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10 中央银行学课件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吕
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与种类•何谓货币政策工具1.含义: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手段2.种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FundsRate)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再贴现率、发挥调节作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FundsRate)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再来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其作用机制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存款准备金市场的均衡联邦基金利率iFederalFundsRate存款准备金Ri*RsRd当供给曲线Rs和需求曲线Rd相交于点1,即利率为i*时,市场达到均衡1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如何影响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i存款准备金Ri1*R1sR1dR2si2*12公开市场购买(出售),存款准备金增加(减少),供给曲线右移(左移),联邦基金利率下降(上升)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如何影响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i存款准备金Ri1*R1sR1dR2si2*12贴现率降低(上升),存款准备金增加(减少),供给曲线右移(左移),联邦基金利率下降(上升)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如何影响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i存款准备金Ri1*RsR1dR2di2*12当美联储提高(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对存款准备金需求增加(减少),需求曲线上移(下移),联邦基金利率上升(下降)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1.准备金政策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调节总量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DepositReserve)是为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eserverequirementratio)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准备金政策(DepositReservePolicy)中央银行通过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数量关系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11准备金工具的政策效果1、保证商业银行等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总量4、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5、宣示效应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准备金政策的原理与局限•原理: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供给量()1、影响超额存款准备金,调节信用创造能力;2、影响货币乘数。REsrsRRMRmM准备金政策的原理与局限•特点:1、较强的告示效应;2、法律的强制性;3、显著的影响效果。•局限:作用猛烈,不宜经常使用1、对经济的冲击力太大2、易导致银行流动性问题3、调节效果受多因素影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1、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2、人民币备付金制度:3、外币存款准备金制度:PBC的准备金存款制度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时间调整为调整原因1984年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开始行使1985年统一为10%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1987年从10%上调为12%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1988年进一步上调为13%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1998年3月21日从13%下调到8%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2004年4月25日部分机构调高至7.5%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PBC的准备金存款制度PBC的准备金存款制度PBC的准备金存款制度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趋势1、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的趋势2、无利息的准备金成为商业银行的负担3、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款准备金政策开始弱化降低的趋势4、加拿大、比利时、瑞士、英国、墨西哥等实行了零准备率制度零准备金率制度Zeroreserverequirement零准备金制度并非不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纳准备金,也不是每天的准备金都保持为零,而是在保持期结束时,准备金的累积余额为零。在保持期结束时,若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累积余额为负,该银行就按此余额支付惩罚性高利率;如果商业银行累积余额为正,则该银行可将此资金投资于市场赚取利息。22墨西哥的零准备金制度零准备金制度不是不要交纳准备金,也不是每天的准备金都保持为零,而是在保持期结束时,准备金的累积性余额为零。墨西哥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每28天为一个准备金的保持期,在这个保持期的每天,准备金余额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但是,在保存期结束时,每日准备金正余额的加总则一定要等于负余额的加总,从而使其当日在央行存款账户的累积性余额为零。23墨西哥的零准备金制度24墨西哥的零准备金制度在保持期结束时,如果商业银行的累积性余额为负,该银行就要按此余额支付惩罚性高利率(2倍于第28天市场利率的利率);如果商业银行累积性余额为正,则该银行可将此资金投资于市场赚取利息。但是,在保持期中的每个交易日结束时,只要商业银行的透支额不超过一定的限度,它就不必负担罚息;超过了这个限度,有关银行要负担的罚息,其幅度与交易日结束时的透支相同。25零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制26零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制图1可以解释这个体系利率和零结算余额的决定机制。纵坐标是央行和市场的利率,横坐标是结算资金余额,LR为向央行透支的利率,POSR为存款央行的利率,这两个利率鼓励参加者追求每日的零准备余额,TR为利率目标,它稳定在央行存贷款利率差的中间。