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美容药学药学院邓君参考书目:美容药物学杨彤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容药物学杨彤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美容学黄霏莉,佘靖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美容技术王耀玲,李金平主编.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皮肤医学美容学于淞,杨发枝,马烈主编.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美容药物:是为达到美容目的而应用的药物。美容药物与一般的药物比较性质相同用药目的不同:一般药物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用于病人;美容药物可用于患有损害美容疾病的病人,但更多的是用于求美的健康者。美容药物与化妆品的区别化妆品:用于人体清洁、美化、改变容貌,但不影响人体结构或功能的制品。美容药物:用于机体,不论外用还是内用,都要和人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药剂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治疗学的四个过程。加入美容药物的化妆品称为“含药化妆品”或“特殊用途化妆品”,属于美容药学的范畴。本课程主要任务:指导正确应用美容药物,满足人们求美的渴望,防止滥用药物造成的损容、毁容事故。美容药学的发展史第一章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第一节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组织结构成人皮肤面积:1.2~2.0m2皮肤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约占体重的16%平均厚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皮沟皮野皮嵴指纹张力线:走向与皮纹一致,与真皮内结缔组织的纤维束排列方向及真皮乳头层向表皮隆突的方向基本一致,标明了皮肤弹性张力的方向。一、表皮(epidermis)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1.基底层(生发层,basalcelllayer)单层矮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约有10%的黑素细胞具分裂、增殖能力,分裂较活跃pH6.8~6.9正常表皮细胞的更替时间约为28d2.棘细胞层(stratumspinosum)4~8层多角形细胞有分裂能力细胞间隙有淋巴流通pH7.3~7.5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内有透明角质颗粒(角化过程中转化为角蛋白)4.透明层(stratumlucidum)仅见于掌趾部角质肥厚的表皮由2~3层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胞浆内的透明角质颗粒液化成角蛋白与张力细丝融合5.角质层(stratumcorneum)由5~10层扁平、无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胞浆内充满角蛋白具保湿作用,吸水性强,防止皮肤表面干燥,保持皮肤润泽耐酸性强,并能吸收280~320nm的紫外线pH5.6~6.26.桥粒和半桥粒角质形成细胞间以桥粒相连接基底细胞与真皮间以半桥粒相连接二、真皮(dermis)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以及细胞和基质构成。胶原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使皮肤具有一定伸展性弹力纤维拉长后可恢复原状,使皮肤具有弹性网状纤维是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互相移行,无截然界限)乳头层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含游离神经末梢和/或触觉小体。网状层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尚含肌肉和皮肤附属器等。三、皮下组织(subcutaneoustissue)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含汗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基质:粘多糖、血浆蛋白、水、电解质等续前四、皮肤附属器1.毛发无毛皮肤有毛皮肤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分为长毛、短毛和毳毛。