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逻辑学 第二章 判断(上)
第二章判断(上)第一节判断的概述第二节性质判断第三节关系判断第一节判断的概述一、什么是判断二、判断与语句三、判断的分类一、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雪是白的。罪犯不是没有人权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这个女孩很漂亮铁道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一、什么是判断判断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判断都有所断定。肯定或者否定。断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这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反之,则是对思维对象有所否定。第二、判断必然有真有假。如:“物质决定意识”是真,“罪犯不应得到辩护”为假。任何一种判断都必须具有这两个基本特征,如果不具有这两个特征,就不是判断。如:人都是自私的吗?既无肯定,又无否定,也无所谓真假。所以,这不是判断。二、判断与语句判断与语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任何判断都必须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区别:1.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陈述句都表达判断;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表达判断;疑问句之中的反问句都表达判断;设问句不表达判断。如:今天是个好天气。请关好门。你吃饭了吗?你不知道共产党员是不能贪生怕死吗?2.同一个判断可以由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如:这事是你干的,这事除了你没人干,这事难道不是你干的吗?3.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一个青年军人画家的画展开幕了。(1)“由一个青年军人(某个确定的人)创作的画展开幕了”。(2)“由青年军人(多名军人)创作的画的一个展览开幕了”。一个语句因发生理解上歧义,有了两种含义。一位妇女走进食品店说:“今天早上我买了十公斤土豆,您找钱时算错了三块钱。”营业员很不高兴:“那您当时为什么不说?现在为时过晚了。”妇女说:“那好,我就只得收下这三块钱了。”三、判断的分类根据判断之中是否有模态词(可能、必然等)把判断分为模态判断与非模态判断两类。对非模态判断,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将其分类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根据简单判断中是断定了对象的性质还是对象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根据复合判断的复合联结词的不同,可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判断模态判断非模态判断可能判断必然判断关系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性质判断判断的分类列表第二节性质判断一、什么是性质判断二、性质判断的种类三、性质判断的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性四、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一、什么是性质判断(一)定义:也叫做直言判断,就是直接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有社会危害性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向西方学习不是全盘西化。一、什么是性质判断(二)性质判断的构成: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部分组成。主项是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谓项是表示判断对象性质的概念。通常用符号“P”来表示。联项是联结判断主项与谓项的概念。通常称为判断的“质”,联项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一般用“是”或“不是”表示。量项是表示判断之中主项数量的概念,一般称为判断的“量”。量项可分为三种:一种为全称量项,它表示在一个判断中对主项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常用“所有”,“一切”,“凡”来表示;一种叫特称量项,它表示在一个判断中对主项的部分外延作了断定,通常用“有的”、“有些”来表示;一种为单称量项,它表示在一个判断中对主项的一个特定外延作了断定,一般用“这个”、“那个”、“某个”来表示。性质判断的基本形式为:所有(或有的、某个)S是(或不是)P二、性质判断的种类(一)性质判断按照联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肯定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小李是个律师。今天是个好天气。否定判断就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小王不是律师。今天不是个好天气。二、性质判断的种类(二)性质判断按照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全称判断是断定主项的全部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所有的学生都来自河北。所有的同学都没有迟到特称判断就是断定主项至少有一个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有些鸟是不会飞的。有的学生是党员二、性质判断的种类单称判断就是断定某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长江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注意:特称判断中的特称量项“有的”或“有些”与我们日常用语中的“有的”、“有些”含义不一样。由于单称判断与全称判断都是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全部,因此在对他们量项的逻辑特性进行研究时,可以同样看待。二、性质判断的种类(三)性质判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类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是无神论者”。凡是团员都要交纳团费。全称肯定判断通常用符号“A”来表示。全称肯定判断的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简写为:SAPA判断。二、性质判断的种类2.全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类的每一个对象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例如“所有的鸟类都不是哺乳动物”。所有有选举权的公民都不是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通常用符号“E”来表示。全称否定判断的逻辑形式是:所有S不是P,简写为:SEPE判断二、性质判断的种类3.特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有的大学生是党员有的律师是兼职的。特称肯定判断通常用符号“I”来表示。特称肯定判断的逻辑形式是:有的S是P,简写为:SIPI判断二、性质判断的种类4.特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有的大学生不是党员。有的律师不是兼职的。特称否定判断通常用符号“O”来表示。逻辑形式是:有的S不是P,简写为:SOPO判断三、性质判断的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性“凡是有选举权的公民都不是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凡是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是有选举权的公民”。“所有的女学生都参加了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是所有的女学生”。三、性质判断的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性性质判断的主项与谓项的周延问题,就是在判断中对主项外延与谓项外延的量的断定问题。什么叫周延,什么叫不周延呢?在一个具体的判断中,我们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如果我们没有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我们就称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不周延的。周延不周延O不周延不周延I周延周延E不周延周延A谓项周延情况主项周延情况性质判断的种类周延不周延O不周延不周延I周延周延E不周延周延A谓项周延情况主项周延情况性质判断的种类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所谓相同素材的性质判断是指主、谓项相同,而“质”和“量”不同的判断。