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一历史概念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半殖民地是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但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控制;半封建是指一方面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社会已经逐步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成因: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一方面,帝国主义入侵虽然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但是中国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俄军捕杀中国人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中国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日本兵杀害中国同胞日本兵掠夺财物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传教士向孩子们传教被无形瓜分的中国1'06四个阶段四次战争四次主要条约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南京条约》加速演变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857《北京条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1894—18951895《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901《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第一、二次鸦片战争3'24南京条约1'22八国联军入侵北京8'56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袁世凯批准的“二十一条”文书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委员长、原防卫厅长官野吕田芳成称东南亚国家的独立是由于日本发动战争的结果。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侵略有功论”。针对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喧嚣一时的“侵略有功论”和“殖民有功论”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列强的历史事实及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课堂讨论(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问题: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中国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民主主义的运动和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太平天国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起义,揭开了近代农民革命战争的序幕。太平天国革命从1851年1月金田起义至1864年7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纵横18个省,坚持斗争14年,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不仅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而且表达了农民阶级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出路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索。性质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主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人物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结果没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趋势,也未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联合在京举人1300多人联名给皇帝上书,重申“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要求挽救民族危亡,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1898年,康有为奉命撰写《应诏统筹全局折》,拟仿效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推行新政。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国家方针,宣布变法。但仅仅103天,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操纵军政实权,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禁,谭嗣同等6人被杀害,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变法失败。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旨在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自上而下和平改良的维新运动主张提出“救亡图存”、“变法维新”、“自由”、“平等”等观念。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结果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虽然很快失败了,但仍有其进步意义,新观念在社会上起到了启蒙作用。评价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都绝对不允许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戊戌变法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或贬称为“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义和拳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义和拳最初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随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列强,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义和团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孙中山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主张提出“三民”主义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人物孙中山结果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能够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评价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40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约有100万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200万人左右。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国际环境: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中国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文明价值的怀疑。1917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条件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前途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1)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制定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探索救国、中国共产党成立5'42(2)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1927年毛泽东等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探索。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在创建农村根据地过程中,他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革命失败10'26历史的转折点八七会议1'32(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得到展开。代表作:《青年运动的方向》《〈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4)抗战胜利后,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着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结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没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没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没有党的建设理论。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是指党和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指导全盘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方面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总依据。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首次将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表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问题: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党对它的政策?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原因:一方面,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自身的弱点使他们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
本文标题: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5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