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校历史1.1909年10月,清廷批准设立“广东省农事实验场及其附设农业讲习所”。2.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广东省农事实验场创办人是唐有恒博士。3.邵尧年先生是“广东省农事实验场及其附设农业讲习所”首届毕业生。4.1922年,岭南农科大学创办《农事月刊》。5.1923年,广东农专与北京农业大学及南京东南大学农科合作办学。6.1926年广东大学改称中山大学,中大农学院的“中大菠萝”“中大香蕉”等岭南水果,以及“石牌红茶”在当时颇受市场欢迎。7.丁颖教授从1927年起先后创办6个稻作试验场,育成良种100多个,百粤闻名。8.岭南农科大学引进了“岭南木瓜”,创办了《农事双月刊》。9.20世纪20年代中大、岭大两所农学院已初具规模,广州因而成为全国高等农业教育三个中心之一。10.广东大学农科院主办了当时的农科研究重要刊物《广东农林季刊》。11.私立岭南大学校长、社会活动家、著名教育家钟荣光先生于1927年从美国教会中收回岭南大学教育权,岭南农科大学改为岭南大学农学院。12.1928年,岭南大学农学院在原有田艺、园艺、畜牧三个系基础上增设植物病理系,是广东省最早的植物病研究机构。13.从1929年起华南农业大学与美国宾州大学互派留学生。14.我们学校五号楼即现在的校史馆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15.五号楼是当时中大校内造价最高、面积最大的一个院楼。16.1935年,我校开始派学者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合作研究。17.1935年间,陈焕镛教授先后出席了国际植物学会议和国际土壤学会。18.1936年,丁颖教授培育出“千粒稻”试验苗。19.抗日战争期间,中大、岭大两校师生转展关山,坚持办学,1938年11月,岭南大学迁往香港。20.1944年英科学家李约瑟在著作《科学前哨》中对中大农学院以高度评价,称其为“也许是在中国游历期间所见的在研究和教学方面最大最好的一所学院”。21.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师生先后于9月和10月回到广州。22.学校名称几度更换,校址亦几经搬迁,最终定址在广州石牌五山。23.1958年—1965年,学校开展“教育大革命”,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遭受一系列的挫折。24.1979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华南农学院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25.1994年,学校通过省部共建“211工程”建设,2004年接受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26.学科建设方面,在强化农科基础上,陆续建立艺术、外语、食品、生命科学、水利与土木工程、人文、理学、信息、软件、体育部、珠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3个学院、部。27.学校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28.华南农业大学是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29.华南农业大学原图书馆建于1953年。30.早在1954年,华农已经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华南地区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31.学校办学门类齐全:拥有本科专业88个。32.我校共有9门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个,另外有9个广东省名牌专业。33.我校学科门类涵盖了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0大学科门类。34.华南农业大学现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校园面积从1952年的10075亩,到如今的8432多亩。36.在华农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先后涌现十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7.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以及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病虫害系部分师生三江并流,成立了华南农学院,并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38.1952年,华南农学院成立学院团委会。39.1952年,华南农学院举行首届开学典礼。40.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3年,华南农学院党支部成立.41.1955年7月,省高校党委批准成立华南农学院党委。42.1958年学成回国的越南留学生阮功丹,曾任越南农业部长,后任国务院副总理。43.华南农学院1953年农学和植保专业38名毕业生中,就有3人成为中科院院士,他们是卢永根、庞雄飞、郑儒永。44.我校毕业生中,有28位于1968年为保护国家财产在牛田洋壮烈牺牲,表现出高度爱国心与责任感。45.从党组织和党员发展情况看:在我校,党组织和党员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一九二五年那可是一个茫茫神州遍地兵隳的年代,又是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年代,这个年代里,黄承先同志扬起了党帜,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46.黄承先同志曾以《农声》为宣传阵地,积极广泛动员学生支持联合农民运动。随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阀,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一九二七年受遣回中山大学农学院复学,继续进行革命运动,不幸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严打不屈于狱中逝世,时年二七。47.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3年,华南农学院党支部成立,当时党员数量为22人,1954年成立分党委和党总支,党员数量为56人,1955年7月,省高校党委批准成立华南农学院党委。48.1954到1956年,53名越南留学生到华农学习。49.1956年6月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这是一次辉煌序幕的开端,当时党员人数已经发展到223人。四十春秋书壮卷,时至2002年,我校党员数量已经到达2728人,并在各学院总支改设党委。50.2006年11月,我校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大会提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适度规模,提高质量,节约增效,创新制度,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始逐步实现从“扩招保质”向注重内涵发展的战署转移,开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51.2008年,我校党组织发展成了19个分党委,4个党总支,29个直属党支部,503个党支部。届时党员数量已发展到11143人。52.1959年11月16日泰国前总理参观千粒穗。53.1959年,丁颖院士在柏林前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四次科学大会上作学术报告。1982年,陈白希教授赴日本学术交流,连续作3场报告,震动了日本学术等。54.1963年8月15日,华南农学院58级63届农机系首届毕业同学的留影,在08年,带着鬓霜之神色,又从新被定格出来。同年,华南农学院58届农林土植园校友毕业50周年在五号楼前留影,越南总理阮功丹校友亦在其中。55.1978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访问我校农史研究室特藏书库,临走时并说:这里值得我再来学3个月。56.1991年,秘鲁副总统参议院议长马克西﹒圣罗曼率团考察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57.1983年,国家副主席王震视察我校。