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18杨修之死 (1)
1.积累“谮害”“恃才放旷”等词语,疏通文句。2.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典型事件。3.分析曹操的性格,认识杨修的死因。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开创了章回小说的先河,并且在人物塑造、叙事方法、战争描写等方面都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者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中体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艺术上又有“七实三虚”的特点。背景简介《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杨修犯忌的事件曹操的反应改建花园大门虽称美,心甚忌之分食塞北酥饼虽喜笑,而心恶之揭穿梦中杀人闻而愈恶之告发曹丕密谋教曹植斩门吏为曹植作《答教》鸡肋事件疑,愈恶之大怒有杀修之心杀之杨修有什么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恃才放旷自作聪明狂妄轻率曹操有什么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虚伪狡诈忌才多疑老谋深算杨修为什么被杀?依据这篇课文,杨修被杀可以归纳出三个原因: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二、试以下边两件事为例,讨论曹操的性格。•1.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下令来日进兵。……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揭露曹操的虚伪、奸诈。曹操决不会杀他的爱将夏侯,但也要装装样子,以遮盖众人耳目,表示自己能公平地处理这件事。下令“厚葬”杨修,则表示他有悔悟之意,借以收买人心。•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曹操追杀匈奴使,表现他复杂的性格和心态。扩展与延伸:区分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又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到《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善纳贤才、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戏剧里的曹操中考连线(我能行我可以)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尔,今为何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1、选文出自名著(),这部书的作者是()2、结合选文和课文,说说它们所刻画的曹操性格有什么异同?3、曹操对吕伯奢一家赶尽杀绝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他一生什么样的处世哲学?•曹操虽用才能之人,心甚忌之,只恐人高如己.•----罗贯中杨修之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明李贽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想一想:杨修这样死值得吗,如果你是杨修,你有办法保全性命吗?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想得太好,以致把自己的价值估计得高;我们也不可因为自己具有某些长处,别人没有,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我们只应该在我们的本分以内谦逊地接受别人对于我们的给予。——洛克记一记:
本文标题:18杨修之死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16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