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专题(十) 中外近代的改革
│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中外近现代的变革专题概要导读·新课标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改革异彩纷呈,境遇迥然。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这两国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统治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改革如果不适合本国国情,就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总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落后哪里就离不开改革!│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时政热点探究·新课标要闻点击信息提取材料一2011年4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俄罗斯、越南、乌克兰、美国、德国、保加利亚、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等国家和国内50多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共2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致辞指出,深刻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振兴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苏联解体材料二2011年4月22日,人们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纪念列宁诞辰141周年的活动。1917年,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24年,列宁在莫斯科附近的高尔克村与世长辞,享年54岁。列宁│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续表)知识链接一、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2.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近代的转折点。3.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罗斯福新政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指导。它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续表)2.赫鲁晓夫改革:1954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3.东欧国家的改革: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改革,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中外近现代的变革精要考点拓展·新课标1.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②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③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2.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原因。(1)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只是有了初步的发展,而在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有较大的发展,这就决定了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有强弱之别。│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2)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有利于倒幕力量的迅速壮大;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期延续,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利于维新力量的发展壮大。日本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而中国维新派未能掌握实权,因而只能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3)明治天皇新政权建立后,大刀阔斧地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而维新变法却没有涉及维新派的设议院、开国会、立宪法等政治主张,也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之日正是西方列强共同瓜分中国之时,不可能让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1)不同点:①前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②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农业方面;后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整。③手段不同:前者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特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后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2)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4.中外成功改革所具备的主要因素。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5.中外近代改革的感悟与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改革应注意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改革,除旧布新,才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和革新观念。│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典型例题精讲例假如你是参加“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的一位学者代表,你发言阐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将是()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的“和平演变”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D│中外近现代的变革·新课标[命题意图]借助时政热点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来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解题流程]
本文标题:201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专题(十) 中外近代的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0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