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课时)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课时)长治县西池学校李君学习目标:•1、简要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辛与困苦,以及长征中主要的英勇事迹,明确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2、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光辉形象有一客观具体的认识以及对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仰慕。•3、对新中国的伟大成就的了解。•4、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遵义会议:•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历史意义:•伟大历史意义是:•①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②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③它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保证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贯彻,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剿共的失败。宣告了共产党要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2.长征是宣传队。打土豪,分田地。使沿途老百姓看到了自己的队伍,看到了希望,主动积极投身红军。3.长征是播种机。沿途撒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留下许多红军战士),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4、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毛泽东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咏芝,后改润)不同时期的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1937年在延安1939年在演讲1945年飞赴重庆谈判1946年在延安1949年在北平1949年开国大典1955年为元帅授军衔1959年在天安门城楼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在陕北窑洞在上海打乒乓球在韶山学校和孩子们在一起•朱德的扁担•宁冈茅坪到井冈山上的茨坪有60多里山路,峰险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十分难走。井冈山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运粮队伍不辞艰难往返这条洒满血汗的山路,谱写了官兵一致患难与共的动人乐章!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这天,朱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龙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一样方便。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岭,穿行在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那年,朱德军长已经40多岁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他们商量一起到朱德军长面前提“抗议”,劝他少挑些。朱军长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来比比赛,看谁最先赶到黄洋界上的大槲树那儿!”一听说比赛,战士们劲头来了:“好啊!谁先到大槲树谁是英雄!”一个战士灵机一动说:“朱军长,比赛可以,但有个条件。”朱军长问:“什么条件?”战士说:“你年纪大,不能挑那么多,分给我们一点。”朱军长一听,爽朗地笑起来了:“那可不行!”说着,挑起担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阵笑声。•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槲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叫军需处长范树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贺龙(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贺文常,字云卿。•贺龙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穷农民之家。曾祖父考取过武举,贺家一门世代有习武之风。贺龙从小喜欢练武,还常与村童玩冲杀打仗之类的游戏。有一次村里有个恶霸想试试贺龙的胆量,就乘贺氏父子与他同桌吃饭之机在桌子底下放了一枪。他满以为这突然的枪响会把贺龙吓个半死,可是年仅七岁的贺龙处之泰然,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从此,贺龙的豪胆在乡里出了名。•因家境贫寒,贺龙只读了几年书。十四岁那年因不满恶霸之子的霸道行为,一怒之下挥刀砍伤了他的脚板。之后,贺龙扬长而去,跟随马帮,跑四川、入湖北,靠贩运盐、桐油和药材为生。在世道黑暗,盗匪横行的年代,吃“赶马贩货”这碗饭既辛苦又危险,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但贺龙从小生就了不怕困苦和死亡的性格。他在马帮中从少年步入青年。在走南闯北中不仅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胆量,而且了解到天下的穷人走到哪里都伴随着贫穷和受人欺压。在艰苦的磨炼中,他是非曲直观念更加明确,追求正义之心更加强烈。他还自发地生长出救国救民的意识。•辛亥革命的涛声影响了贺龙,使他产生出追求真理的思想。1914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1916年蔡锷组织反袁护国军,声势浩大,影响传遍全国。贺龙接受革命党的指示,在石门县等地组织武装。二十岁的贺龙在家乡组织了二十多名农民,拉起了队伍,但手里没有武器。当他听说芭茅溪盐局的税警刚刚装备了十多支洋枪时立即高兴起来,他在贩盐时深知盐局剥削坑害百姓,罪大恶极,而税警更是为虎作伥。他和叔叔向别人借了两把菜刀带着组织起来的二十来个农民乘夜色闯入盐局。贺龙亲手砍死税警队长,缴获十五支步枪,二支手枪和九千斤盐。他下令把盐统统分给穷人,解放了俘虏。用这十几支枪武装起他的队伍。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从此传扬开来。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为鼓励起义军曾举此例,他说:“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已经有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怕干不起来吗?”刘少奇(1898~1969)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湖南宁乡人。1898年11月24日生。少年时期在家乡上过私塾和小学,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有一次,刘少奇到上海视察工作。他在火车上休息时,摘下手表,放在茶桌上。旅途中,由于火车颠簸,那只上海表滑下茶桌掉进了痰盂里。李太和趁机说:“反正这表也够旧的,早该换新的了。正好到上海,买块新的得了!”刘少奇却摇摇头说:“这表捞出来洗洗还能戴,即使出了毛病,到上海修理正好方便。”李太和帮忙把刘少奇的手表捞出用水洗过后,刘少奇看看这表没出毛病,于是又继续戴上。此后,他一直没有丢弃,直到去世,他还戴着这块从痰盂里捞出来的上海表。2、“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与副食品奇缺。一些地方负责人为了照顾中央首长,派人进京送些副食品。针对这种情况,刘少奇叮嘱李太和等工作人员:能退的坚决退回,实在不能退的,也一定要按价付钱。李太和说,那一段时间,刘少奇外出无论到哪里,都是自己带上茶叶、香烟,不用人家招待,即使是在接见外宾时,出于礼节不能用自带的茶叶沏茶了,但他仍旧吸自己带的一般香烟。•3、刘少奇在农村调查时,有一天路过一个木匠家,见屋里有老人病在床上,便走进去探望,并让随行医生给老人看病。由于刘少奇着装朴实得像个农民,那木匠没太在意进来的几个人是干什么的。等他们唠家常时,那木匠越发觉得其中一人眼熟,这时他对照了墙上贴的伟人画像,才兴奋地喊起来:“哎呀,您是刘主席呀!您老人家怎么到我家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呀!”•4、在偏远农村,信息不畅,也许便于领袖微服私访,可在北京,谁不认识国家领导人?然而,刘少奇同样愿意身处群众之间。那年,有位朝鲜国家领导人来中国访问,刘少奇陪同他参观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为了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李太和领着警卫员,把没进馆的群众堵在外面,把进馆的观众拦在一边。见此情景,刘少奇皱起眉头,因陪同贵宾无法脱身,他让王光美转告警卫员:“不要这样做,要让群众继续参观。•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1959.04-1966)周恩来------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1918年赴日本求学红军时期的周恩来西安事变时期周恩来总理的小故事:•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周恩来的幽默:•、对!牛弹琴•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周总理的机智:•一次记者招待会
本文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6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