运她的棺木,历时3年运尸回乡安葬。但据今人考证,她的陵墓就在河北清东陵,香妃墓仅仅是她的衣冠冢。香妃墓是阿帕霍加墓的别称,坐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是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巴和加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面积30亩,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是典型的伊斯兰式古陵墓建筑。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爱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维语意为“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选为妃子,赐号“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海市蜃楼沙漠之舟丝绸之路上的古井帕米尔高原西安鼓楼西安,古称长安,为中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之首,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并称世界四大古都,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丝绸服装一直是高贵,典雅的代表。在日本,丝绸和服是最高贵的服装;在西方,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归来向教堂敬献的圣物以丝绸来包裹;里根总统访华期间,第一夫人南希身穿中国旗袍出席答谢酒宴。丝绸服装不仅质地高贵,并且还是友谊的代表。汉代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褰向异国国王奉上的礼物是丝绸。神奇的丝绸惊动了世界,从此之后,丝绸产品沿河西走廊经敦煌、过玉门、翻天山、越葱岭源源流向到西方,人们把这条中西方文化、经济、贸易的交流通道赞誉为“丝绸之路”。在当时的西方丝绸与黄金等价,被誉为“纤维皇后”。甚至古代西域一些国家就把中国称为“赛尔丝”(seres,即:丝国)。宋代缂丝(缂丝也称刻丝,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丝织工艺)《莲塘乳鸭图》如今,丝绸服装已经成为人类高雅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绿色革命的倡导下,身穿对皮肤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纤维织成的丝绸服装,是消费成熟的表现,是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表现。随着高科技手段进入丝绸生产领域,古老的丝绸服装将焕发出更加炫丽的光彩。中国的丝绸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印度、巴西、越南等国有少量蚕丝生产。中国丝绸的主要产地分布在浙江、江苏、四川、重庆、辽宁(柞zha蚕丝绸)、山东和安徽等地。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古代丝绸生产工艺流程图解唐.张萱《捣练图》局部汉武帝决定派使臣出使大月氏(音:大肉支。春秋时驻牧河西、秦汉时被匈奴驱逐到今新疆西部及阿富汗地区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约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打通西去的道路。派出的使节就是后来大名鼎鼎流芳百世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由于来回途中两次被匈奴扣押,历时十三年才逃回长安,虽然他的出使任务没有完成,但却积累了丰富的西域地理资料,并给汉武帝带回了西域诸国的新消息,使汉武帝原本联合大月氏打败匈奴的初衷改变为打通西域通道、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商贸交往的外交策略。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今伊犁河上游地区),他的副使一直到达身毒(今印度北部)、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和安息(今伊朗北部)等国。由于张骞沿途馈赠给在当时只有麻布和兽皮可穿的西域君主以华贵轻薄的丝绸织物,使得这些国家对古老的东方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商人使者纷至沓来,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大大加强,并促进了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由于这条西去之路是因为丝绸而名噪天下,并且丝绸的身价在当时的西域的确可与黄金媲美,因此这条贯穿中西方的文化、贸易大道就被称为“丝绸之路”。我们吃的胡萝卜、大蒜、葡萄、石榴、核桃……等一些蔬菜、水果、肉果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的;中国的丝绸、铁制品、药材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国外。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自西汉时期形成,至唐代时达到鼎盛,历经一千多年,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唐代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交通逐步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比之在漫漫沙漠中长途跋涉几年的艰苦历程而言,航海更能发挥出它的运输优势。特别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航海业得以空前发展,陆上丝绸之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除了这条西去的陆上丝绸之路之外,还有经过四川、云南进入缅甸再到印度的“西南丝路”;经合浦出海,绕过马来半岛、绵甸沿海再到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甚至有学者论证还有一条穿过蒙古进入俄罗斯的“草原丝路”等等。但就其影响而言,它们无一可与西域丝绸之路相比.在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不少与郑和有关的古迹和地名,如三宝地,三宝洞等,因为郑和的小名叫三宝。郑和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使者,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对外关系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从秦朝开始,到唐朝时期由于造船业的发达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广泛应用达到了鼎盛,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漆器等物品运往欧洲,欧洲商人也带来了毛纺品、玻璃制品、象牙等。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第一次把中国中原地区经过新疆到中亚的路上通道翻译成“SILKROAD”丝绸之路由此得名,后来范围逐渐扩大到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曾经7次下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做了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1405、1407、1409、1413、1417、1421、1431。上下首页目录末页明太祖在登基之后,很不放心手下的功臣,他给太子一根带刺的棍子,太子不敢拿,朱元璋将棍子的刺剃掉,把棍子比作大明的江山,把刺比作功臣。以此来教导太子,并把其他皇子封为藩王,带兵守边朱元璋想太子是大哥,其他皇子不会反对他的。可太子朱标却早死,明太祖没有办法,只好立了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后就是建文帝,这时各个藩王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建文帝听从了黄子澄等人的削藩建议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先削了燕王的亲弟弟周王橚,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朱棣正式造反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诛杀齐泰,黄子澄等人。官军哪里是燕军的对手?很快金陵就沦陷了。建文四年,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次年,燕王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太宗)。明成祖即位以后觉得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自己是个不小的威胁,认为建文帝有可能跑到海外去了,当时虽然明成祖声称在皇宫里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但事实上只有建文帝的皇后和太子的尸体。所以派了郑和去出海寻找建文帝,顺便加强一下和海外国家的往来。第一次出海回来后,明成祖确信建文帝已经死了,但认为出海可以宣扬一下国威,密切和其他国家的往来。所以在明成祖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停止这项活动。首末目录上下郑和能够七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是分不开的。明成祖即位后,先是完善了内阁制度,使得皇帝既大权在握又不会过度劳累,明成祖派解缙,姚广孝,等人编纂了《永乐大典》,收集了文化古籍有七八千种之多,又进行了3次北伐,确定了军事地位,由此把大明推向了太平发展的阶段,也才保证有足够的经费来资助郑和下西洋这一活动。同时也使附近国家了解到大明,这个灿烂的王朝。首末目录上下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时候,明成祖已经与世长辞了,第七次出海回来时,刚即位的明仁宗也去世了,明宣宗即位时只有8岁,哪里会处理国事?太后认为郑和下西洋花费太大了,国家有些吃不消。于是不得不停止了这项活动首末目录上下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西洋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东海,称为涨海。西洋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玛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船数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17艘4艘船只大小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100吨长24.5米宽6米120吨、100吨50吨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印度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材料: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一)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影响1、圆满地完成了明王朝所赋予的使命: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2、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3、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4、亚非国际贸易的发展5、文教的传播与中国人民海外知识的增长6、建立亚非交通网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二、玄奘西行玄奘(600-664),俗姓陈,名袆(huī),今河南人氏,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三藏,对佛教经典的三部分即---佛经、戒律和论注的总称,通晓佛经
本文标题:从丝绸之路到WTO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0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