毛干毛根毛囊毛球(含毛母质细胞、黑素细胞)毛乳头立毛肌(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续前不同部位毛发的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的时间长短不同(头发生长期3~4年,退行期数周,休止期3~4月)(眉毛和睫毛生长期约2月)(在不同时期分散脱落或再生)毛发的生长受多种因素(遗传、健康、营养、激素)影响2.皮脂腺皮脂溢出区(头面部、胸背部)皮脂腺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开口于毛囊上部立毛肌收缩可促进皮脂排泄皮脂有润滑和保护皮肤和毛发的功能,也有杀菌作用。3.汗腺小汗腺大汗腺(顶泌汗腺)4.指(趾)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甲板甲根甲床甲母五、皮肤的肌肉平滑肌:立毛肌,动、静脉的肌层,阴囊的肉膜和乳晕的肌肉,汗腺分泌部的肌上皮横纹肌:颜面的表情肌,颈阔肌六、皮肤的血管三个主要的血管丛:皮下血管丛真皮下部血管丛乳头下血管丛七、皮肤的神经皮肤的神经支配呈节段性,相邻节段间有部分重叠。(一)感觉神经(来自脑脊神经)(二)运动神经(来自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八、皮肤的分型(一)美容学分型1.油性皮肤(多脂型皮肤)2.干性皮肤(干燥型皮肤)3.中性皮肤4.混合性皮肤5.敏感性皮肤(二)对日光反应的分型Ⅰ型:对日光极敏感,极易发生晒斑反应,从不发生晒黑反应,非暴露区皮肤呈白色。Ⅱ型:对日光很敏感,很易发生晒斑反应,很少发生晒黑反应,非暴露区皮肤呈白色。Ⅲ型:对日光较敏感,有时发生晒斑反应,有时发生晒黑反应,非暴露区皮肤呈浅棕色。Ⅳ型:对日光轻度敏感,较少发生晒斑反应,经常发生晒黑反应,非暴露区皮肤呈浅棕色。Ⅴ型:对日光较不敏感,罕有发生晒斑反应,极易发生晒黑反应,非暴露区皮肤呈棕色。Ⅵ型:对日光不敏感,从不发生晒斑反应,皮肤呈黑色。九、皮肤的年龄变化出生后至成年期间,主要是表皮和真皮增厚和表面积扩大。表皮在20岁时最厚,真皮在30岁时最厚。小儿皮肤较薄,角质层薄,真皮结缔组织的纤维较细、较稀疏,毛细血管网丰富。青年人的皮肤含水及血液丰富,皮下脂肪含量适中,皮脂腺分泌活跃。老年人皮肤含水量及血液相对较少,皮下组织相对较少,皮脂腺分泌减少。十、皮肤的颜色人的肤色有六种:红、黄、棕、蓝、黑、白肤色不同由皮肤内色素的数量及分布不同所致。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中黑素分布的量不一样。第二节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生理功能一、保护功能表皮能抗酸、抗碱、耐磨擦,阻挡异物和病原体侵入,防治组织液丢失。皮肤内的黑素细胞产生的黑素能吸收紫外线。二、调解体温功能皮肤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流经皮肤的血量增多,同时汗液分泌增多,使散热增加。三、分泌与排泄功能排泄汗液分泌皮脂四、吸收功能人体皮肤对水分及脂溶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皮肤的厚薄、干湿状态以及充血的程度可影响吸收的过程完整的皮肤吸收功能有一定限度五、感觉功能皮肤内有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等感受器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感觉敏感程度差别较大皮肤还有干湿、软硬、平滑、粗糙等复合感觉六、再生功能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主要靠表皮的基底细胞和皮肤附件产生新的表皮覆盖创面而愈合。第三节毛发和指甲的生理功能一、毛发保护皮肤、保温、防御机械性损害、排泄汞等第二性征的表现二、指甲保护指趾末端,帮助手指完成各种精细动作健康状态和某些疾病的外部标志美容上起装饰效果第二章皮肤的生物学特性第一节皮肤的衰老增龄:人体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生长、成熟、衰退的全过程。衰老:增龄中最后的衰退过程。生理性衰老(内因性衰老):因增龄而衰老。病理性衰老(外因性衰老):因营养条件、环境因素,尤其日光(紫外线)照射、心身过劳、辛味品、吸烟和误用化妆品等加速或促进衰老现象的出现。一、皮肤衰老的机制(一)程序说或DNA学说(二)过失学说(三)自由基学说(四)交键学说(五)自身免疫学说二、生理性衰老的皮肤变化(一)形态变化1.表皮的变化表皮乳突减少、消失,角质形成细胞间隙增大,单位面积内活性黑素细胞数减少。2.真皮的变化真皮变薄,缺乏细胞和血管成分,真皮乳头消失。毛囊、大小汗腺、皮脂腺周围血管网明显减少。弹力纤维变粗,分布不规则。胶原纤维变细。续前3.附属器的变化毛囊数逐渐减少,残留毛变细,毛球部黑素细胞逐渐减少,黑素产生减少。躯干部小汗腺平均减少15%;皮脂腺功能降低,但大小和数目无变化。(二)功能变化1.增殖和修复能力降低2.屏障功能降低和水分的移行老年人皮肤干燥的主要原因:(1)角质细胞丧失保水能力,角质层水防御带破坏;(2)真皮水分含量减少,不能充分补给表皮充足的水分。续前3.表皮-真皮结合力减弱4.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最受影响)5.皮肤生物学变化皮肤内水分以幼儿期最多,成年期稍减少,老年期再度增加;钙、钠、镁、钾等略有增多,氧减少。