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瓜分中国甲午海战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康有为梁启超早期维新思想①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②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③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商战”(郑观应)④局限性:零散、不形成系统王韬郑观应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一、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1、社会原因:甲午战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代表:康有为、梁启超)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代表:王韬、郑观应)公车上书二、戊戌变法的过程1、开始: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影响: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请愿行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保国会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发展严复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天演论》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几乎影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子。康有为称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二、戊戌变法的过程2、发展:变法宣传(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万木草堂、时务学堂)(2)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时务报影响最大)(3)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4)著书立说,寻找依据(严复“进化论”,维新运动的思想武器)“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百日维新光绪帝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光绪帝和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1)开始的标志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教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开放民主,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有利于加强军事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改革选官制度,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等核心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慈禧幽禁中光绪帝之处中南海瀛台。慈禧与各国公使夫人荣禄二、戊戌变法的过程3、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2)内容(表格)二、戊戌变法的过程3、高潮:百日维新(3)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4)结果:失败(戊戌政变)“戊戌变法运动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中国的封建制度相沿几千年,流毒无限,清朝统治者,选择一整套封建毒品来麻痹知识分子,务使失去头脑的作用,驯服在腐朽统治之下,这些毒品是程朱理学八股文章,古文经学(训诂考据)等等,所有保护封建制度的东西,一概挂上孔圣人的招牌,不许有人摇一摇头,其为害之深之广,与象征帝国主义的鸦片(当然不止是鸦片)可称中外二竖,里应外合,要中国的命。以康有为为首的思想家们,公然对清朝用惯了的毒品大摇其头,拿陆王来对抗程朱,拿今文来对抗古文,拿学校和策论来对抗科举和八股,所有资产阶级所需要的措施,也一概挂上孔圣人的招牌,把述而不作改变成托古改制,拿孔子来对抗孔子,因此,减轻了非圣无法的压力。当时一整套毒品,受到了巨大的冲荡,知识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界添加了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应该说,前进了一步。”——范文澜三、戊戌变法的影响及经验教训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维新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戊戌政变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本文标题:第7课 戊戌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19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