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这首长篇叙事诗就是---------长恨歌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知人: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中唐诗歌流派。△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二、《长恨歌》讲析△杨妃专宠△马嵬兵变△玄宗思念△仙境出现△寄物传情《长恨歌》主题辨析△讽谕说:《长恨歌》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爱情说:《长恨歌》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双重主题说双重主题说:《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1、从作品描写的事件来看,写了两个互为因果的悲剧:△政治悲剧;作者是持有讽喻态度△爱情悲剧:作者对李杨悲剧结局的同情和对真挚爱情的赞颂。对第二个悲剧的描写,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力度上,显然都超过了前者.2、从作者在诗歌中投入的感情来看,开始虽无疑含有一定的讽喻,但最感人的部分是对李杨爱情的歌颂与同情。3、从作者本人对《长恨歌》的评价来看,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分类时,将《长恨歌》归入了感伤类,而不是讽喻类。“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4、从白居易个人经历来看,有可能是爱情悲剧触发了他的伤感思念之情.“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冬至夜怀湘灵四、文本分析《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琵琶行》共同构成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被赐死乐悲现实中思、睡梦中想、仙界里求求色、得色、迷色、荒政、误国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分析第一段:从开头到不重生男重生女。写杨玉环选入宫中,得到唐玄宗的专宠,对唐玄宗重色而荒废朝政有所揭露、批判。第一层为前六句,唐玄宗多年寻求美色,美丽的杨玉环被选进宫中。第二层从第七句到玉楼宴罢醉和春,写杨玉环的美貌,唐玄宗迷恋美人,荒于朝政。第三层为本段最后四句,写杨玉环得宠后杨门举家荣华富贵。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汉皇爱好美色,想得到绝代佳人,做皇帝统治天下多年,却一直找不到最理想的美人。开篇两句看似寻常,含量却极大。作为一国之君,不“重德思贤才”,却“重色思倾国”,能有什么好结果呢?只七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确定了全诗情节发展方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相形之下,六宫中的美人全都黯然失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又和“六宫”形成对比。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见出杨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从“一”到“百”,再到“六宫”,数位的递升,展示了杨妃魅力的不可抗拒,为后文写她受到独宠作了铺垫。“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这里代指六宫中的女性。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中的美女有三千多人,但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于她一身。一句之中,用大小迥异的两个数字,形成对立之势,给诗句增添了表现力。前面“回眸”一联,采用的是递升的夸张,此处用的则是递减,充分写出杨妃得宠之专、受宠之深。(一)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入宫李杨欢爱杨家显赫目的交代长恨之因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二)马嵬兵变贵妃缢死入蜀归途的思念1.马嵬兵变贵妃缢死仓皇奔逃兵变身死分析第二段: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不见玉颜空死处”。这段写唐朝爆发安史之乱,杨玉环在马嵬兵变中丧命。第一层为前六句,唐玄宗沉酣歌舞,贪图享乐。终于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层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唐玄宗在西逃途中发生马嵬兵变,杨玉环在兵变中被处死。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夜雨闻铃肠断声,写杨玉环死后,唐玄宗在去蜀途中寂寞凄凉的心境。第四层为最后四句,写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玄宗返回途中经马嵬时的无比伤感。分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突然间,渔阳叛乱的战鼓惊天动地而来,惊断了宫中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至此,全诗的节奏和笔调,顿时由缠绵婉转,变为劲健快捷。“渔阳鼙鼓”句,指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乱。“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平谷区和河北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这里泛指战场上的鼓声。“破”,古乐舞曲中有“入破”,这里指破坏。“霓裳羽衣曲”,唐代大型舞曲。《新唐书·礼乐志》载,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经唐玄宗润色并作歌辞。乐曲着意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天宝后曲调失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护驾的六军不肯前行,又有什么办法呢?在凄楚缠绵之中,绝代美人杨贵妃就这样被凄惨地勒死于马前。“六军”,泛称皇帝的警卫部队。“宛转”,犹展转,形容美人临死前哀怨凄楚缠绵的样子。“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一代君王,面对此状,只能掩面痛哭,却无法挽救;回头眷顾,禁不住血泪交流。“救不得”,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无助与无奈。既曰“掩面”,又曰“回看”,岂不矛盾?其实,“掩面”是不忍见其死,“回看”是不忍无情地离去。这里,一“血”一“泪”,一死一生,衬托出凄惨、痛苦、万般无奈的情状。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秋风瑟瑟,卷起漫天黄尘,君臣们历尽艰辛,通过盘旋曲折、高入云宵的栈道,才抵达剑阁。