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一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区域地理环境包括两个方面:(1)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等方面。(2)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数量、素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等方面。前者的差异必然导致后者的差异,因而,比较两地的差异应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入手。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基本含义区域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主体工业化阶段高效综合发展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南方北方差异西部大开发经济联系东西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一、区域的主要特征(一)概念(a):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二)、区域的主要特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边界、异同、特色、联系)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阴山解答此类题要确定区域的含义和地理位置,再结合具体区域去认识和记忆其主要特征。方法指导如下:规律技巧总结(1)图像归纳法认识区域的主要特征。(2)用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区域有界线,内部似相连,优势特色显,区间互相连。考能联动提升区域特征的形成和区域划分1.区域特征的形成区域的众多特征中,最重要的是相似性(整体性)、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三大特征,形成分析如下:强化专练1.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田耕作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解析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受海洋影响大,表现出较强的海洋性特征,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发达。同时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三角洲上河网密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以水田耕作业最为发达。答案B方法突破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区域的基本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区域划分区域整体性、差异性是区域划分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指标差异可划分成不同区域。如我国的不同区域划分为:指标区域划分自然要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学以致用1.结合我国四个不同的区域:①客家方言区、②东北地区、③华北平原、④浦东新区,完成(1)~(2)题。(1)上述四个区域的概念,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黑、吉、辽同被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是()A.两者的位置相邻,地理特征一致B.便于统一规划布局C.从区域的整体性上看,两者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D.从区域的开放性上看,东北地区的产业向蒙东转移解析:第(1)题,①客家方言区是根据语言划分的;③华北平原是根据地形划分的。第(2)题,蒙东和东北三省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似性较强。答案:(1)C(2)C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变式训练1(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B(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C(3)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B【解析】由图中所给的纬度可以推知,①②③在秦岭—淮河以北,④⑤⑥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再结合经度判断,①为鄂尔多斯高原,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④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大部,⑤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丘陵,⑥主体为武夷山地区。【解析】第(1)题,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区土地沙化严重;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③区春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广大;⑤区红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洪涝严重。故答案为B第(2)题,各区水文特征表现为:①、②、③地区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大;④、⑤、⑥地区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故答案为C【解析】第(3)题,在我国的深秋季节“落叶纷飞,满目金黄”说明为落叶阔叶林;“树木葱郁,山清水秀”说明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重隧道”说明穿过了东西走向的山脉,符合条件的为秦岭。故答案为B(2010·福建四地六校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A.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A.①B.②C.③D.④B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第2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2.类型: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地域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产业活动联系大小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项目形状结论农业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4.影响因素:三、区域的产业结构1、概念(a):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a):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3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关系区域发展前期:农业为主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区域经济发展较高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3产业结构差异的表现:1、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3、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区域经济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读下表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统计数据,回答问题。1)根据所给资料分析,三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是()A.b、a、cB.a、c、bC.a、b、cD.c、b、a(2)三个地区中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是()A.aB.bC.cD.三个地区都是CA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省区在10年间()A.第一产业比重加大B.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比重缩小D.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2.该省区最可能是下列四省中的()A.吉林B.青海C.广东D.山西DC图1-2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1-2,完成7~9题。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之比为()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9.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DAC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学点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区域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工业化阶段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态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传统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稀少。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状态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二、工业化阶段(b)项目内容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展状态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特征比较区域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交通和信息网络开放程度整体发展状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一产为主二产迅速上升三产为主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不均衡加速发展状态高水平均衡发展状态•巧学易记•网络法记忆区域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由此看出,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划分标准: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发程度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北京除外)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而这三个省区都临海)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地带西部中部东部范围(省级行政单位,暂不含港澳台)划分依据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宁、甘(陇)、青、新等10个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较差薄弱低较低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较优越较薄弱较低较低优越雄厚较高高■(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
本文标题:一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3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