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北京市的功能定位•⑴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⑵城市合理空间布局的捍卫者和风貌特色的创造者•⑶城乡游憩休闲活动的主要载体•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载体规划原则•⑴以人为本,服务首都原则•⑵生态优先原则•⑶与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原则•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⑸有利于经济发展原则•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目标•以创建良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并重的“宜居城市”为目标,到2020年,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区绿化、平原绿化和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青山相依,碧野环绕,绿廊穿插、城乡一体。为建设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基础。•到2020年,北京林木覆盖率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38%。城市绿地率达到44~48%,绿化覆盖率达到46~50%;人均绿地面积40~4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5~18平方米。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结构•北京市域绿地系统从整体空间上分为山区、平原区和城市建设区三个层次。•其基本结构为:山脉平原相拥、三道生态屏障、平原林网交错、城市绿楔穿插,西北挡、东南敞、廊道与圈层相结合,点、线、面、环相结合,功能与生态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结构。实现绿地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生态屏障•第一道为西北部山区,第二道为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第三道为中心城中心地区与边缘集团之间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生态走廊•包括中心城十条楔形绿地;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内的14处楔形绿色空间;“五河十路”绿化带和其它道路、铁路、河道绿化带。风景名胜区•通过规划调整,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共18个,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6个,区县级9个;风景名胜区面积共5481.5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3.4%(以总面积16410.0平方公里计算),是现有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0.4平方公里的2.5倍。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规划到2010年,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4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14个、县级8个,总面积为16.5万公,全市国土面积的10%以上。到2020年,使自然保护区达到46个,总面积达到19.2万公顷,占北京国土面积的11.4%,9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体系。•规划到2010年,森林公园总数达到50个,总面积达8万公顷。到2020年,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00个,总面积达14万公顷。湿地•规划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加大保护力度。到2010年,使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12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6个)。到2020年,建成1个国家级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制。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潮白河及北运河水系湿地、永定河水系湿地、大清河水系湿地、蓟运河水系湿地等4个区域。风沙治理区•“三河两滩”五大风沙危害区绿化建设,164万亩沙质耕地防风固沙林建设,康庄—南口、古北口—潮白河、永定河官厅山峡河谷三条风沙入京风廊防护林建设,京东南地区水生态林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郊野公园•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近郊区、建设区以外的绿色空间,它是集合了城市生态和城市服务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维持城市合理空间结构的区域性公园。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保持城市合理的空间结构;为保护人文和自然资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有力保障;为居民提供近距离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场所。•是北京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北京现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著名的长城、皇陵、塔林、名园及其它文物古迹,这些名胜古迹及其保护地带,成为绿地系统中重要的文化元素,为绿地系统的构筑奠定了空间基础和文化背景。规划要按照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严格保护与控制。历史名园及文物周边保护绿地城市绿地•北京的城镇规划要按照“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来构筑生态绿地系统,做到系统完善、布局合理、指标达到“生态园林城市”对绿地指标的要求。届时,随着生态绿地系统的全面实施,在市域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基本完成,形成完整的北京园林城市群,从而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城市绿地系统包括中心城绿地系统、新城绿地系统及建制镇绿地系统,其中规划重点是中心城绿地系统及新城绿地系统。北京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建设重点:维护“环状、放射状、点状、带状相结合”的重要结构。即:青山相拥,三环环绕,十字绿轴、十条楔形绿地、公园绿地星罗棋布,由绿色通道串联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结构;完善生态、景观、游憩、防护和避灾等多种功能系统;多种措施,增加绿地总量;强化管理,保护现有绿地,提高绿化质量。北京新城绿地规划•新城绿地规划建设的重点:新城绿地系统规划与新城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同步实施,使新城绿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同新城应根据自身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自然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绿地总量、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等各项要素,应优于中心城;争创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水平国内领先。重点新城绿地系统结构及用地布局顺义新城绿地系统结构及布局•顺义新城的绿地系统结构可以概括为三个“五“,两个“多”。三个“五”为五环、五河、五廊;两个“多”是多园和多带。通州新城绿地系统结构及布局•河流水系是通州新城独具一格、也是最有优势的生态景观资源之一。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结构是创建通州新城“滨水宜居城市”的生态保障。规划坚持“城内安全宜居、城外生态健全、内外有机联系、整体环境和谐”的原则,结合通州新城的绿化基础、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构筑通州新城的绿地系统空间结构为:城外绿色空间环绕、城内公园星罗棋布、内外生态廊道穿插的“一环、两区、六廊、六点、多园”的绿地系统结构。亦庄新城绿地系统结构及布局•依托新城区域生态网络基础,以“两轴三带”为主构架,结合城市绿网贯穿城市各级各类绿地,综合构成亦庄新城绿地系统。•新城区域生态网络基础即新城建设区范围外的绿化隔离地区以及农田林网。•“两轴三带”即由六环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防护林形成的两条十字防护绿轴以及结合凉水河、新凤河、通惠干渠形成的三条城市绿色生态休闲带。一般新城绿地系统结构及用地布局密云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构筑“一环、一心、两带、多点”的网络状绿化结构。规划期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新区建设用地绿地率不能低于40%,旧城改造区绿地率不能低于30%。怀柔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山田相拥、绿块镶嵌、碧水环绕、公园均布,园在城中、城在林中、林被水绕”的绿地空间结构。延庆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生态背景—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生态基质:形成“三面环田、一水中流,林带交织”的良好生态背景;•—绿色廊道:形成“Y字主轴、三环相扣,城乡一体、内外相通”的绿色网•络;•—绿地斑块:由市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及若干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共同构成“等级配置、珠落玉盘”的绿地斑块格局。门城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引山入城”,形成“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水指状相嵌”的绿地结构。指状相嵌主要体现在山体向城市的渗透和河流穿越城市与山体的沟通。山、城、水指状相嵌主要通过五条绿廊来实现。分别是沿九龙山形成的绿廊;沿黑河沟形成的绿廊;沿草冒山、葡萄嘴及中门寺沟形成的绿廊;沿冯村沟和长安街西延长线形成的绿廊;沿何各庄沟、冯村沟东段、108国道绿带及南侧山体形成的绿廊。•以上五条廊道将新城东部太行山脉的猫儿山、大洼尖山与西部的永定河联系起来。沿大沙坑形成的南北向绿廊沟通了南部三条东西向绿楔,更增加了绿地结构的稳定性。平谷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两河、三带、五园、多轴”共同构筑的富有动感的绿色生态网络。房山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廊道与斑块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结构生态廊道布局:包括主要生态廊道和次级生态廊道。•主要生态廊道是城市主要水系及其绿化带、南水北调线、高压走廊和快速路绿化带。次级生态廊道是组团间市道以上等级公路两侧各规划30米宽的绿化带,区道两侧各规划10~20米绿化带。•生态斑块布局:包括新城外围大型生态斑块和城市公园绿地。大兴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绿地基本结构为:两带、一核、四廊、多园、多轴。昌平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一条绿隔,两面屏障,五条生态廊道,九个大型区域性公园节点为主体,结合城市小型公园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本文标题:北京绿地系统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6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