“剑阁”,又称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是由秦入蜀的要道。此地群山如剑,峭壁中断处,两山对峙如门。诸葛亮为蜀相时,命人凿石驾凌空栈道以通行。据历史记载,玄宗幸蜀并不经过剑门关。白居易如此虚构,意在借助剑门关的险峻,渲染一种艰辛的氛围。另外,入蜀之初在六月,七月即达成都,一路上的真实景况也不会“黄埃散漫风萧索”。秋天乃万物凋零、生机消歇的季节,是生命悲剧的季节。从春天到秋天,李、杨爱情也走向悲剧。白居易虚构路途的险峻、时景的萧瑟,无非要与当时动荡的时局,与玄宗衰飒的心境相配合。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蜀江一片碧绿,蜀山一派青葱,日日夜夜触动着君王的相思之情。上句写连绵不断的碧水青山,下句写李隆基的内心世界。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回肠荡气的相思之情。“朝朝暮暮”,用循环往复的动态变迁,衬托李隆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马嵬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2.入蜀及归途的思念入蜀道上借景抒情:悲景悲情乐景悲情归途的思念分析第三段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玄宗返回长安宫中以后,触景生情,对杨玉环的无比思念。第一层为前八句,写唐玄宗回到宫中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春风桃李两句意味着一年四季都在思念贵妃。分析第二层为西宫南内多秋草到椒房阿监青娥老四句,写宫中荒凉冷落和宫里人的变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衬托唐玄宗的感伤。第三层从夕殿萤飞思悄然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玄宗孤独寂寞,日夜思念贵妃。(三)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白天的思念时间四季的思念写景抒情夜晚的思念景物物是人非物非人亦非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回到宫中,水池庭苑依然如故;太液池的荷花、未央宫的杨柳,还是那样娇媚动人。那荷花就像贵妃美丽的面容,柳叶就似她的双眉,面对此景,叫人如何不伤心落泪?“太液”、“未央”,是对“池苑”的具体申说。“太液”,即太液池,在大明宫内。“未央”,汉有未央宫。这里借指唐长安皇宫。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熬过了春风拂面、桃李盛开的夜晚,却难度秋风秋雨吹打梧桐落叶的时日。上句呼应前文“春从春游夜专夜”等句,暗示李、杨昔日形影相随缠绵甜蜜的爱情;下句开启下文“西宫南内多秋草”等句,点出李隆基目前形影相吊思恋欲绝的处境。诗人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地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给读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西宫、南内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无人清扫。这两句用凄凉的气氛、环境,烘托出李隆基居处的荒凉冷落和后期生活的痛苦孤独、百无聊赖。其中所突出的衰草这一意象,和人物的心情是对应的,同时暗示了被隔离的处境。“西宫南内”,皇帝居住的皇宫叫“大内”,亦简称“内”。唐代以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唐玄宗回京后,先住在南内。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宦官李辅国挑拨玄宗和肃宗的父子关系,把玄宗迁到西内的甘露殿,实际是幽禁。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当年的梨园弟子新添了根根白发,椒房的宫女太监们一个个容颜衰老。“梨园弟子”、“椒房阿监”,都是承平时李、杨生活的见证人,而今都垂垂老矣。时间的流逝、人事的流转、今昔变迁之慨,已意在言外。“梨园”,唐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开元二年,选坐部伎子弟三百,唐玄宗亲自教法曲,号为“皇帝弟子”;因院所靠近禁苑的梨园,故又称“梨园弟子”。“椒房”,后妃居住之所,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兼辟除恶气,使有香气。后亦以“椒房”为后妃的代称。“阿监”,宫内近侍之女官或太监。“青娥”,年轻的宫女。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寒冷的鸳鸯瓦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冰凉的翡翠绣被,与谁共用?这两句是形容玄宗失去贵妃后的孤独、凄楚与悲伤。“鸳鸯瓦”,屋顶上的瓦一俯一仰,相合构成一对,如鸳鸯双栖,故名。“翡翠衾”,布面绣着翡翠鸟的被子。鸟儿雌雄双飞,是爱情的象征。白居易在作品后半部分往往明里暗里把李、杨境遇前后进行对比。李、杨相亲相爱之时,“芙蓉帐暖度春宵”;爱情失落之后,“翡翠衾寒谁与共”。一“暖”一“寒”,是自然界变迁所致,更是人事变迁的结果。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离死别已经过了一年,杨妃的亡魂始终未曾进入梦中。思念到极处,在梦中相见也可聊以慰藉,然而这样的期待依然落空。此时的痛苦真是到了无以复加、难以忍受的地步。这两句语调酸楚动人,有浓重的抒情气氛,为下文作好了铺垫。“经年”,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756)六月离长安奔蜀,次年十二月回长安,历经一年半。分析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结尾。写杨玉环亡魂再现和她对唐玄宗的忠贞不渝之情。这一段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雪肤花貌参差是写方士寻觅杨玉环的曲折经过。分析第二层从金阙西厢叩玉扃到梨花一枝春带雨。写方士终于找到了杨玉环,描写会见时杨玉环的容貌和神态。第三层从含情凝睇谢君王到结尾,写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怀念,并赠物寄词以表达忠贞。结尾两句点明全篇长恨的主旨。(四)方士招魂仙山寄情(浪漫主义手法)方士寻觅寂寞的仙家生活及对玄宗的思念初见使者别后生活寄物表情寄词盟誓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有一位临邛的道士客居长安,能用至诚招回死者的魂魄。“临邛”,今四川邛崃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把道士说成是临邛的,除四川为道教发祥地外,可能还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隐喻李杨故事。“鸿都”,东汉都
本文标题:长恨歌修改版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2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