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在分局党课上的探讨稿罗正权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题要:•发展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城乡差距:(社会差距之一)•电脑拥有率:大中型城市的已达到每百户80台的水平,几乎能和发达国家相媲美时,农村的每百户拥有的电脑也还不到5台。•洗衣机、电冰箱、移动电话拥有:农村家庭每百户普通消费品如分别为40.2台、20.1台、50.2部,而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分别为95.51台、90.72台、137部,分别是农村的2.38倍、4.51倍、2.73倍;•2008年.生活用电量:城市人均约为400千瓦时,农村只有100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不足城市的1/3。•全国农村中3000万人处于贫困状态•6000万人处于不稳定状态•300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标准:城乡收入差距在1.6:1较为合理•我国2007年城乡收入比是3.28:1•2008年6:1•地区差距:(社会差距之二)•历史及地理原因:中西部交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政策原因:改革之初,邓公“两个大局”的战略•GDP地区差距:1980年至2003年23年中•东部GDP从50%上升到59%•中部GDP从88%下降到75%•西部GDP从70%下降到59%•人均GDP差距:1980年到2003年23年中•西:东从1:1.92上升到1:2.25•中:东从1:1.53上升到1:2.03•西:中从1:1.25到上升1:1.27•经济总量上看:1980年到2003年23年中•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从50%上升到59%•2007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总数12%•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35%•行业差距:(社会差距之三)•90年全国年平均工资2140元•采掘业2718元•电力水煤2556元•农业1541元差距达到1.8倍•08年强势行业(垄断行业电力电信航空)年收入8--10万元•弱势行业不足2万元••阶层差距:(社会差距之四)我国目前出现了“阶层分化”表现为:•第一:产生了一个“精英联盟”,并形成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具有较大的社会能量的强势阶层。•一方面,该集团(阶层)由于代表国家掌控着社会资源,能够通过公权私化获取比较多的既得利益,现在,该集团不仅要求将已经获取的既得利益合法化,而且要求将获取既得利益的机制合法化。•另一方面,该集团(阶层)由于拥有较多社会资源,能够形成话语霸权,能够影响舆论,(90年代中后期,强势阶层主导的传媒,大力宣传精英价值观,宣传精英主张)能够影响公共政策决策,(90年,政府实施经济紧缩政策,损害了房地产商的既得利益,房地产商赞助召开各种形式研讨会,以经济学专家之口呼吁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第二:出现了以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划分的居住地域(富人居住的豪宅区与穷人居住的棚户区)和消费层次(富人出入的精品屋品牌店与穷人出入的地摊区十元店)现象•第三:有了穷人和富人,官员和平民分野,并且有了“我们”“他们”的话语表达方式,相互之间互相隔膜,互相奚落。表现为;穷人认为“富人都不仁”富人认为“穷人均不善”,网上官员和富人出事底层一片喝彩声。•第四:阶层流动减少,尤其是由于上层的门槛越来越高,底层向上层的流动减少,底层精英不能够得到上升。•第五:出现政府与资本结盟的趋势,形成弱者依附强者生存的现象。•第六:社会成员结构发生变化•工人阶级队伍结构来看:•产业工人=国企职工(8000万降到4000万+集体企业职工(2000万下降到900多万)产业工人人数缩小,白领、金领人数上升•农民出现阶层分化:•农民=农民工(1.2亿)+农村社会管理者+乡企职工+传统农民•c四大代价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市场经济秩序=市场主体秩序+市场交易秩序+市场法制秩序+市场道德秩序•市场主体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之一)•所谓市场主体,就是指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所谓市场客体,就是指市场上买卖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能够成为市场主体,要成为市场主体必须具备资质。即是卖者必须要有货物,是买者必须要有货币。一句话,要成为市场主体必须要有资产责任能力。•所谓市场主体秩序,就是指界定谁有资格进出市场,谁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制度和规则运行,是从制度上保证市场主体合格的一整套运行机制,制度规则•目前,我国市场主体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第一:一批政企不分的企业活跃于市场上,这些政企不分的企业对价格信号反应迟钝,对行政指令反应迅速。•第二:一些责权利不对称的企业活跃于市场上,它们无资产责任能力,产生大量三角债,引起市场经济不稳。•市场交易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之二)•所谓市场交易秩序,就是指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主要包括:•第一: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必须是自愿的,无强迫行为。•第二:交易价格必须是交易双方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是进行利益博奕形成的,是公正公平公开的,是真实的。根据这样的价格信号作出的决策是科学可靠的,契合实际的。•现在市场交易秩序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存在大量第三方付款(公款报销)现象,致使一些产品的交易价格发生扭曲变形,这些产品的交易价格不再是真实的价格(没有真正反映出市场交易的现实情况),如果决策者根据这些不真实的价格进行经济决策,必然会产生重大失误•市场法治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之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体有善和恶(不择手段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两面性,如果法治健全,市场主体善的一面就会得到张扬,如果失序,市场主体恶的一面就会暴露无遗。•我国市场经济法治秩序混乱的表现是:•存在一些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时,不仅没有受到法规惩处,反而还能得利,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缺乏“法治精神”。