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辛酸屈辱丧权辱国外忧内患同学们,请根据你以前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执教者“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开——典——大典——建立,开创典礼隆重的典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建立新中国举行的隆重的典礼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肃立擎着骑兵嗓子诞生共产党奏国歌毛泽东副主席聂荣臻可以按照典礼开始前,典礼进行时,阅兵、游行的顺序将课文分成四段。开国大典大典之前(1—4)进行大典(5-10)阅兵仪式(11-13)群众游行(14-15)本文是按的顺序叙述的。开国大典进行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满怀()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聆听(),观看(),会后举行了()。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盛大的群众游行默读第一部分(1-4)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盛大的典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朝着某一方向有目的性地走。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参加典礼的人们急切、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把人群比作海洋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这是对整个会场的俯瞰图,写出了特定场合的整体情景,采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人的海洋,红旗翻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1.大典之前:广场布置群众入场1.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典礼的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2.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默读5-14自然段,思考讨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1.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典礼的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朝着主席台。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们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30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反复运用这些词,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热烈,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群众激动、欢喜的心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对新中国、对人民领袖的热爱之情。)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反复描写掌声,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热烈,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群众激动、欢喜的心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对新中国、对人民领袖的热爱之情。)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删掉括号中的内容,对比体会。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悦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城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农村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学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欢呼新中国的诞生,欢庆人民的解放。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学校,大家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升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从此,从此。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表明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了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恭敬地看为什么说“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五星红旗升起来,表明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当家作了国家的主人,从此过上了新的生活。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吗?为什么连放28响吗?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喻体般的本体。把掌声比作雷鸣。开国大典时天安门盛况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场面的段落,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2.画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阅兵式这是一次的阅兵式。轻声读读11—13段,思考填空: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当()部队经过时,()的飞机也(),飞过天空。海军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步兵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等候检阅的炮兵炮兵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车师战车师装甲车部队装甲车坦克车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骑兵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人民空军的飞机“人”字形飞机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国家的飞机飞上蓝天时激动、喜悦的心情。)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嗓子都喊哑了”、“手都拍麻了”,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朗读第14—15自然段,想一想:你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隆重?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段语言描写生动的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毛主席向群众挥手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两股“红流”指游行队伍,这样比喻写出了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光明”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全场30万人,为______而_____;为_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写出人们的心情。全场30万人,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自豪;为盛大的阅兵式而兴奋;为见到毛主席而激动。全场30万人,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歌唱;为伟大的毛主席而欢呼;为威武的中国军队而鼓掌。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感悟写法场面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它向我们呈现了开国大典的一个个感人的场面。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主题鲜明。所谓场面,是指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感悟心语1949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作为她的儿女,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歌唱呢?因为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终于翻身解放,真正当家作主,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来之不易啊!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假如1949年10月1日,你就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看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请以“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开头写一段话。
本文标题:26开国大典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8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