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室内设计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编写人:蒋雯雯审批:李明燕编写日期:2007年07月修订日期:2011年03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学时数:120学时适应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我院普大“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通信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仪器等)的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通信、电子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1.知识目标:简单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2.职业技能目标:电路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识图能力,并能在电工操作台上正确连接电路;能够对实际直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能够对实际交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安全用电能力。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信息获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教学要求:本课程应适应电路内容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着重介绍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每章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测量,同时加入16个(包括5个选做)电路的实践操作实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教、学、做”的统一。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教学目的:1.了解实际电路、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2.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3.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内容:电路与电路模型,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仿真。重点: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计算。难点: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判断,电功率的计算及对电路发出和吸收功率的判断。第二章直流电路的分析教学目的:1.掌握直流电路的等效变换分析法。包括无源网络的等效变换法和有源网络的等效变换法。2.掌握电路的网络方程分析法。包括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位法等。教学内容: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电阻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分析法,网孔电流分析法,节点电压分析法,叠加定理与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直流电路仿真。重点:等效电阻的计算,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难点:电阻的星形网络和三角形网络的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节点电压法。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和有效值概念。2.掌握正弦量的角频率与频率的关系、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3.学会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电压定律的相量表示形式。4.掌握R、L、C元件上的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与相位关系,复阻抗的表达式。教学内容: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正弦交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容电路,正弦交流电感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元件仿真。重点: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R、L、C元件上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的相量表达式。难点:正弦量的相位的概念,有效值的物理含义,R、L、C元件上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的相量关系的理解。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教学目的:1.理解复阻抗与复导纳的概念。2.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RLC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3.学会分析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4.懂得谐振现象及电路谐振时的特点。教学内容:阻抗和导纳,RLC串联电路的分析,RLC并联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求解法,正弦电路中的功率,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仿真。重点:RLC元件的复阻抗,RLC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相量图,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难点:RLC元件的复导纳,RLC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及计算,谐振特点的理解。第五章互感电路教学目的:1.了解互感现象及耦合系数的含义,掌握互感元件的同名端及互感电压的意义。2.掌握互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含有互感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3.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及阻抗变换特性。教学内容:互感元件(互感的概念,同名端及互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含有互感元件电路的分析,变压器电路,互感电路与变压器仿真。重点:互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理想变压器的特性。难点:互感元件的同名端的确定方法,互感耦合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第六章三相电路教学目的:1.理解对称三相正弦量的瞬时表达式、波形、相量表达式及相量图,了解相序的概念。2.掌握电源及负载的联接方式及对称三相电源和对称三相负载的线、相电压的关系,线、相电流的关系。教学内容:三相电源,三相负载,三相电路的功率,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仿真。重点:不同联接方式的对称三相电源线、相电压关系,线、相电流关系。难点:对对称三相电源和对称三相负载的线相、电压的关系,线、相电流的关系的理解。第七章动态电路教学目的:1.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及其有关的概念。2.掌握求解一阶动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方法。教学内容:换路与电路初始值,一阶电路动态过程的三要素法,一阶电路的动态过程分析,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RLC串联电路的动态过程,动态电路仿真。重点:电路的动态过程的换路定律及三要素分析法。难点: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公式的推导过程,RLC动态电路的分析。四、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项目项目内容学时知识目标技能任务理论课内仿真实验项目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84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学会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会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项目二直流电路的分析226掌握常用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如网孔分析法、节点电压法和戴维南定理验证戴维南定理,并会用各种电路分析方法设计不同的电路。项目三正弦交流电路204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元件相量形式的伏安关系,电路的相量模型、相量图日常生活照明(日光灯的安装与调试)、各类小电器的安装与使用、蓄电池的使用项目四互感电路142掌握互感耦合电路和变压器的相关知识设计简单互感耦合电路和小型变压器项目五三相电路102掌握三相电路的相关知识,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会在实际电路中识别三相电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使用项目六动态电路162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时间常数、响应变量的初值、终值、三要素解法动态电路的分析及设计小计10020总计120课程结束后专周实训一周30万用表的拆装与调试完成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使其能够正常使用1.学时分配说明: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习题课、复习、机动实数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当调节使用,一般应控制在总授课实数的10%-15%。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实践先行,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讲解运用的知识及方法。完成任务后,归纳总结上升至系统的理论。最终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应用”。讲练结合,互动式教学。五、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2.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子测量仪器》六、考核方式该课程是考试课,考试的形式是闭卷,实验成绩作为实践考核成绩单独计算。理论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回答问题、小测验、课堂讨论等)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计算。七、教学资源的利用:1.现行使用的教材为:童建华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电路分析基础》。2.参考书目:(1)朱晓萍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电路分析基础》。(2)张永瑞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电路分析基础》。(3)崔金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电路基础》。3.多媒体资源:《电路分析基础》多媒体课件4.实验(训)室利用:电工电子实验室5.校外基地利用:相关电子企业
本文标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2468 .html