6.皮肤物理性质的变化皮肤的拉长延伸率(延伸长度/拉长前长度)随增龄而降低。四、病理性衰老的皮肤变化日光辐射可导致氨基葡聚糖增多,成纤维细胞增殖,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变性,朗格汉斯细胞受损伤而对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日光累加或非累加辐射可造成皮肤细胞的突变,加之抗原处理能力和细胞免疫反应降低,常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物。第二节表皮的生物学知识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正常表皮更新时间约为41~75天角质形成细胞分裂后发生的生物化学和结构变化:1.新的结构蛋白的合成和原有蛋白的修改。2.新的细胞器的出现,原有细胞器再行构造,乃至最后消失。3.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变扁平。4.由一般性细胞代谢渐变为更“专化”代谢。5.胞浆膜、细胞表面抗原和受体的变化。6.脱水,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停止,丧失生活力。二、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一)角质层的特性具有吸湿性和保湿性(二)角质层的水合状态结合水在角质层内与离子类、氨基酸、蛋白等结合,呈分子状态。游离水存积时,造成过水合状态,导致表皮结构破坏、脆弱,外观呈浸软状态。续前原生结合水与角质结合牢固,重量占角质层的5%。次生结合水结合力弱,与角质柔软性密切相关。决定角质水合状态的三个因素:(1)水分由角质形成细胞向角质层移动的速度;(2)水分自角质向体外蒸发的速度;(3)角质层的保湿能力角质层内保持水分是皮肤表面润泽、柔软、健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三)表皮“天然”保湿因子(NMF)“天然”保湿因子:表皮角质层中含有的可溶性低分子物质,包括氨基酸类、吡咯烷酮羧酸、乳酸盐、尿素、氨、尿酸、葡萄糖胺、肌酸、钠、钙、镁、磷酸盐、氯化物、枸橼酸、糖、有机酸和肽等。角蛋白具有吸湿性,可吸收水分,但不能长时间保持,易迅速释放(蒸发),NMF能增强角蛋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NMF中复合氨基酸对保持皮肤健康颇为重要。(四)影响角质层水合状态的外部因素1.湿度2.衣着3.外用制剂三、非角质形成细胞(一)黑素细胞(melanocyte)具有合成和输送黑素小体的作用。续前1.黑素细胞树枝状型具有将黑素小体输送于其他细胞的能力非树枝状型合成的黑素小体停留于合成部位皮肤黑素细胞为树枝状型,分布于表皮和毛囊内。黑素细胞数目五种族差异,平均为1000~1500个/mm2,占表皮细胞总数的5~10%。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表皮中,黑素细胞数目有差异。人种不同,肤色不同,取决于黑素细胞的活性、黑素小体的大小及其黑化程度、角质形成细胞内黑素小体的聚合程度。2.黑素小体(melanosome)是黑素在细胞中的存在形态,卵圆形至椭圆形亚细胞颗粒,含酪氨酸酶,参与黑素合成,也是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输送黑素的供体。3.黑素合成、转移与降解皮肤黑素分为优黑素(黑褐色)和褐黑素(黄色)酪氨酸氧化酪氨酸酶多巴氧化多巴醌黑素转移黑素细胞的树突皮面续前4.黑素生物合成的调控调控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环节和因素有:(1)酪氨酸和氧的供给量(2)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量(3)合成的黑素小体量(4)摄取细胞的环境(5)激素(尤其是黑素细胞刺激激素)、紫外线等影响5.皮肤色素的异常(二)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CL)1.朗格汉斯细胞的形态结构•间质性树枝状细胞•人体内,朗格汉斯细胞数目约为460~1000个/mm2•皮肤内,朗格汉斯细胞分布于表皮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和皮肤附属器内。•一定区域内的朗格汉斯细胞数目和分布保持相对恒定,约占表皮细胞总数3~4%。2.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参与抗原的识别、摄取并向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1)参与免疫监督在消除表皮肿瘤性细胞和阻止皮肤病毒感染扩散上起重要作用。(2)参与接触超敏反应能结合各种接触物,尤其化学性半抗原,但只有携带Ia的朗格汉斯细胞能修正或处理变应原,将适当的决定簇提交给T淋巴细胞。(3)参与移植物排斥Ia阳性朗格汉斯细胞参与移植物排斥反应。(三)麦克尔细胞(Merkel’scell
本文标题:美容药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