58.1985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农学院院长来我校访问。59.早在1954年,华农已经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华南地区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国家批准我校招收外国留学生以来。60.截止到2008年,来自世界6大洲的72个国家外国留学生700多人在华农获得学位。61.现今,有超过1000名外国留学生在华农就读各项课程(校园网英文版)。62.1982年至1988年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及“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63.在短期国际培训方面,我校先后为94个国家培训773名学员。他们成为所在国的高、中级技术和管理骨干。64.1984年7月华南农学院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沿用至今。65.为了解决“文革”十年带来的学科梯队断层的矛盾,1987年6月,学校优先、破格提拔了骆世明、温思美、罗锡文、辛朝安、罗富和、梅曼彤、杨关福、张泰岭等八位副教授,他们均成为我校相关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佼佼者。66.学校自1994年开始筹备建设211工程大学的建设。67.学校的211工程建设已有成效,如今学校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第三期建设。68.华南农业大学今设有23个学院、部,在校学生人数突破8万人。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体系。69.1983年12月20日,学校召开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70.百年来,我校各类毕业生共十二多万人,据2001到2003年对广东省用人单位每年抽样200家调查结果显示,92%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实际工作能力予以肯定。71.1993年4月19日,经济贸易学院成立。72.1993年12月25日,学校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举行毛泽东主席题字刻石景点揭幕仪式,广东省副省长欧广源参加并讲话。73.1996年10月19日,资源环境学院,人文科学学院举行隆重的成立典礼。74.1994年美国普渡大学分子病毒学研究室主任部郭培宣校友应邀回校讲学,填补了我们这方面实验技术上的空白,荣获农业部教育司,国外专局文教专家司授予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工作成果奖”此为,我校部分教授同样被推选或受聘在国际学术组织团体任职。75.1994年12月3日,我校与农业部和省政府在红满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华南农业大学协议书》。76.2004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定为“优秀”等级,与我校同批接受的全国共有54所高校,包括我校共评出30所“优秀”等级的大学。77.一所高校的成绩还需要以科研成果来衡量,这些密密麻麻的奖项见证了华农丰硕的科研成果。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我校在科研方面取得夺目的成就,1978年以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一等奖共83项。78.我校承担的项目与获得的经费逐步增长,而且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经费总额突破一亿元,2008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合同经费居全国农科院校第二。79.我校志愿者服务队总队于1994年成立,目前下设17个学院分队和6个协会及7个服务站,注册会员七千多人。多年来秉承“奉献,友爱,互相,进步”志愿者精神,成功地探索一条“与社区合作为基础,三下乡社会实践为重点,承办大型赛事服务为特色”的社会化志愿者服务路子。多年来共荣获13项荣誉,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80.科技扶贫是我校对口扶贫采取的主要方式,开创性地提出“科技绿舟”的成果推广模式。81.1986年以来,我校先后在英德市、陆河县等地区推行科技扶贫,引进良种、培训农民、科技集市、建设村文化室等,根据当地实际推广技术,其中扶持英德市茶叶加工技术的企业目前年产值已超过百万。82.“十五”以来,我校开创实施产学研结合有了很大的拓展和提高,陆续建立了6个广东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取得了9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巨大效益。83.我校6个产学研结合基地,包括:广东高校规模化猪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高校油茶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高校蔬菜安全生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高校华农生物农药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高校水果保鲜与流通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高校食品安全检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4.我校有“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团队、“重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病源的功能基因组学”团队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5.1991——1999年,2001——2008年,17年荣获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86.2005——2008年,荣获广东省组织回乡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87.2007年我校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88.广东高校规模化猪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于2004年,每年增效140多万元。89.广东高校油茶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于2005年,制定了广东省《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90.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着骄傲的历史,自1991年以来共获23项,广大的学生通过活动接触社会,增加才干,提升自我,服务大众。91.1991——1999年,2001——2008年,17年荣获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5——2008年荣获广东省组织回乡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92.2007年我校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93.学生橄榄球队是国内高校建立最早的球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岭南大学时期。94.21世纪以来,我校根据“深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探索,按照“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原则调整、重组实验室,构建三个
本文标题:华农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7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