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有些犯罪行为不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具有相同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存在着一种真假制约关系,即一个性质判断的真或假决定着其他判断的真或假。而存在于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这种真假制约关系就是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性质判断的真或假,就是看它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之中两类对象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之中,人们通常把反映主项的这一类事物称为S类,反映谓项的这一类事物称为P类,我们在探讨主、谓项关系时,就可以用S与P来表示。S与P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二者的外延上,归结起来有五种:全同关系、包含于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一)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1、SAP的真假SAP是全称肯定判断,它断定S类所有分子都是P类分子,所以只有S与P具有全同或真包含于关系时,SAP才是真的。(1)所有的社会主义法律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法律。(2)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社会主义法律”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法律”是同一关系。“大学生”与“共青团员”是真包含于关系。因此,这两个A判断都是真的。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1、SAP的真假当S与P具有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时,SAP就是假的。所有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所有的律师都是青年。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一般违法行为。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2、SEP的真假。SEP断定S类的所有分子都不是P类的分子,所以只有S与P为全异关系时,SEP才是真的。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不是一般违法行为。任何法律都不是个人的意志。“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就是全异关系,因为违法行为包含“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法律”与“个人意志”也是全异关系。因此这两个E判断都是真的。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当S与P具有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或交叉关系时,SEP就是假的。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不是严重违法行为。所有的战争都不是正义战争。所有的正义战争都不是战争。所有的法官都不是党员。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3、SIP的真假。SIP断定S类中至少有一个是P类分子,所以只有当S与P具有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时,SIP才是真的。有的社会主义法律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法律。有的正义战争是战争。有的战争是正义战争。有的法官是党员。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当S与P具有全异关系时,SIP为假。“有的法律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4、SOP的真假。SOP断定了S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分子不是P类对象的分子,所以只有当S与P具有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或全异关系时,SOP才是真的。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有的律师不是党员。有的犯罪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当S与P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时,SOP为假。有的社会主义法律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法律。有的正义战争不是战争。A、E、I、O四种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判断种类S与P的外延关系真假情况AEIO真真真真真真真真真真假假假假假假假假假假S、PPSSPSP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二)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1、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为反对关系。特点:二者不能同真,可以同假。我校所有老师都是本科毕业的。(A)我校所有老师都不是本科毕业的。(E)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2、下反对关系:I与O之间为下反对关系。其特点是:二者不能同假,但可同真。我校有的教师是本科毕业。(I)我校有的教师不是本科毕业。(O)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3、矛盾关系:A与O,E与I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其特点是: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我校所有老师都是本科毕业。(A)我校有些老师不是本科毕业。(O)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4、差等关系。A与I、E与O之间为差等关系。其特点是:二者可同真,亦可同假。也可以理解为:全称判断真,特称判断必真;全称判断假,特称判断真假不定;特称判断真,全称判断真假不定;特称判断假,全称判断必假。我校所有的老师都是本科毕业。(A)我校有的老师是本科毕业。(I)第二节性质判断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同素材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方正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图形叫做逻辑方阵,见下图:AEIO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差等关系A、E、I、O四种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判断种类S与P的外延关系真假情况AEIO真真真真真真真真真真假假假假假假假假假假S、PPSSPSP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反对关系------真定假下反对关系----假定真矛盾关系-------一真一假差等关系---------全真特真、特假全假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普通逻辑的对当关系的主项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对当关系不包括单称判断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关系判断一、什么是关系判断二、关系的性质和关系判断的种类一、什么是关系判断(一)定义: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小李与小王是朋友。石家庄位于北京与郑州之间(二)关系判断的构成。1、关系主项。关系判断的主项是反映承担关系的对象的概念。如“小李、小王”,“石家庄、北京、郑州”等。一、什么是关系判断(二)、关系判断的构成。2、关系谓项。关系判断的谓项是反映存在于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如“朋友”、“位于……之间”。3、关系量项。表示关系主项数量的概念。所有的同学都帮
本文标题:逻辑学 第二章 判断(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08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