所谓“法治精神”,就是惟法律至上,法律之上再无权威的精神。•市场道德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之四)•道德是市场经济最深沉的支持,最本质的要求。“一个民族,在物质上被摧毁之后,用20年或者30年的时间重新崛起是完全可能的,像战后的日本和德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在精神上被摧毁,绝不是几十年的事情,可能要几代人的努力,而且未必成功,像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刘伟《关于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及市场化进展问题》•现存道德秩序混乱的表现是:•第一,缺诚失信,官无官德,商无商德。•第二:不敬业,工作就是混日子•上班就是找乐子•四大代价之四:腐败呈多发高发易发态势道德呈现滑坡现象•[a]关于腐败问题•第二:现实腐败的表现是:大案要案多;窝案串案多。•形式是:官亲腐败;官商腐败;学商腐败。•反腐败思路:•之一,要靠制度反腐。惩防结合,全党全社会参与。•之二,要明确反对“腐败有利论”和“腐败正常论”,规范制约权力。•之三:领导干部注意“三小”,即:“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多交“益友,少交“损友”。•益者三友:•友直,正直的朋友•友谅,诚信的朋友,诤友(诚实而公正的友人)•友多闻,知识广博的朋友,学友(知识渊博而又富有专长的学友),民友(平民百姓,基层群众)•损者三友:•友便辟,脾气暴燥的人,•友善柔,优柔寡断的人•友便佞,谄媚逢迎•[b]关于道德滑坡•第一:传统美德被视为是陈腐观念•第二:正义教育被边缘化,•丛林法则被普遍认同,狼性受到崇拜。•第三:价值观扭曲,•真善美被嘲笑,•假丑恶被供奉。•B是对“三农问题”凸显换来的经济较快速增长的反思:•[A]农业问题•农业问题=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耕地面积萎缩•a关于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落=生产设施(水网电网交通农田水利通讯)+生活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物流)+文化娱乐设施(广播电影电视)•生产设施方面:原有设施老化,退化加上养护不足,投入有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对农业生产设施投入不足,(1979年到1983年5年时间,向农业的投入从11.8%下降到8%,90年以后仅达到4%,80年代农业投入占整个国家投入的5%,94年以后,农业投入仅占整个国家投入1.7%)农村出现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每年215平方公里)流行病复发•在农业生活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方面:由于市场化的推进,农村消费市场萎缩,许多农村原有的服务资源已经或正在逃离农村向城镇集聚(如:邮电所农机站卫生所乡村优秀教师)形成乡村服务资源荒芜化现象越来越明显。•b关于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指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农业内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例,•二是农林牧副渔五业之间的比例,•三是农业种植业和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之间的比例•农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出结构+收入结构•就业结构看: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人数从1952年的92%下降到1993年的75.15%•产出结构看:农民仍然是以种粮养猪为主(粮食产出是经济作物产出的5.47倍,1998年猪肉产出占肉类产出的93%)•收入结构看: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3.7%,非农收入仅占到种植业收入的30.75%•c农业生产效率低问题:•表现:投入大于产出,•所谓“干什么都比干农业强,当什么都比当农民好”•原因:农业生产工具原始;农业技术装备落后。•d耕地面积萎缩问题:•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称:“到21世纪初,中国只能依靠进口粮食养活10亿人”•莱斯特.布朗称:90年到2003年,中国粮食需求增加了85%,而同期,中国粮食减产20%,产生了3.36亿吨的粮食缺口,据此测算,到2030年,中国粮食生产只能满足42.5%人口的需求,57.5%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到哪里也找不到具有这样生产能力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至1993年(5年中)人口增加2.2亿,耕地面积减少6432万亩。•2009年1年,全国耕地面积18.257亿亩,(95年19.51亿亩)比10年前减少1亿亩。人均土地面积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康熙登基时,人均土地面积25亩,乾隆时,人均6亩,道光3亩,现在人均0.6亩。•当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耕地数量减少的时候,耕地质量的下降也引起了重视。这被称为是一种“隐性的土地流失”。•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渣、废气都不可避免地产生,而最终承受这一切的,是负载万物的土地。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造成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已经启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投资10亿元、用3年时间摸清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中国最强劲的工业化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优质耕地分布区是重合的,形成面对面的冲突。在这52个优质耕地连片区,分布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90%的可灌溉地;同时全国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80%座落在上面。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则全部座落其中。•我国正在发生的城乡人口转移和社会变迁的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这个进程中,城市在迅速的长高长胖。建国以来,成都中心城区向外扩展了22倍,咸阳市的城区拓宽了整整48倍,贵阳的城市面积则扩大
本文标题:党课(科学发展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