横坐标的零表示实现零结算余额,在这点的坐标,表明结算余额为负,右边则表明结算余额为正。27墨西哥的零准备金制度的特点零准备金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决定了较大的和富有弹性的货币乘数,从而有利于实现市场利率的稳定,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简化央行的管理方式,降低社会的管理成本货币乘数的波动幅度大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较大利率相对稳定央行的干预空间相应缩小零准备金制度运行稳定央行能便捷地决定和调控市场利率评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改革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取消吗?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提高到100%吗?3、为何全世界范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再贴现政策定义: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额和超额储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内容:1、再贴现率的调整2、规定再贴现的资格较早使用(rediscountrate)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1、成本效应•2、结构效应•3、告示效应•4、保障效应总量+结构贷款的价格政策的松紧最后贷款人再贴现政策的原理与局限•原理:再贴现率()银行资金成本()及超额存款准备金()货币供给量()•局限:被动、次要1、告示效应是相对的2、Ms发生较大波动3、主动权不在中央银行4、顺应经济周期而动再贴现政策工具的改革趋势1、贴现政策应该取消吗?2、贴现率应与市场利率挂钩吗?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贴现工具创新1、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1)定期贴现措施(2)定期拍卖便利2、特定企业和法人的工具创新(1)商业票据信贷便利(2)定期资产支持证券信贷便利中国的再贴现政策票据再贴现业务始于1986年90年代中期:再贴现率的逐步市场化90年代中后期:再贴现政策积极变化1、操作重点发生明显变化2、政策职能有了进一步提升公开市场政策•含义: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变动,从而达到收缩和扩张信用、控制和调节利率与货币供给量的一种策略、措施。最重要(openmarketoperation)•类型:能动性公开市场操作(dynamicopenmarketoperation)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defensiveopenmarketoperation)主动性业务操作•含义:指中央银行为抵御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不稳定性,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动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单向净买入或净卖出债券,改变银行体系较长时期准备金数量或准备金地位的业务操作。(dynamicoperations)主动性业务操作(dynamicoperations)•特点:1、为了实现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2、主要采用单向的买断或卖断3、交易主力品种是长期国债防御性业务操作•含义:指中央银行为消除短期内因流通中货币、中央银行储备余额、外汇储备规模、黄金交易等因素变化对准备金的影响,在二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定量的债券以稳定以后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或准备金地位的业务操作。(dynamicoperations)主动性业务操作(dynamicoperations)•特点:1、被动性、抵消性操作2、主要采用双向的回购操作3、交易主力品种短期国债等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作用机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卖出)有价证券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注入(收缩)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加(减少)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减少)有价证券价格上升(下降)生产者扩大(缩减)生产规模对货币需求增加(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加(减少)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应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证券价格及收益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预期告示效应配合使用,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操作原理:△M=-△B操作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利率买入增加降低卖出减少升高资产负债表变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资产负债政府债券(+)1000商业银行存款(+)1000政府债券(-)1000无变化在央行存款(+)1000无变化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缺点•优势:具有精确性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主动性、快速性具有弹性,可以微调•局限:技术性强,告示作用弱证券市场发达中央银行足够强大公开市场业务的传递机制货币管理当局证券出售者证券出售者开户银行1购进证券2签发支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内容制定操作计划公开操作方式(长期性或临时性)公开操作对象(机构)公开操作券种确定操作交易方式(买卖、回购和发行)公开操作过程nextnext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比较公开市场操作对储备的影响特点长期性操作购入债券长期性增加1、长期内的储备调节2、单向性的储备调节3、用于货币政策重大变化售出债券长期性减少临时性操作购买-回购协议临时性增加1、短期内的储备调节2、双向性的储备调节3、用于维持既定货币政策售出-购回协议临时性减少美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室每天的操作过程一般为时间活动清单08:30收集经济金融信息,观察市场反映09:00与公开市场交易商讨论市场发展情况10:30与财政部电话联系,取得政策的协调一致10:45制定一天操作方案11:15与公开市场委员会代表举行例行电话会议11:40与交易商联系,宣布公开市场操作17:00操作情况交流与检查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公开操作的对象(机构)公开市场的交易方式(买断+回购)公开市场的招标方式(数量招标+利率招标)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2006]第14号人民银行
本文标题:10 中央银行学课件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4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